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56104/43acff943cd9507e.jpg)
很多人批判 “读书无用论”,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是个问题。
从小我们都熟读唐诗三百首,可是依旧不会写诗。读过第欧根尼的哲学,还是搞不懂什么是犬儒主义。读了MBA学位,依旧月薪还不到一万。所以,读书无用。
有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我们既没追到学妹,也没住上别墅。是不是很失望。其实,本质不是读书的问题,可能是读书方法的问题。
古代生病,不管是头疼、脚断、不孕不育,都是望闻问切,几副中草药打发了事。而现在如果你去医院咨询哪个大夫最厉害,护士一定先问你是什么地方不适。
当发现读书无用时,有人因此嘲笑学习,有人因此发文攻击。指责和抱怨图书内容太晦涩、太浅显、翻译质量太差。这也许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读了这么多书,我们有没有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找到了阅读方法,具备了提升学习的能力。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引用杜拉拉职场案例,很好的诠释了职场的种种问题、机会、冲突、方法。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因为杜拉拉式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她们的职场剧本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某个大学同学的奋斗史。
如今外企已不复杜拉拉时代的光鲜,但是职场人在读书和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
书中总结了几种影响读书的因素,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能力不足还是读书方法影响了我们的读书质量。
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你认为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上下班路上比较合理?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每天上下班所花时间比工作时间还长,作何感想?
就北京而言,每天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平均为52分钟,这还是指居住在北京城区范围内的。如今居住在燕郊、廊坊都司空见惯,有的甚至是天津。碰上恶劣天气,或者是重大节日,花在上下班的时间无法正常预计。
当你每天挤进公交地铁,穿过人山人海,筋疲力尽的回到家中,还要爬楼看老大班级群老师的各种通知,纠结老二要不要打进口疫苗。等一切妥当之后,你觉得能安静十分钟已是一种奢侈,已然顾不上自己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总是在TA需求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密歇根大学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提出的生存余力理论模型,让我们很明了的看到我们的生存价值,公式如下:
生存余力 = 生存力量(+) / 生存负载(-)
生存力量 = 外部力量 (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力量(个人能力和经验)
生存负载 =外部负载(职场工作、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买房、买车、升职)
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些生存余力。保持一定的余力,才能更好的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的承担风险。
如果你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处在事业的起步期,外部的生存力量乏善可陈。在职场,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又没有积累可观的工作能力和经验,那么生存负载就会远远大于生存力量。
所以要增加我们的生存余力,一个是减少生存负载,另一个就是增加生存力量。
问题二:看不懂、记不住
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一本书所有的内容也不是必须全看懂。
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课文,数学老师要求我们记住公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毕业多少年后,哪怕没有考试,我们这种学习已经形成惯性。认为记住和看懂是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全部。
这样做没有错。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内化和应用。
比如,大家都很喜欢老子的《道德经》,都知道那句: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看似好懂,又着实难懂。老子主张的这种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方法,能否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上,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也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是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有效的内化和反思之后。
问题三:看不下去
书架上是不是有很多一时冲动,或跟风买回来只翻了几页的图书?很多书是不是不管适不适合自己、需不需要,就一股脑买回来后束之高阁。
半途而废,又心怀愧疚。
但是,又读不下去。
这个问题我碰到过无数次,几乎没有什么书让我读第一页的时候就不忍释卷的。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也有很多你不必要知道的知识。如你不用认识所有的汽车标志,这并不影响你当一个好司机。你没必要有太多营养学知识,这并不影响你把身材练好。
书读的越多,不见得就用的越多,想想你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多少书,有哪些知识是你如今生活中必须用到的。再看看你朋友圈收藏夹里有多少是可以删掉的科普文章。
对于成人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读的书应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法上。
如致用类的图书不用在乎是否读完,可以联系个人经验并加以运用地读。诗歌小说类,通读或者跳读都无所谓,懂与不懂也无影响。
所以,读书之前应该先确定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跑步群里有每日打卡,写作营里有每日日更,读书群里有每日领读。如果我们只是表面解决了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的问题。本着抱群努力、互相监督打卡流于表面化的读书形式,那做再多的读书笔记、再精准的思维导图也是徒劳。
《这样读书就够了》给我们介绍RIA便签学习法,通过轻松、简单、有效阅读帮助提升学习能力。对症学习,不需要本本都读,也不用通读全书。
书中的 “拆为已用” 的便签读书方法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方法,但对苦困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并想通过阅读来提升的人,是个不错的参考。
文章目录:月丫读书 - 首页
网友评论
但是,阅读、理解、记忆知识,能正确而有效的改变行为,改变才可能创造价值。
😊😊😊
我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
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这么多年,享受着之前的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