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精读

《这样读书就够了》精读

作者: 逆行者_8a18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8:00 被阅读27次

    先写下给自己的冲击的几点:

    1.书不必读完。一直就是有个误解:不管什么书总觉得自己读了完了才是读书,就和我以前读证券书籍一样,我读好多书后才发现,值得读的书本太少了,所以后来读证券类书籍只读经典。没想到作者更直接,就算是经典不能为己用都不要去读。受教了!

    2.知识不值钱。如果是单独拿出来说,估计得被人喷死。不过,这个也很好理解的,现在去获得知识的途径太多,多到几乎没什么成本。不是说不重要,只是得来太容易。

    3.书中提到拆书时,尤其对外国作品,它们的案例具有距离感,我个人觉得这里应该改为时空感,时间越久也会让人不好理解。作者提到要 拆书家应该把原书案例“意译”为更适合当前学习者的案例,  即“意译原书案例”。以前读书也思考过这种方法,当时想的是“移花接玉”,没想到有人也提出了。

    4.这本书强调的也是教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和教学相长一个意思,只是发现从来没重视过这个成语,现在看过基本学习类书之后才明白,希望不晚。

    5.冯友兰先生这样论述过读书: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 自己有了意, 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 这就是“六经注我”。 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 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 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 那就是“我注六经”。 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 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原来自己一直是我注六经啊!!!

    6.肖知兴教授的一篇文章, 剖析鸡汤文章的本质,很深刻, 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鸡汤貌似讲道理, 其实是在人的情绪激发、 欲望挑逗上下功夫, 本质上是一种下半身的打法, 没有什么含金量。 鸡汤式学习往往忽视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把公共层面的制度问题、 行业层面的战略问题、 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全部还原为创业者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的问题。

    7.一个人无论智力如何、 学历多高, 在学习和成长上能犯的最愚蠢的错误就是在有优质知识的地方“摸着石头过河”, 或者舍弃优质信息( 如优秀图书) , 沉迷于劣质信息( 如不适合自己的书或微信写手炮制的文章) 。没必要走弯路,正确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又能高效。

    5和6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今天长见识了。

    下面总结下书中精华

    提到两种读书法:便签法和RIA现场学习,由于便签是自己操作,所以重点介绍,RIA现场学习需要拆书家,所以简单了解。

    1.便签法:

    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 I、 A1、 A2):

    第1类拆解(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拆解(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拆解(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2. 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 一支笔。

    “拆书”七步曲

    第一步, 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 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解决具体的问题, 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 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遇到书中的理论、 建议、 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这对我有多重要? 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 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 那就省下一张便签。 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 则放慢阅读速度, 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 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 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 有价值的提醒。 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 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 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 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 写在一张A1便签上, 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 规划今后如何应用。 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 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 写在一张A2便签上, 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 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 贴一张指示标签。 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 看完一本书后, 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 提醒自己落实行动。便签使用贴士

    I: 重述知识的标准

    1.诠释: 基本用自己的语言, 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2.准确: 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 逻辑清晰, 文字精练。

    4.致用: 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I便签常见误区: 附会旧知

    便签A1: 内化知识的标准

    1.鲜活: 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认知。

    2.故事: 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 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 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 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

    4.反思: 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 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

    A1便签常见误区: 泛泛而谈

    A1便签上最好写“总是”“经常”“好多”, 而不是“有一次, 怎样……”。 很多人都擅长泛泛而谈, 却不能激活具体经验。 凡是没有具体时间、 事件的, 都算泛泛而谈, 本质上应该算I, 是论述, 而非叙事; 是认知, 而非经验。

    A2: 应用知识的标准

    1.目标: 是否规划了目标? 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 ?

    2.行动: 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 具体行动步骤如何? 行动人是谁? 在哪里? 行动何时开始? 频率如何?

    3.关联: 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4.可控: 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 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吗? 行动显性化吗?

    A2便签常见误区: 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

    [1] SMART法则是指制定目标时应该遵循的5个原则, 包括S( specific, 明确的) ,

    M(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 A( attainable, 可实现的) , R( result-based, 结果导向的) 和T( time-based, 明确的截止期限) 。

    分析和整理信息的关键:

    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 前车可鉴) :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 相因相生) : 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 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 以观后效) : 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 对我的好处( 效用) 是什么?

    果( 自食其果) :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 适得其反) : 有没有相反的观点? 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 使用条件) : 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 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 ? 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 旁敲边鼓) : 从前有没有类似的( 或看起来差不多的) 信息? 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 楚河汉界) : 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 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交界在哪里?

    这些问题并非泾渭分明, 主要为了提供思考方向, 一般不需要逐一问下来。 当遇到新信息时, 能否熟练和适当地应用这些提问, 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RIA现场学习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为避免陷入第一章中列举的成人学习误区, 拆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

    首先,我们需要一本能带来核心知识的书。有了这样一个权威的知识来源,我们在学习某个主题时,内容专家的角色就可有可无了。

    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位拆书家。拆书家需要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还需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适当点评,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自我反思。总而言之,拆书家选择原书拆页,请学习者阅读;拆书家讲解引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并联系自身;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反思经验、规划行动和现场演练。拆书家主持RIA现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分别为:

    阅读拆页、讲解引导和拆为己用。如此可以帮助学习者达到和参加培训一样的效果。

    R( 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 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 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读书就够了》精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wk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