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运动受伤的意义

运动受伤的意义

作者: 恩亚 | 来源:发表于2024-02-25 16:23 被阅读0次

文章为原创 文责自负

纳亚在一次阿斯汤伽串联体式的向前穿越中狼狈地跌坐在垫子上,他立即停下来调息,能感到左肩隐隐不适,十分钟后抬手三角肌前束传来清晰的痛感。前穿体式是日常练习,纳亚掌握已久,但肩峰撞击产生痛感是第一次,当时的想法是,最近身体状态不行,又或者练习过激了;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加上人到中年,身体活性差了许多,不由得认为体式练习需要更保守或退阶。当时这种想法,对纳亚日后的练习产生了消极作用,他去晨练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在一次防练习受伤的交流会上,普若老师讲述了肌肉负载能力与超载造成伤害的基本原理,纳亚也分享了他解决肩峰撞击的全过程。

“减少练习频次的一个月疼痛没有消减,于是我开始寻找解决方法,伽人对身体都是有觉知的,可以排除骨关节问题。因为西医对肌肉组织受伤主要靠手术、药物消炎,然后静待康复,耗钱耗力又没效果;中医的推拿手法我非常了解,对目标肌群松解可以缓解疼痛,但效果是即时性的;如果医生无法指出疼痛原因并给予康复办法,去问诊就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想去做运动损伤评估,可没找到合适的老师还耽误不少时间,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只要损伤不影响生活,自己找解决方案最合适,因为这一过程收获很大,”纳亚讲述自己对损伤治疗的思路,他逻辑清晰充满自信。

“我学习了一些肩袖肌群的功能知识,启用了自己的一些工具,筋膜枪类似于按摩,缓解疼痛的效果很短,几分钟而已;筋膜刀对肩袖肌群的全面疏通时效长一些,但也不足一小时;筋膜球的压力渗入让我发现激痛点位于冈下肌和大小圆肌处,且减痛效果更明显,至此我明白了受伤的原因并非三角肌紧张,它来自上述的两块肌肉,”

“既然松解和疏通不够,证明肌肉需要强化,所以我在日常练习中从力量和韧性两个方面,刻意地对两块肌肉展开了训练,身体竟然在维持练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修复,并没有像我此前所想需要停顿下来休养,这真的非常神奇。”纳亚一口气讲完,环视着大家,从表情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找到的结果和分享内容感到满意,而伽人们的掌声也说明了这一点。

谢谢你精彩的分享,”普若老师提出了两个让大家陷入沉思的问题。

“大家认为运动过激是运动受伤的主因,但我们瑜伽体式的练习讲究的是非暴力运用身体,这一点纳亚平时做得很好了,为什么他会忽然受伤呢?”

“我们瑜伽体式练习是以锻炼身体平衡为目的,纳亚受伤时也未使用错误姿势,缘何疼痛发生在左肩,右肩在同样的负载的情况下相安无事?”

教室里变得安静了,谁也没有答话。

“简单的问题也有深层的原因,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是同一类型,缘何它们重复出现,这便是我们需要深层思考的原因,”普若老师在一片沉默中补充。

“受伤的原因吗?”纳亚喃喃自问,“我想是不是我的左肩肌群很弱?”

普若老师点点头:“对,但理解还不够清晰。我们完成一个动作需要神经指示,肌肉执行。一个动作娴熟掌握后就可以交给意识后台,实现无意识完成,而动作尚未熟练时,神经的专注、意识的参与就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纳亚的身体已经能娴熟掌握前穿,展开动作的肌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轻松达成;所以这次受伤,显然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把这个问题揪出来,你才算真正的痊愈。”

“啊?我想大概是我那段时间太过频繁地对着电脑,导致三角肌僵硬?”纳亚右手按住三角肌转动着肩膀,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没有恢复。

“有可能,但导致损伤的原因可能在现场也可能不在现场。”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人群里发出疑问,师生的对话中的疑问让所有人都专注聆听,同学们将垫子和身体向老师的方向靠拢。

“大家想象一根吊着重物的铁链不堪重负断了的情形,断的是最弱的铁环但冲击最大的却是承重的铁环。纳亚的肩峰撞击,三角肌僵硬是一方面,缺乏锻炼而薄弱无力的冈下肌无法出色完成肱骨下滑为肩峰提供空间才是受伤的关键,大家理解吗,”普若老师试图用一些例子来说清楚伤害来源。

“所以冈下肌是最弱的铁环,”纳亚回答,没有其他人答话,教室很安静,部分缺少肌肉解剖基础的同学只从老师举的例子中似懂非懂。

“嗯。肌肉拉伤则不同,紧张僵硬的身体更容易产生肌肉拉伤。你们吃过拉面的吧?制作拉面时,僵硬的面团是很难拉开的,但硬团的旁边部分却最容易撕裂,在这种考验肌肉韧性的拉伸动作中,代偿受伤的往往是旁边负责辅助的肌肉或组织。”

“所以,我们评估运动损伤,要放到整套动作整个身体中去,找到问题所指的目标问题肌肉,才有应对办法。”

老师的结论似乎已经浮出了水面,这场关于练习受伤的分享应该结束了,同学们放下录音手机或者纸笔,调整舒适的姿势准备下课,只有纳亚知道老师还有话要说。

“但问题的根源呢,根源才是我们究根结底的目标,就如我们看病会咨询医生病理成因来修正日常一样。先进的私人医疗系统会收集并储存患者个人的身体信息包括历次就诊的病情,日常行为习惯、饮食作息和家族遗传等信息,以此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

如果说运动过激伤害类似急症,那么非过激损伤就如同慢性病一样,是自身错误习惯导致的。人们难以发现藏在日常的行为中的错误,或者不重视,没有耐心去修正,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要对自己负责,就应该深入了解,就像纳亚做的那样。智者们就能从简单的问题中窥见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及其藏于深处坚如磐石的顽劣思维和性情。”

普若老师继续深入,在这样简单的问题上他变得严肃起来。

“可是老师,一些小问题,身体会自己修复的,你看我上次受伤的手腕,什么也没管,现在依然可以做好支撑”普若的助教似乎想轻松一下氛围。

“身体是一个自适应平衡系统,一个部位出问题,其他部位会适应并包容问题来创造新平衡,从这个角度看受伤似乎无关紧要。残运会的运动员身体是失衡的,长期锻炼形成的新平衡能将身体机能推向新高度;后天失明的人,嗅觉、听觉等其他感官会获得新的发展,用以重建感知系统;胆囊切除后,与胆囊原功能相关的肠胃肝脏等会代偿解决胆囊功能;人体能承受不可逆的伤害,更何况修复普通的运动损伤?但是,新平衡或多或少影响生活质量,重建的系统稳定性也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运动要尽量避免受伤。”

“运动和受伤如同所有事物的正反两面一样,是必然存在的,大家只要正确地对待受伤就能积极地再次投入。事实上,受伤劝退了很多参与运动的人,不少同学离开教室就是这个原因。其实,把每一个暴露的问题都当成修正的机会,我们身体的短板就会被补齐,思维也会趋于完善的。”

普若老师抬起头看着大家,自我解嘲地抓了抓脑袋笑了,“我好像讲得有点多哦。”

“没有啦,太受益了”同学们也笑了。

“运动受伤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思考和修正,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自我,不然真的白白受了痛哦。”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只要身心健康,年龄也只是一个谎言嘛。”

纳亚知道最后一句话是老师说给自己听的,他非常感动,向老师致合十礼。普若老师也双手合十闭上双眼低下头,指尖轻触眉心和同学们一起虔诚地念到:“NAMASTE。”

文中“纳亚”和“普若”人名皆为笔者虚拟,图中习练场地为“长沙圣哲瑜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运动受伤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ea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