为什么会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网红书?大概是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一本网红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红成了贬义词。
最初看到“被讨厌的勇气”这几个字是在人人视频上以一部日剧的名字出现,没有看剧对这几个字要不大理解,猜测剧的内容应该是讲的一个女生因为太有勇气而被讨厌的故事,也就是勇气是作为被讨厌的对象存在的。在读书之后发现感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表达的是对承受“被讨厌”的勇气的赞同。《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建。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阿德勒的心理学,这本书采用哲人和青年对话的方式,一层层铺展开问题,把阿德勒错综复杂的心理学与实际相结合,通俗地表达出来。主要阐述了几个问题:1.不幸是自己的选择。2.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3.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4.要有被讨厌的勇气。5.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感觉好鸡汤是不是?不过确实有让人有启发的部分。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赏罚教育的影响。我们应该常常回顾与检视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人生,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你是为他人而活。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人与人的关系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成朋友,并且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要学会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那些事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着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如果被喜欢的代价是自由,那么我还是选择被讨厌。
如果承认不幸的根源是自己,那么抱怨应该会在内心止息。如果可以认同课题分离,应该就能把目光从别人身上收回,不再对他人进行评判。如果把能形成共同体感觉,想必正与佛教说放下分别心类似,类似圣人的生活态。没有对阿德勒的相关学说进行研究,只是读这本书,确实有觉得自相矛盾,难以理解的部分,这也许正是阿德勒的心理学没能像其它两大心理学巨头那么广为接受的原因吧,但确实不能否认其作为个人心理学对个体自我探索和实现的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