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四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作者空间]
朋友推荐了办公地附近的一家麻辣面馆。网红店,以麻辣香浓标签,店小客多。吃这样的麻辣面,重点不在面,而在麻辣,着实体...[作者空间]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是《论语》为政篇的一段话,讲怎样看人识人。 廋...[作者空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富过“六代”,被人们称作“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假...[作者空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夫子对自...[作者空间]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佚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作者空间]
“北美崔哥”在节目中宣称要办“眼力见大学”,我举双手赞成。 眼力见,东北话中的一句俗语。大意是,善于了解和理解他人...[作者空间]
从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罪犯因为杀人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妈妈来送他一程,忍不住搂住他抱头痛哭。不想,却...[作者空间]
夜读《中庸》,有句:《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作者空间]
古人讲,严父慈母。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总是严厉的、苛责的,母亲多是慈祥的、温暖的。长大以后,我们渐渐懂得,父爱与母...[作者空间]
最近在某音上看到两个小视频,耐人回味。 一个是在一间教室里,应该是老师故意将扫帚撮子放倒在门口处。只见小学生们(估...[作者空间]
一个人的名字是这个人在世上的代码。其中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期许。 但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对其行为会有一定影...[作者空间]
近日有则新闻: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多在家里上网课。某学生家长舍不得安装宽带,去蹭邻居家Wifi。不想,邻人觉得自...[作者空间]
学习是有路径的。 十年前,美国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GE)的三位培训人吉姆‧威廉姆斯(美)、史蒂夫‧罗森伯姆(美)...[作者空间]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家长)、学校(老师)和社会共同负起责任。这一点上,不仅仅是今天这样讲,古往今来都是这样。我们透...[作者空间]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字如其人。 写好字,在过去是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字是门面。曾经看过中国古代科...[作者空间]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对他给文化下的定义很是赞同。他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作者空间]
我读书比较杂,一堆书,散乱在书柜、书桌、床头上,方便随手拈来。但这也有问题,就是读书多了趣味性,少了系统性。 以前...[作者空间]
杨师在《修身要旨》里讲到,“理解他人最重要的方面是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可能将事情办明白。”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作者空间]
阳明先生在给兄弟、子侄的家书中多次强调,“夫学,莫先于立志”。 为了让兄弟、子侄对他的指点真懂、真信,他还“掰饽饽...[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