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18:11 被阅读0次

第42天(2022-11-21)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曰︰「何如?」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音委)翼翼8,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个人感言:

          孔子把人分成四种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都是圣贤人物,学而知之者都是普通凡夫俗子。但是在阳明看来,其实圣贤也是学而知之,只不过圣贤知道这个道理之后,立即安心于行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事实做,有非常强大的自发内驱力,把原本天生的良知彰显出来在行动中去改变,去化被动为主动;普通凡夫俗子其实也是有天生的良知,只不过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认知到天理良知,认知多少才做多少,不断学习中才能真正促动自己去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所谓生而知之者,不过是原本就意识到悟到天理良知的智慧与道理并着手行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学而知之者则是哪些无法自动意识到问题所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领悟到自己必须通过行动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困而不学”的人,明明身处困境逆境,已经水深火热,居然麻木不仁,浑然不觉,无动于衷,如果不猛然惊醒,不立即展开雷霆万钧之势的行动,很可能面临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躺平等死的命运!

《王阳明传习录疏解》余超林解读之42: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相关文章

  •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第42天(2022-11-21)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

  • 20190327-《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学习笔记-生知安行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困知勉行,到学知利行,到生知安行,境界依次提升。 《中庸》说,这三个是三个不同的境界,但...

  • 行不著,习不察

    "行不著,习不察"不管是生知安行、学知利行还是困之勉行,只是用功的难易程度不同,重点是"知"与"行"知行的本一体,...

  • 方向与目标-论天命,人命与鬼命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还说了生知安行,学知利行与困知免行。 不同人的人对天命有不同的解释。这里用...

  • 20170731传习录心得答顾东桥书1

    阳明先生认为:“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

  • 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华杉讲透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

  • 夭寿不二 修身以俟

    时刻修养身性,等待天命。今天读传习录6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感觉在反复说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孔子...

  • 人一己百——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人一己百 文/韦均艺 生知安行欲孝亲,良知实落尽性已。 学知利行时时觉,务要循理行其事...

  • 学知利行

    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理解王阳明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做...

  • 2022-11-05

    1 最近喜欢三句话: ① 生知安行。 ② 学知利行。 ③ 困之勉行。 从三句话的阶梯层次来看,我是最下层之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mw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