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的课我听的特别多,最喜欢他讲的《墨梅》,他的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但是他写的书还是第一次读。《美其所美》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他对语文教学的赤诚和热爱,就像他讲得那样:我并不是在讲语文,我就是语文;我并不是在聆听学生,我就是学生。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因此,拜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像是和一位隐居深山的武艺高强的长者对话,虽然字数不多,只有一百多页,却字字有分量。
这本书讲的是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与运用。“美其所美”的第一个美,是动词,是过程,是策略,讲的是语文课怎么上;第二个“美”,是名词,是依据,是结果,讲的是语文课依据什么来上,上成什么结果。
这本书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二讲。王老师觉得目前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从模式层面来看“千课一面”,几乎所有的课都是一样的上法。它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课堂慢慢地失去了教学吸引力,也会让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因为我的常态课似乎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有时候真不能怪学生上课开小差,因为学生对你的课的套路已经了如指掌,对你的教学没有了期待,怎么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呢?王老师也给出了“破解之道”,那就是“陌生化”。学习的发生始于注意,始于感知。只有当你的教学内容被学生充分感知时,所谓的思维、情感、创新,才有可能接连不断地发生,你的教学才有可能产生吸引力。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来谈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分别为文本解读的陌生化,教学线索的陌生化,教学结构的陌生化和教学方式的陌生化。在讲解教学方式的陌生化的时候,作者举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例子,学生对于“潋滟”的理解有难度,教师常态化的点拨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的注释。而陌生化的点拨会先让学生猜一猜“潋滟”可能和什么有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再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最后再播放课件,看一看“水光潋滟”的图片,说一说这水面像什么?通过观察字形、调动积累、激活想象,一下子让点拨充满了张力,充满了教学的吸引力。这样类似的陌生化的教学方式在常态课教学中并不是很难操作,难在我们要在平时的备课中做一个有心人。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做一些课堂模式的创新,你的课堂就会更受学生喜欢。
这本《美其所美》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王崧舟老师在书里提到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去思考并不断实践。即使做不到“诗意地栖居”,也要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提高每一节的课堂效率,让自己的学生在每一节的语文课上能够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