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天(2022-11-21)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5495763/0254fd7d816add49.jpg)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曰︰「何如?」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音委)翼翼8,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个人感言:
孔子把人分成四种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都是圣贤人物,学而知之者都是普通凡夫俗子。但是在阳明看来,其实圣贤也是学而知之,只不过圣贤知道这个道理之后,立即安心于行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事实做,有非常强大的自发内驱力,把原本天生的良知彰显出来在行动中去改变,去化被动为主动;普通凡夫俗子其实也是有天生的良知,只不过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认知到天理良知,认知多少才做多少,不断学习中才能真正促动自己去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所谓生而知之者,不过是原本就意识到悟到天理良知的智慧与道理并着手行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学而知之者则是哪些无法自动意识到问题所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领悟到自己必须通过行动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困而不学”的人,明明身处困境逆境,已经水深火热,居然麻木不仁,浑然不觉,无动于衷,如果不猛然惊醒,不立即展开雷霆万钧之势的行动,很可能面临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躺平等死的命运!
《王阳明传习录疏解》余超林解读之42: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