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每天写500字想法
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作者: 走空00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05:12 被阅读13次

《华杉讲透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我是喜欢历史,喜欢古人的智慧,喜欢研究古人的典籍,非常勤敏地用功,努力学来的。”

儒家把人的悟性学识分成“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三个层次。

生知安行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这个境界的人,他的心处在毫不犯错的正中间,没有一个地方不恰当的,稍微偏一点点,他就会心不安,马上自己调整过来。孔子是70岁才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他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知利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知道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道理和原则,然后在为人处世中也用这些原则来要求自己,这就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

困知勉行的人是在自己做了错事,处在困境之后,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他们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在行事过程中,努力克制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现实生活中处在“生而知之”层次的人是“天才”,这样的人很少(可能根本就没有),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处在“学知利行”和“困知勉行”这两个层次。

《中庸》中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意思是,不论你在哪个档次,是生知安行,还是学知利行,还是困知勉行,只要去做了,结果都一样。

有些人可能会给别人一种天赋异禀的感觉,生来不需要努力好像就什么都会,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比别人努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和成才,《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和杨康,这两对人就是这两种类型的代表。结果都是“傻子”凭借着一股愣劲儿一步步走上了最高峰,而天才却最终被淘汰。

聪明人的思考原则:以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结果却为此吃了很多的大亏。聪明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聪明还能下苦工夫才了不起,看似鸡汤的一句话,这才是真正能成事的捷径。L�|�$

相关文章

  • 20190327-《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学习笔记-生知安行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困知勉行,到学知利行,到生知安行,境界依次提升。 《中庸》说,这三个是三个不同的境界,但...

  • 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华杉讲透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

  • 夭寿不二 修身以俟

    时刻修养身性,等待天命。今天读传习录6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感觉在反复说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孔子...

  • 知行三境界

    知行三境界: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所有的行为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做的每件事情,能够让自己心安;退而求其...

  • 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第42天(2022-11-21)生知安行与学知利行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

  • 2018-1025 217 好德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如果能像好色那样好德,那就是真好德了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三个层次。 ...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书日记Day4

    今日学习的是第10--12节内容: 《从困知勉行,走向学知利行,最后走向生知安行》 《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心外无理...

  • 成绩、成长与成功

    性格、命运下的三类区分-成 学习有三类:被动、主动、与本能。生知安行、学知厉行,困知勉行, 现在把大家叫过,孩子都...

  • 致良知150金句(二)

    1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摘自《...

  • 20170731传习录心得答顾东桥书1

    阳明先生认为:“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fm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