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户外突然特别火,它有着一种莫名的魅力,吸引着群“驴”竞相神往。我也是由偶然的一个机缘,稀里糊涂地入了这个坑----2012年,正读大四的我和朋友一起参加磨房的惠州60公里徒步,走哭了。然而徒步虐我千百遍,我待徒步如初恋。像初恋一样,充满了新鲜、苦涩、美好又带有微微的突破自己的成就感,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感觉,让我爱上了它。
记录足迹的各种牌&卡此后的几年内,和男朋友参加了一些菜驴级徒步、登山活动,包括磨房的各大徒步,以及天堂顶、罗浮山、白色武功山、船底顶等。但是每次活动都是报了名、买个意外险就瞎走,从没考虑过其他问题。
近期发生的户外事故让我们开始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此外我们想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户外项目--爬雪山、攀岩等,更加发现自己的户外技能的薄弱。于是,我们先后报名参加了急救培训和登协的户外培训,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户外技能。正如某救援队负责人所说,当事故发生时,再贵再高级的户外装备,都不如头脑的知识经验武装--时刻保持的安全意识和求生技能;危急情况下,只有正确的第一反应才能救自己。
而安全意识和求生技能,除了理论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野外实践,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强化成潜意识,任何时候做出快速反应都以此为依据。
我所参加的天河登协第7期初级户外培训由一个晚上的理论课+一个白天的野外实践课组成,主要目的是掌握户外理念和指北针及地图的使用方法。
BoBo教练和清道夫教练反复强调的户外理念包括安全、环保、科学、自助和团队,这5点贯穿了整个初级课程的教学:
——关于安全——
世界这么大,我想到了5、60岁还能经常到处走走看看。那么至少我得全须全尾、且没有膝盖等关键部位的疾患,这就需要在每一次户外活动中保护自己,适当学会放弃。
野外课最早到的小伙伴是风萧萧-勇哥,也是我们2队的头驴,他戴着一副太阳镜,初见时就觉得这位小哥好酷呀,这逼装的,我给100分!后来才发现我误会了,勇哥在一天的野外课教学结束后,分享了他戴太阳镜的原因。在眼科医院工作的他,深知爱护双眼的重要性,于是建议我们出来户外最好备一副能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避免眼膜长期受刺激导致白内障等眼疾。除了在电视上看到雪山攀登者会戴着护目镜,平时户外比较少见到戴太阳镜的,也从来没想过裸眼会有什么不妥,这个建议非常值得重视和采纳,谢谢勇哥。
——关于环保——
曾经以为LNT原则就是简单的不要在户外扔人造垃圾。有时候扔扔橘子皮、苹果核等不算垃圾,果皮腐化了能当树木的养料,甚至觉得自己深藏功与名。这次理论课上了解到,LNT原则共有7点,远不止“不扔垃圾”这一点;而且Leave no trace中的trace是痕迹,本文盲一直以为是垃圾的意思;痕迹的涵盖面可比垃圾要大多了。
现在我可以不分先后顺序地背下7点的内容,但理解还只是浮于表面。很幸运在野外课中听到“LNT初级讲师”小七用她的理解重新阐述LNT原则,感觉豁然开朗。例如第2个原则说“在坚实的路面上行走或扎营”,乍一看是为了避免疏松结构的坍塌,这不是安全的范畴吗,关无痕户外什么事。小七结合现场的路面解说道,路是人踩出来的,经过反复踩踏的土地变得很结实,除非人工翻松泥土,否则这条“路”就会寸草不生,意味着这一带又少了一片绿色。如果大家都沿着已经踩出来的路面走,那么这种对植被的破坏就能减少。尤其像火龙、龙凤等成熟的徒步路线,大部分路段都有水泥阶梯,走在阶梯上安全又环保。
“环保”原则很重要,但我结合26号益动广东在雨中完赛的经历,深刻认识到,有时候“环保”是需要为“安全”让路的,即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做到无痕山野。经过一周的小雨天气,比赛路线上很多黄泥路段又湿又滑,如果仍坚持在原有的路上行走,早就把屁股摔开花了。而路边的草皮、落叶都能增大摩擦力,减少滑跌的危险,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暂时舍弃LNT第2条原则,狠心地踩在草地上了。
——关于科学——
上了这个课才知道,从小一直叫“指南针”的东西,原来叫“指北针”。以前只知道磁针永远指向北方,但并不知道有什么用。是的我找着北了,然后呢?这次野外课学到了非常实用的“西维氏三步定位法”,包括正置地图等操作,具体内容我不会说的,这不是干货文,欲知详情,请报名天登第8期初级培训。(此处应有广告)
休息时清道夫教练请大家分享迷路的经历,并概述了如何应对迷路,包括行前准备和行进中如何避免,以及迷路后如何自救和寻求救援。有时候迷路能意外发现异样的美景,不过还是希望不要发生,毕竟走得久、走到老才是赢家。
——关于自助——
有个段子,说一次户外活动出发前,群里通知装备清单:男生需要准备“这个那个……”blah blah一大堆,而女生只需要准备“一枚男朋友”。这不是撒狗粮,而是撒砒霜呀。前两年我和家人一起徒步,那时候的男朋友非常主动表现,背个35L大包,装水装粮装药,大家热了脱下的外套也塞进他包里,可以说是“人肉行李箱”;而我和叔叔婶婶母亲只需要一个小腰包,装个手机不时自拍……
后来发现这样非常不合理,最大的问题是节奏:如果他走不动了或者他奔到前面去落下我们,那我们就没水没粮;或者谁受伤了,都不能及时用药。这种不平衡的安排只发生一次,后来我们都各自背个15L左右的小背包,保证自己需要的水粮药物都在身上,走得更愉快了。(哦忘了说,男朋友也通过审核和我扯证了,不需要再卖力表现)
——关于团队——
曾经我是完全信赖领队的,包括那些我从未谋面、不了解其带队经历的陌生领队,行前不关心具体路线,总觉得到时候跟着领队走就行了。再不济,有手机GPS呀,成熟的徒步路线上有很多路标呀。事实上,手机可能会没电没信号,且山上的野路不一定会被录入电子地图;而近来兴起的各种户外俱乐部在山上绑的丝带路标,几乎把一棵好好的树变成圣诞树,更多的是广告作用,而非指路作用。
最近听到“商业队”和“AA队”的说法,目前为止参加过的应该都属于商业队,几乎都是1-2个领队,一个带路,一个收队,只有他们俩有对讲机。这种可以说是简单的领队一人责任制----小到几人、大到二十几人的队伍,都是领队在负责大家的安全、队伍行进节奏等等。
领队是人不是神,况且很多民间的户外俱乐部没有正式注册,领队未必都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历。领队的能力有限,在行进过程中他自己也有体力消耗,不可能同时照顾到所有队员的需求。就导致活动结束后,一些队员吐槽领队做得不好,而领队万分委屈队员不配合他的工作。
这次培训课程强调团队的合作,并不是领队发指令,所有队员听从照做。而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应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包括头驴、安全员、收尾、后方留守、紧急联系人等等,这些角色互相配合,分担领队的压力,更全面保障自己和队友的行程顺利。
总体来说,本次初级培训还是有蛮多收获的: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学会了头巾N种戴法之最装逼“海贼帽”;和助教文文混了个脸熟,以致26号益动广东天气恶劣组委决定强制下撤所有参赛队伍时,和赛事义工身份的文文再次见面,获得绿色通道,作为绕开该下撤点最后一支完成全程的队伍,没有留下遗憾。
除了超纲的问题,譬如装包技巧等属于中级教学的内容(初级野外课是1天往返的,东西较少对装包技巧要求不高),教练都非常耐心讲解,甚至类似鞋带怎么绑、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紧、登山杖腕带怎么套、爬坡该外八还是内八、下坡的步法等细节,都一一示范,这种体验式教学特别容易吸收且印象深刻。
徒步而已,有必要培训吗?
亲爱的驴,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