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27)苏轼145/40

作者: 山谷野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18:44 被阅读0次

在别人眼中的大学士,在朝云眼里,只是一个率性而为、不被权势束缚的人。他有诸多的“不合时宜”,与那些趋炎附势、沉醉于党派之争的人格格不入。别人只看到苏轼名声下的光鲜,只有朝云看到了他内心的坚持和苦闷。

1093年,老妻王闰之的离世给他当头一击,闰之曾经给了他母亲般的关怀和体贴,替他挡住纷繁的杂事,给他一片天空。可是她走了,苏轼已年近六十,身体多病,像一架老化的机器不堪重负,幸好有朝云陪在左右侍奉起居。

第二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在当时是穷山恶水、瘴气丛生之地,身边的婢女侍妾都作鸟兽散。

他劝朝云:“此去岭南一带蛮荒未化,缺医少药,去到那里等于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我已年迈,几乎没有升迁回朝的希望了。你还年轻,这些年跟我没少受奔波之苦,就不要跟我去受苦了。”

朝云含着眼泪说:“如果怕吃苦,我就不会跟你去黄州了。身为侍妾十几年,怎能在此时离开?我又有哪里可去?你忘了在诗词中写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吗?”

苏轼听了与朝云对视会心一笑,笑中带着辛酸。那句话出自他的好友王巩和侍女柔奴的故事。当初王巩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岭南,柔奴随他而去,几年以后见她更显风韵。苏轼问其原因,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词。此时,朝云用这句话表明自己的坚定,她又何尝不是柔奴呢?

惠州经济落后,一日三餐吃野菜粗粮,剔了肉的羊脊骨就算是美食了。可是人们从他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丝毫没有看到困窘,这都是因为有朝云陪在左右,吟诗作画,弹琴唱曲,让他从丧妻之痛和被贬的阴影中慢慢恢复过来。

网图侵删

公元1096年七月初五,朝云因病去世,按照她生前遗愿,苏轼将她葬于惠州西湖旁栖禅寺的松树林中,还在墓旁建了六如亭,纪念这位聪慧美丽、不离不弃的女子。

苏轼感叹自己何其幸运,遇到了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三位女子,她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给了他无尽的温暖和慰藉,让他可以纵情于诗词,做那个率性真实的自己。也因这几个女子才让他的诗词尽显豪放之情,让他历经坎坷,心中永远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相关文章

  • 宋元(27)苏轼145/40

    在别人眼中的大学士,在朝云眼里,只是一个率性而为、不被权势束缚的人。他有诸多的“不合时宜”,与那些趋炎附势、沉醉于...

  • 宋元(7)苏轼125/40

    中岩书院,因位于四川眉山青神县中岩寺上寺的翠微峰下而得名。苏轼曾在这里读书。这里超脱世外、清幽秀美,怡人性情,滋养...

  • 宋元(10)苏轼128/40

    公元1061年,苏轼去陕西当官,带着妻子王弗一同前往。这里属于西北地区,饮食、气候、水土都有诸多不适应,他们就像一...

  • 宋元(8)苏轼126/40

    自从苏轼来到中岩学院,王方在家里也经常提起苏轼的名字,王弗对苏轼也渐生好感,这次“唤鱼池”起名事件更让两人距离拉近...

  • 宋元(9)苏轼127/40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和两个儿媳从眉山来到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那时苏辙也新婚不久,两对小夫妻和...

  • 宋元(11)苏轼129/40

    王弗去世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在宋代女子去世,丈夫娶妻子的妹妹也是很常见的。有一种说法是王弗安排的这门亲...

  • 宋元(12)苏轼130/40

    孤山寺是在西湖旁边的一座山寺,这天阴阴的,像要下雪的样子,一向明丽的西湖今日也被乌云挡得若隐若现。天气不是很冷,因...

  • 宋元(26)苏轼144/40

    上回说到朝云评价苏轼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被苏轼视为知己,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初王安石任宰相主持变法时,很多反对变...

  • 宋元(25)苏轼143/40

    就在辗转去汝州的途中,年仅两岁的苏遁不幸中暑夭折。可怜朝云,刚体会到为人母的幸福,就被生生剥夺了这种快乐,从幸福的...

  • 宋元(20)苏轼138/40

    1082年11月7日,阴历十月十五,两个朋友前来东坡雪堂拜访苏轼,其中一个杨世昌是个道士,既会作画,又会鼓琴、吹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27)苏轼145/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es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