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21)苏轼139/40

作者: 山谷野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23-01-21 23:59 被阅读0次

公元1093年,王闰之于开封病逝。闰之去世后苏轼沉痛不已。他把闰之的灵柩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待自己身后同葬一穴。

夜晚时分,月光如水,寺庙里一片寂静。苏轼守在灵柩旁做最后的告别。这个曾与他共同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女人,虽然不识字,却给了他无限慰藉。

“你就这样离开我吗?许多年来,已习惯了有你在身旁,每天的忙碌之后你会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在困苦之时你会讲笑话逗我开心;在最拮据的时候好友相聚你也会拿出藏酒;在失意落寞之时,给我最大的包容。

“你温柔善良,将苏迈视为己出,对几个孩子一视同仁,给他们温柔和煦如月光的母爱。你有一颗沉稳坚韧的心,无论我身处顺境逆境,你都从容不迫如定海神针一样,让这个有一大家子人口的小船在风浪中始终温馨平稳地前行。你教会我顺从命运的变化,接受现实的安排。

“曾记得我们说过要一起回眉山,辟一处田园,同耕农田,共看夕阳,而今你离我而去,也是从这尘世中的辛苦劳作解脱吧。虽然不能实现同回老家耕田的愿望,唯有同穴而葬也算是实现生前对你许下的诺言。

“你不懂诗词,却给了我一片广阔的精神空间,让我历经苦难之后仍然拥有一颗洒脱不羁的心灵。哀我老妻,陪我共度困苦;悼我老妻,与我生死相依。”

闰之去世后,王朝云作为侍妾陪伴在苏轼身旁。王朝云是苏轼初到杭州任职时认识的。王闰之看出苏轼与王朝云性格相投,便将当时只有12岁的歌妓王朝云从青楼赎身出来,作为侍妾接到家中。

王朝云当时年龄尚小作为侍女和他们一起生活。因天资聪颖,苏轼教她识字吟诗。1082年,王昭云20岁时被纳为侍妾。十年后,苏轼去世以后,与王闰之一起葬于嵩山山麓,是苏轼唯一同穴葬藏之的妻子。

相关文章

  • 宋元(21)苏轼139/40

    公元1093年,王闰之于开封病逝。闰之去世后苏轼沉痛不已。他把闰之的灵柩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待自己身后同葬一穴。 ...

  • 宋元(7)苏轼125/40

    中岩书院,因位于四川眉山青神县中岩寺上寺的翠微峰下而得名。苏轼曾在这里读书。这里超脱世外、清幽秀美,怡人性情,滋养...

  • 宋元(10)苏轼128/40

    公元1061年,苏轼去陕西当官,带着妻子王弗一同前往。这里属于西北地区,饮食、气候、水土都有诸多不适应,他们就像一...

  • 宋元(8)苏轼126/40

    自从苏轼来到中岩学院,王方在家里也经常提起苏轼的名字,王弗对苏轼也渐生好感,这次“唤鱼池”起名事件更让两人距离拉近...

  • 宋元(9)苏轼127/40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和两个儿媳从眉山来到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那时苏辙也新婚不久,两对小夫妻和...

  • 宋元(11)苏轼129/40

    王弗去世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在宋代女子去世,丈夫娶妻子的妹妹也是很常见的。有一种说法是王弗安排的这门亲...

  • 宋元(12)苏轼130/40

    孤山寺是在西湖旁边的一座山寺,这天阴阴的,像要下雪的样子,一向明丽的西湖今日也被乌云挡得若隐若现。天气不是很冷,因...

  • 宋元(26)苏轼144/40

    上回说到朝云评价苏轼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被苏轼视为知己,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初王安石任宰相主持变法时,很多反对变...

  • 宋元(25)苏轼143/40

    就在辗转去汝州的途中,年仅两岁的苏遁不幸中暑夭折。可怜朝云,刚体会到为人母的幸福,就被生生剥夺了这种快乐,从幸福的...

  • 宋元(27)苏轼145/40

    在别人眼中的大学士,在朝云眼里,只是一个率性而为、不被权势束缚的人。他有诸多的“不合时宜”,与那些趋炎附势、沉醉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21)苏轼139/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i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