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知利行

学知利行

作者: 金凤尾竹 | 来源:发表于2022-08-07 21:14 被阅读0次
学知利行——《传习录》
  一是什么是天地人合一?就是让事物发挥到最好。国家领导人的职责是让全国人民都得到充分发挥。尽物之性,对于一个车床的操作工人而言,就是要维护好机器,让机器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而言,就是要让山川河流、一草一木、泥土空气,都处在最好的状态,得到最好的发挥,都尽性,这样他就是参与赞助天地的工作了。天地的工作他都能做,那他就与天地并列为“三”了。这里的“三”,指的是“天、地、人”。天人合一,也可以说是天人并列,也可以说是“天地人”三合一。
二是不管如何去做了,结果都一样。《中庸》鼓励我们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意思是,不论你在哪个档次,是生知安行,还是学知利行,还是困知勉行,只要去做了,结果都一样。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理解王阳明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做的事;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做的事。”
如果理解了,去做了,就是学知利行;如果不理解,但是不因为自己的不理解而怀疑,而尽力照老师说的去做,就是困知勉行。从困知勉行,走向学知利行,最后走向生知安行。
三是自己的理解,先去做吧!做中学。不是等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去做。
看来行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相关文章

  • 学知利行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理解王阳明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做...

  • 20190327-《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学习笔记-生知安行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困知勉行,到学知利行,到生知安行,境界依次提升。 《中庸》说,这三个是三个不同的境界,但...

  •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第42天(2022-11-21)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

  • 20170731传习录心得答顾东桥书1

    阳明先生认为:“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

  • 行不著,习不察

    "行不著,习不察"不管是生知安行、学知利行还是困之勉行,只是用功的难易程度不同,重点是"知"与"行"知行的本一体,...

  • 方向与目标-论天命,人命与鬼命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还说了生知安行,学知利行与困知免行。 不同人的人对天命有不同的解释。这里用...

  • 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华杉讲透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

  • 夭寿不二 修身以俟

    时刻修养身性,等待天命。今天读传习录6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感觉在反复说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孔子...

  • 人一己百——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人一己百 文/韦均艺 生知安行欲孝亲,良知实落尽性已。 学知利行时时觉,务要循理行其事...

  • 《传习录》问一

    阳明先生答顾东桥书有言。尽心知性知天者,生之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贰,修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知利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li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