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被认为是孩子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幼儿迟迟不说话,或者较大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楚,家长心里不免着急。但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一些语言材料,能够加速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韵语,便是在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和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所谓韵语就是具有韵律的、朗朗上口的语言,包括儿歌、童谣、诗词等形式。
1.牙牙学语离不开儿歌和童谣
记得女儿因因在快到两岁时会说的词语非常有限,在那之前由于客观原因我和爸爸没能陪在她身边,没法给她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而那个时候,很多同龄的孩子都能说简短的话语了。
为了帮助她学说话,我给她买了点读笔,在配套的书中,女儿最感兴趣的除了《认知》,就是《儿歌》和《童谣》。每天,女儿都会握着点读笔,乐此不彼地点上好一阵子。每点一处,她都会很专注地听,有时候她会抬头看我,那欣喜的眼神分明是在告诉我:“妈妈,听,好有意思!”点读笔的录音功能可以及时把她学会的词语录下来。听着自己的声音,女儿总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她还会刻意提高声音或变换音调,使录音听起来很夸张。然后,她听着这夸张的声音,自顾自地咯咯笑起来。
久而久之,女儿会说的词语越来越多。从两个字的词语,再到三个字、四个字,最后到会说一句简单而完整的话,大概只经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后来,她会说儿歌了,比如“伸袖袖,系扣扣,穿好了,妈瞅瞅”,比如“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两岁半左右,她已经能完整的地念诵《唐僧骑马咚那个咚》这样长篇幅的童谣了。半年间,她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之前对于她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焦虑不复存在,而由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女儿也变得更加自信活泼。
2.诗词之光带孩子进入语言的殿堂
除了儿歌和童谣,让女儿对语言产生强烈好奇和兴趣的还有诗词。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念诵诗词,在她学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在生活中不同的情景中随时拎起应景的诗句来念给她听。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会给她念“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看到鸭子,我会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带着她郊游的时候,我会念“胜日寻芳泗水滨,无限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放风筝的时候,我会给她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看到荷花,我会给她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女儿对古诗词越来越感兴趣,三岁左右,她开始关注诗句的意思。每当她躺着喝奶,我坐在她旁边,她把腿放在我的腿上,我就给她念诗词,印象最深的是我给她念王维的《画》。我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女儿就问“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我说:“远远看去山峰有着翠绿的颜色”。解释完,她又接着问下一句。当我把每一句都解释完,她说:“妈妈,你连着说。”我就说:“远远看去山有着碧绿的颜色,走到跟前那湍急的水流却没有哗哗的声音,春天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花儿还在呢?人来了树上的鸟儿却没有飞走,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在这样说的时候会刻意突出惊讶之情。女儿被这首诗里的画面和诗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总是让我反复念诵,解释。
有一次,我给女儿念崔灏的《题都城南庄》,我念了三遍,女儿就已经会背了。之后只要我一提起这首诗,女儿就会不自觉地背起来,而且她在背到“人面不知何处去”这一句时会故意在“何处”二字上提高音调,之后才幽幽念出“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情态、那声音别提有多萌、多投入。诗歌之思想于年幼的女儿自然是不必要去体会的,而“人面桃花相映红”以及“桃花依旧笑春风”所描述的明快的画面她自然是在念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
把诗词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女儿对诗词兴致最高的那段时间我给她买了古诗绘本《新学堂歌》,绘本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再配以音乐CD,这样,我和女儿一边唱着诗,一边翻看绘本,这体验真是既欢乐又美好。有时,我还把诗词用自己的调子唱出来,只要我一唱,女儿就会跟着唱,这时,她会非常专注地看着我的脸,认真地跟随着我的节奏。毛泽东的《咏梅》这首词,女儿至今都能记得我当初编的调子。
3.活泼有趣的童诗让孩子学会“创作”
如果说古诗词提升了孩子对语言的兴趣,现代童诗则能够提升孩子的语感。
有一段时间,女儿阅读了不少童诗绘本,包括《蝴蝶豌豆花》、《犀牛坦克车》、《一园青菜成了精》、《叽叽喳喳的早晨》、《我发明了一种药》等,这让她对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喜欢听我以略带夸张的语调读这些绘本,例如《一园青菜成了精》,我读得像说快板那样抑扬顿挫,配合画面和诗歌充满童趣的内容,女儿听得咯咯笑。后来,她自己会诵读了,我和女儿配合着,我说一句,她说一句,一唱一和,特别有趣。女儿能独立诵读了,她还要求我给她录下来,之后她会一遍又一遍饶有兴味地听自己的声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743/e007e12be1903344.jpg)
在这些诗歌的影响下,渐渐地,女儿开始自己“作诗”了。春天的一天,天气特别晴朗,眼见小草泛绿,树木发芽。女儿开始念“蓝天蓝,白云白。小小树儿快长大。春天来了草长得快,夏天来了吃冰棍,冬天来了晒衣裳。”女儿这样一气说下来,让我非常惊讶。女儿随口说出的这首“诗”,虽然没有押韵,但节奏感强,充满童趣。
有一次,一家人出去野餐,我们带了土豆和红薯在河滩上烤着吃,女儿在河滩上玩得特别开心,高兴之余,女儿随口念着:“小河湾,水流慢,蓝天白云真可爱。我们一起玩泥巴,一起烤土豆,一起烤红薯。我们的生活多愉快。”这是多么生动又简洁的语言,是生活的记录,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样的表达在孩子四岁多时已是非常自然。
各种形式的韵语,就像五彩缤纷的魔法棒,让语言的种子恣意萌发,蓬勃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