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者,言万物之辛生。——《史记·律历志》
一. 信心之源:辛和信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过一个著名的佯谬:“跑得最快的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芝诺假设阿基里斯总是先追到乌龟原来的位置,而乌龟又向前移动了,这样,阿基里斯只能无限接近乌龟,而无法追上乌龟。其实,在最后的一刹那,只要阿基里斯不有所保留,他完成的距离必然超越乌龟。这就是信,毫无保留。如果阿基里斯有所保留地迈步,每次就只能到达乌龟原来的位置。
人没有信,什么都做不了。社会没有信,也是一样。人若守信,就必须不顾代价。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听上去像笑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裹足不前,畏首畏尾,输掉了龟兔赛跑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人不但人生不能发光,而且患得患失, 身心俱疲。信之难得,信之缺乏,令人扼腕。
信的源头,在于辛。光除去自己,不断化为外在生命,是光之辛;反之,生命不断向外发出所有得着的光,是生命之辛。光牺牲自己,生命再发出光,这个往复的过程艰辛。信的人,甘于辛;逃避辛的过程,就得不到信的结果。换句话说,期待不劳而获,就得到最大的风险。
甲骨文的“辛”,上面一或二,表示光或暗中的光,下面倒写的入和竖或屮,表示光被神发出,除去自己成为生命,反过来,生命也除去自己,发出光。《说文解字》说:辛,秋时万物成而孰。从光被神发出,到万物积累内在之光,成熟而收获,这个过程,是辛的双向和公平。
《甲骨文编》辛。释义:1.光被除去,成为生命,也是光被生命完全发出。2.光本为大而舍己,也是光被生命长久大大发出;光不自大,不自大的发出光。3.暗中不见为大,一切大大发出。4.一切从光被阻隔分开发出;光被分开,暗中被除去转变,成就生命。辛也可看作一或二和倒写的大(大就是神,详见《男女和婚姻》),表示“光不自大,不自大的发出光”。神从天倒悬而降下,舍己之像为辛。这就像原子,质量越大,电子越多,就要收缩自己,将暗中的光发出去,自身保持最低能量,才能稳定长存(详见《金钱发展史前传》)。同样,果实成熟,将积累的淀粉等能量分解释放,如同预备自己以供享用,直至瓜熟蒂落。神创造天地,是自我牺牲的辛苦付出。人归回神,同样要放下自己,从辛而成。熟,甲骨文本字为“孰”,写作“丮,享”,字形像一个顺服的人被无形之手提升,超越高塔,代表生命成熟之人超越地上可见的成就而升华;“孰”是加强语气的选择疑问词,孰是孰非,是人的艰难抉择。殷墟博物馆收藏商代青铜甗(yan)中未成年逝者的头骨,是经过蒸熟而葬,以表成熟而逝,得享升华。
左图为商代饕餮纹青铜甗,右下为殷墟博物馆藏青铜甗内葬的蒸熟头骨。甗下部是煮水的鬲(li),上部是甑(zeng),甑底有穿孔的箅(bi),整体表示在下经历频频往复波折、聚合能量,向上升华,当中互动合一、切交分合的选择。
《甲骨文编》孰,《六书通》熟。1.两个又组成廾,竖,撇,横写的乙,享(入,凡,口)。2.入,倒写的入,来,目,火,乙,弓。
孰:生命完全得着能力,化为横波升华,还是将所有聚合的光限制存留在地(升华性同时是选择性的结果)。
熟:生命在内不断除去光,得着所有,暗中与光相谐,从内出离,发出如火,所属的化为属神之波。
辛的甲骨文还可以看做“倒写的土和竖”,解为“翻土得生”或“从土发出生命”。表面上指农作之辛,但若了解“土”转变为光的深意,才可知上帝对人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 的重生之义。(详见《你本是尘土》)
从“翻土得生”之人,成长为“不再像土、出淤泥而不染的生命“,这个转变过程,是 “五德终始” 从木到土当中的金。金属是内在之光通过种种丰富复杂变化,实现从光到光漫长熬炼过程的体现(详见《金钱发展史前传:金》)。《尚书》说:金曰从革,从革作辛。从,不同的得以相谐,就要去除改变一切已取得的;革,要让生命从内改变,就要不断引领生命将所有得着存留在内的自我满足除去。从革,是神让生命变化之工;作辛,不断赐予艰辛。革,甲骨文中间部分像中国古代的饕餮(tao tie)纹,这个自上古就出现在大量礼器上的纹样,传说为贪食的神兽,代表神发出也除去一切,是神如牛之一面。
《甲骨文编》从,革(右为饕餮纹基本样式)。释义:1.得以不同的人相顺相从,就要改变一切取得的。2.得以改变生命所有的过程,就是引领生命不断将得着在内存留的所有光发出,除去生命内在存留的自满。《尔雅·释天》说:大岁在辛曰重光 (神让生命的时间行进至辛,就重新生成为光;岁的解析详见《神秘的兵器:戈》)。辛为天干第八,八是出离衍生。所以《说文解字》注说:辛,新也。 《汉书·律历志》说:悉新于辛(所有新来自于辛)。新是辛的能力和目的。《史记·律历志》说:辛者,言万物之辛生。辛生,艰辛而生,也是新生。
《甲骨文编》新。释义:1.光在生命之间往复,改变所属,神奇变化的能力。2.光在生命之间往复,射出波,使波改变。3.光在生命之间往复,使生命的永远变化。4.光在生命之间辛勤往复,如倾倒之水,不断永远赐下。辛出于口,就是言。人所说的能身体力行,有切身感受,说话就有力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都是言中之辛。言如光从外连接生命,也是生命发出光。人发出言,就如发出光,出自得着在内的光。辛为双向,言也是双向,言语用于交流,也通过交流长进。
甲骨文“言”,上辛下口,口也可看作两竖中间一(凡)和下弧形,表示生命存留的光向上引领归向神,让本为平凡的生命向上发出为光。生命若不发光,没有言,就“冷”,冷场,冷战,冷暴力。口可以看作横写的“月”,表示言中之良苦,没有形体,要用心体会。辛形看作倒写的“土”,言如无土之地,掷地有声。言看作“王和倒写的六”,表示王显露、倾倒自己。言是不见之神的像,所以说”见字如见人“;人立言,留下的是精神。言不一定有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必传递“信息”,或事,或识,或心意,或道理。传递了,不但如光照亮,让人明白,好的言语,还能让人甘之如饴,这都像光。
《甲骨文编》言。释义:1.光发出于口;或言如无土之地,掷地有声。2.光之舌,舌上有光。3.暗中与光相谐,发出生命在地,生命将得着的一切发出。4.生命发出光的同时与光相切相交所在;或王生命的显露倾倒;或光发出实现生命之工。5.光发出生命所在,生命得着的发出为光;或光从外连接生命所在,除去草木生命在地,不满足于草木生命在地;或从天降与人在口;或立刻发出在口,却不立刻得着。6.光在一切生命之外的像;或光化为生命进入众口,众口所发,同为一光;或完全除去生命在口,分开言语;或完全发出生命,就是完全得着;或饥渴的生命,得以完全。言还可以看作:一,倒写的大,口。表示光到神那里去。神记录并考察人的言语。基督说: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言这个写法还可以解作:神从天降下在地,阻挡除去地上自大之人。《圣经》“巴别塔”的故事记载说: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于是,就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因此,甲骨文的言有分开众口之形。那座巴别塔,就是“言”当中在天与地之间被倾倒的人的自大。“巴别”意为变乱。“变乱”二字,篆文有言,楷书有舌,下面都有一只“玄而又玄”之手。这座塔摇晃的形状,也能在金文“变”里一观。“巴别”时代四千年后,秦始皇自称为“帝”,也以“大一统”建造自己的巴别塔。西汉史籍记载,他“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六艺从此缺焉”,禁止以古非今,公然抛弃了祖先的信仰。这个逆辛之道而行,欲堵住天下人言的不信王朝,如一个超大而不稳定的放射性原子,迅速衰变崩塌 ,始皇帝家族灭亡,终于难逃辛之道 。自秦缺失的“六艺”中,包括了“六书造字法”,汉字原义之光,归于隐藏。
1《金文编》变。2简帛文:乱。3-4《说文解字》变,乱。释义:1.神从上引人相背之手,高过地上如高塔之言;从上引领相背之人归回,高超之能暗中引领一切生命与光相谐,灵倾倒下来,如醍醐灌顶,水银泻地。2.从上以大能玄妙之手,介入万人之口,也是大能覆庇地上万有彼此周旋,引领之道。3.分开言之维系,神的能力,也是存留维系,暗中以光引领地上生命归回的神的手。4.从上以大能远远分开言之手,也是大能之波,完全体现光与生命彼此相切相交,显明判别之能。言上没有横就是甲骨文的“舌”。言为光之舌;舌上有光才是言。人的话语是否言之有物,在于是否有光照,有真理。有的话暗含真理,有的通过交流而探索真理,这都是言。如果舌上没有光,就是舌头分叉,“一口两舌”(《圣经•提摩太前书》),如蛇之“信”,这种只在舌头上的“信”,搬弄是非,欺哄他人,行毁坏杀戮之实。舌能发出,也能除去生命,“唾沫能淹死人”。甲骨文的舌写作“倒写的大和口”,表示悖逆神所在;也写作“倒写的火和口”,《圣经 • 雅各书》说: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
《甲骨文编》舌。释义:1.发出生命,也除去生命所在。2.发出除去相切相交,转变所在。3.悖逆神所在;不大的,发出大话,除去地上的生命。4.发出火所在;发出除去所有生命,消散所在。“信”字源于辛和言,不见于甲骨文。战国金文和简帛文在言右边加“千”,意为言需千锤百炼,艰辛至信,有了信,也胜过千言万语。信强调言有辛,才有作用,才有能力。言传递的光与人相切相交,激发改变人,让人取得与光相谐,终至发出光。信是言的作用,言的能力。“言必有信”,有丰富实在的信息,又诚不我欺,才能言之有物,言之凿凿。言本应有辛,本应有信。信字出现在战国中晚期,可见此时言兑了水分,才造信字加以区别。
金文(前2)简帛文(3)信。释义:1.言暗中不断与人相切相交,协调转变。2.言得以让生命与光相切相交,不断在内显明精神上的赐予。3.暗中合于光所在,光与人相切相交,让人转变之能。战国有诸子百家,言多了,信的大篆字形也多,可分为三类:一从人言,一从辛白,音八,其它波形相系,以人心形为代表。小篆有人言、人辛、波形相系三形 。此时信既缺失,先贤们创作大量信的字形,传达关于信的信息,可见前人对信的盼望和执着。
《六书通》信。1-2从人言,3-4从音八,5-7波形相系。释义:1.能力暗中从神发出的完全体现。2.长久周旋,完全展现在其中相切相交转变为相谐;或光的显明、存留、分配和出离,完全体现相互切分,相互成就,上下相互交换,上下一切可见的被转变;或几番相互敞开,相切相交而成。3.光从神发出,所有内在之光发出的波的显明、衍生;辛而明白;辨明其中之音,音之衍生。4.光被神发出,被人除去,成为内在精微,发出波,在外予取,无所不能;辛能完全得白;完全取得音之能,予取其中之音。5.波在演进中变为相谐,所有波在不断相交中演进,神赐包容连接生命,上下周旋连接,生命之间内外合而连接之道。6.不同的波在内连接,从内发出,在外显明,或存或除。7.波汇合发出光,不断在内相切相交相谐。 《说文解字》信。1从人言,2从人辛,3波形相系。释义:1.人艰辛所得。2.人除去土,化为光发出;人饥渴所在,磨炼所得;人之所辛为信。3.波汇合包融变化于心。信既来自光与生命之辛,就有光的能力和辛的过程。信传递信息,有光的超越性,越过阻碍;信有相互性、实践性、公平性,在反复、流通、旋转、交换中,实现转变和成就。人学习信的过程,是从被光照到发出光的过程,是学习做人的过程,是学像神的过程。“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马书》)。这句话听上去简单,却是从言至信的过程,包含了光化为生命,又从生命发出之辛。以口承认看似容易,以信实践,今古几人做成?一位年青财主问基督说:“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基督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光化为生命内在存留的精微,必要传递、繁衍、出离,成为天上的财宝。金曰从革,从革作辛。人必须要经历辛的历程,达成所信。就象案头之信,身上有辛的历程,辛的痕迹。
二. 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和实
信就像人说话,不张口就永远学不会。孩子学说话需要父母不断诱导和练习,语言的丰富要经过历世历代的积累。所以被视为辞典楷模的《康熙字典》(1716年)与《牛津英语词典》(1928年)都以收集古今经典用法而成。人言与动物叫声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动物能以一些声音传达信息,但动物个体之间叫声相同,也不会演进变化,无法与人的语言相比。人的言语个体之间千差万别,难以学舌,个体和群体的语言都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积累,不断被引领演进。信也一样,需要引领,需要积累,不断演进。
声,甲骨文写作“屮或生,石或厂,听,殳”,像感知三维的耳石、耳蜗和三根传递振动的听小骨的组合,整体强调耳朵的机械原理。“音”是言丰富变换的存在,也是巴别塔口音变乱之态。音,源自甲骨文“言”,“言”的某些甲骨文加散落的点即“小”,强调光艰辛往复、从散而合的过程。音的金文在“言”内加“一”,即“辛、甘”,强调辛苦往复、先辛后甘,得光之道,才能从声成音成言。所以《礼记•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文,题记)声音是机械波,与电磁波不同,依托物质而存在,纵横波旋同存,极为复杂,可为内在之光化为生命的像。光在内隐藏,大篆“音、言、信”很多字形将“一”写作一个点,表示生命有光之道,精微似神;听话听音,有光而微。
中耳和内耳构造示意图。左侧为耳膜后三根传导振动的听小骨,中间为耳石器,耳石器上方为感应三维的半规管,右侧为耳蜗。
《甲骨文编》声:屮,石,听(耳,口),殳。
声:生命内在之光被引导变化,以之取得与生命相切相交所在,体现取得的频,有属神之能(发声);光被阻挡往复,能在内被引导,在内分而重聚,旋内得以相切相交连接不同,体现频之能(听声)。
1-4《甲骨文编》《金文编》《六书通》《说文解字》音,5-6《六书通》言、信。1.辛,三个点,口。2.辛,口,一。3.一,上弧形,两个乙组成倒写的入,横写的包容或展开形内点。4.辛,甘。5.倒写的八,两个完全展开形内点。6.辛(一,倒写的大),白,廾。
音:1.言种种不同的存在;光往复被阻挡成为各种不同的存在暗中存留;言分散。2.言内在之光的像。3.光引领生命归向神,波往复,终成包容不见的内在精微。4.由辛而甘。
言:5.暗中完全体现一切内在精微,外在相谐。
信:6.左右互动之音;光被神发出,被人除去,成为内在精微,发出波,在外予取,无所不能;辛能完全得白;完全取得音之能。
乐,甲骨文写作“兹,倒写的入,木”(兹,信心之源五),旋旋传递,以此往复,如木能起伏增长而大,就是“乐”。人有从声成音成言之道,就能用物作“乐”。所以“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mao),谓之乐。”(干戚、羽旄,指打击和管弦乐器)从辛而甘,比音而乐,所以“乐(yue)”也是“乐(le)”。“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从频发声,使频合一成音成言;心,是分合之频显为两旋交替、循环聚合之像(什么是时间一);所以音乐与人心伦理相通。“乐(yue)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政,是掌握了分合行止、频频切交、一体共进之道,以政治众,也如乐器交响。“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过多的规条制度则过于波动而频乱;过多的劳作征缴则过于暴敛而频张。政、治,以手弄水,推波助澜;引文均出自《礼记•乐记》)频频互动合一,旋旋传递演进,就是晶格振动传递声子而合一之像,所以《说文解字》说:“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鼙(pi,军队传令的小鼓)。”鼓大鼓小,进退协和,声声交午,频频音循,政令如乐。(鼓,一以贯之四)
《甲骨文编》乐:兹(两个糸或午或玄),倒写的入,木。
乐:在一切玄妙和草木生命之间往复连接;兹不似草木,兹源于草根;会合连接包容万有之灵,玄而又玄,内外合于道的存留,出自草木生命,也除去草木生命(以上读yue);包容连接,会合一切,出自不同的生命,不停彼此相切相交;以彼此倾倒所有会合连接,共同存留,出自生命相互引领,彼此赐予,共同改变(以上读le)。
光与生命之间转化互动的过程,微观体现为光与电之间的转化互动过程。电,是实体存在接受的光能的转化,也可再转化为光(电,什么是时间)。光为电之“薪”,电遇光而“新”,互相不断交接转换,对等互通,有来必往,收受和发出的能量守恒。信是道本身。体现为时间,体现为货币,体现为金属,体现为以光为传输载体、以电子为显现载体,光纤、无线通信和手机的架构,就是“光通信”。信幻化出光连接、沟通、转变、交换的所有能力。
信,出于不计条件,实则结果公平。待人接物守信,收受有道。道难行为辛,但体现了神的道的确实。“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信是神的道;神的道信实。实,金文写作“六或终,贯”,里面有波为六,进出贯通为实,就如光波通过小孔而能成像,声波通过耳蜗而能听音,宇宙众星围绕盘旋的空间旋转,也是贯通。实,是光存留为旋,并通过旋进出转变的结果;贯通而出,终于实现。(贯,一以贯之一)
百度百科•耳蜗剖面图。耳蜗中布满听觉神经,是内耳取得声音的实体。耳蜗是一个围绕中心轴的双螺旋结构,每个螺旋两周半。声波从双螺旋椭圆口进,圆形口出,两旋在蜗顶端的蜗孔贯通。
《金文编》《六书通》实。1.六或终,贯。2.六或终,两点、田,贝。3.乙形的木,两个玄并列。
实:1.连接不同的波,贯通而出;波内相反之能会合,体现为一体而不停之旋,暗中聚合而相谐,频频分聚。2.两粒子彼此切交、连接聚合,终如双贝,频频内在相谐而能往复分聚。3.波不断进出,存留为互相缠绕之旋;在玄而又玄之中,赐生命以引领;旋与旋连接,不断互相周旋,存留波在其中,不断或出或入,或消或长;是非成败在兹。
信,篆文像波形相系。光为波之源,有什么波,就有什么信;实是波贯通而出的结果,所谓“实现”。信是实之源。人经历辛,学会言,就能得着信,发出信。信不虚,言为实。果,甲骨文写作“三个倾斜的口和木”,既是“汇合包容所有在生命中不断进出的”,也是“所有倾倒于口的,就是生命将所拥有在内的发出在外”。果实,既是生命所得之光的汇合包容,也是生命发光、贡献而出的体现。光与生命,两相贯通,就是果实。实是辛之果;果是辛之贯。
《甲骨文编》果:三个菱形或会合形,木(竖,倒写的入,入)。
果:完全汇合生命中不断往复的所有能量;所有倾倒于口的,就是生命将所拥有在内的发出在外;汇合包容所有在生命中不断进出的;所有灵,不断在生命出入。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马太福音》)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
言也是果,言是信之实,是信的贯通。所通为言,为果,为灵。信,是灵的传递。
实,体现为质量或重量。工业上,测量流量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孔板,最精确的方法是通过旋转的小管,可直接测得液体的重量,所以叫“质量流量计”。重力是物体旋转产生的向心角速度和万有引力的合力,动和重是力的来源。重,甲骨文写作“人,横写的东”,波之所化、再化为波为人(什么是时间一),光从发出到成为实体生命的过程为东(孔子等待的圣人是谁)。光波转化为物,表现为“斤”(听见的人就要活了),此为重(zhong);光又脱离往复会合交切成长的过程、再化为波而出,此为重(chong)。重如种,种而重生。重似“童”,童甲骨文写作“量,倾斜的东”;量,甲骨文写作“辛,束”,是频频往复切交分合、包容合一成束的过程(一以贯之六)。光通过实体生命往复而增长的过程像和状态就是童和动。动,甲骨文写作“辵(chuo)、量”,金文通“童”,都是“重”逐步转化演进之量的表现。动,篆书和楷书写作“重或童,力”,重、童、动皆为光重生过程的表现,得之为力(男女和婚姻一)。“重”是光能与物一体互化的实质;“童”强调光往复重生的过程;“动”强调变化行止、显明发出的状态。“重”是不见之道,道生万象。光如儿童般运动变化,彼此会合予取,一无挂虑、毫无保留的样式,就是“辛”和“信”的样式。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质量流量计和“重、童、动”:波流经弯管产生旋,出现作用于管壁的科里奥利力,此力与流体质量成正比,造成管体振动的相位差,通过测量此相位差计算出科里奥利力,可知流体质量。质量流量计的原理,就是“动—>重(童)—>实”的测量过程。
《甲骨文编》重,童,3-6《金文编》《说文解字》《六书通》动(4通童)。解析:1.翼形(乙,捺),横写的东。2.辛,束(或一,倒写的大,口,入),倾斜的东。3.彳,量,止。4.辛,目,东,土。5.重(乙,撇,东,土),力。6.童(辛,东,土),力。重:能与物互化;神赐予波不停转化为物,又引领波不停从物中飞升;人从物中脱身而出,如波入化物,又从往复交切成长、频频包容而圆的过程中飞升。
童:光往复被除去、被约束化物、成长为有用之才;光不自大,从小不断得以成长为有用之物;光通过贯通往复,成为物,使物变化,与物交切,从物进出。
动:3.取得变化的量的行止,即内在不见的光,不断在生命进出的过程中,会合予取,且行且止,最终不断显明在外,赐予出去。4.往复于生命的光,包容化为内在属灵的生命,通过不断进出生命过程,彼此相切相交,包融转变,终至再化为光。5.波化为生命,在内与光相切相交,旋中转变的光,波不断相切相交、存留协调、聚合变化。6.光暗中在生命间往复,与生命相切相交的体现,至终再化为光,神赐波不断相切相交、存留协调、聚合变化。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马太福音》)
信和实,如光的波粒二象。信有辛,实有贯,信为始终,实为过程,始终如一是光,过程玄而又玄。《吕氏春秋》说:“大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易经》说:“大明终始”。从始至实,从中至终,都是信与实的关系。商王献给母亲的礼器上刻着“始”,比如著名的“司母戊鼎”。“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司”通“后”,写作“倒写的翼形或人,口”,翼形和口表示“能力所自”,即司;人和口表示“人所自”或“人降于地”,即后。“司母”合为“始”,表示“人出于女”,是对母亲极高的赞美。《圣经·创世纪》预言了一位“女人的后裔”,此人从童女所生,以神为父,公元纪年以他出生为始。这一年基督五岁,中国小皇帝汉平帝十岁,平帝改元“元始”,东西联动。“终”甲骨文写作帐幕或穹顶形;以色列人在旷野时,神让他们建造“帐幕”作为神与人同在的居所,进入迦南地后建立“圣殿”,圣殿就是穹顶。帐幕和圣殿是两个“终”的预表:地上可朽坏的居所和天上不可朽坏的居所。人从女人而出是始,是神的信;人归于地上还是天上的居所是终,是人的信。“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圣经·哥林多后书》)。这个形状在中国为坟墓形,在西方为穹顶形,同为终极,神秘贯通。“终”甲骨文通“六”和“冬”,楷书是“宝盖头”,六表居所,冬表收藏:神用六日创造天地,天地是人的居所;秋收冬藏,收藏的都是宝。先知约翰这样比喻那终局:“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圣经·马太福音》)。“冬藏”原为终局之像。后,还可解作“人归回所在”,表示最后和终局;“司、母、戊”三字合铭于鼎,鼎为众人聚合之像(一以贯之(四)),鼎于墓中,表示人出于母,人归于母,化光而去,同归同终。
《甲骨文编》1始,2-3终。解析:1.倒写的翼形或人,口,女。2.左右弧形组成入,点(通六)。3.两个以组成入;或入,两个会合形并列(通冬)。始:人出自女;能力出自生命之波不断会合在内变化。
终:2.在内与神连接予取;有神的居所。3.连接所有不同相反之旋;连接容纳所有不同相分的,彼此取予,共同存留;覆庇存留于内;终至冬藏,冬至终藏。
左起:商后期•司母戊鼎和铭文、鼎耳“双虎噬人纹”和“双旋十字鱼尾纹”、鼎身正面“肥遗纹”、鼎足饕餮纹和三弦纹。司母戊鼎形制释义:鼎耳正面“双虎噬人纹”表示波入旋中、旋交替互动、能量传递,是相反之频互化之相,如二虎相争、因一人相合、贯通提升;鼎耳侧面“双旋十字鱼尾纹”表示旋的往复交替、就是光之切交分合运行之道;鼎身正面“肥遗纹”以双龙组成饕餮神面表示神发出光波、化为身体、交接往复,中间扉棱表示光与生命入出互动、明暗互现;鼎足“饕餮神面纹”和“三弦纹”表示演进完成、至终面见神。
鼎,既是能包容盛装、清空舍己、经历炼而成熟的生命之像,也是神赐予人万有的同时、藉着天地万物盛装限制、引领淘造人之像。所以,古人既以鼎表彰个人功绩,也在器皿上集合神的厚赐与大能可畏于一身。“器”写作“四个口,犬”,表示得着在内的光能引领人、改变人,能入于内,使频增而终反;“皿”写作“两个相反的翼形组成倒写的入,八,一”,表示能往复连接不同的频合一,包容存留聚合光,频增积淀,终成大光。豢养狼,能成犬;分而聚,能提升,是器皿的神奇。古代青铜祭器通称“彝”,《说文解字》说:“彝,宗庙常器也。”彝,甲骨文写作“向右翻转的入、鱼形、勿、卜、十、廾”,表示生命取得光而物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光通过生命逐步演进的过程,频频互动,聚合增长;金文写作“豕(shi)、水滴形、糸或师、廾”,即光赐入内之频,点滴入旋,旋旋传递,频频反动,频频往复,不断波动,有予有取,合力共升。“豕”为失,为位列十二生肖末尾的“亥猪”;“彝”为绑缚祭牲献上供品之像,以示光舍己而入,也引领生命约束自己、反身献上。“彝”为《尚书》记载上帝指示禹的十六象第十,十二章纹第七(以手弄水,推波助澜)。
《金文编》器,《甲骨文编》皿,《甲骨文编》《金文编》彝。1.四个口,犬(入,撇,人(弧形和反弧形))。2.两个倒写的翼形或匕组成倒写的入,八,一。3.向右翻转的入、鱼形、勿、卜、十、廾。4.豕(向右翻转的入、刀或匕或勿)、水滴形和糸或师、廾。
器:1.地上万有能改变人;万有内在不见、引领向上属神之光,能改变人;在四方引领连接不同之人,逐步得以互动改变人;逐步聚合所有,能入内,使生命频增而反。
皿:2.能发出,完全存留、分配、衍生、显明光;外在能力出自所有存留的光;频频往复再连,渐聚频升,聚合为一,大光而出。
彝:3.生命取得光而物化过程,也是光通过生命逐步演进的过程,频频互动,聚合增长,波在物中聚合,赐予物,也不断从物中赐出,频频交织,予取互动。4.光赐入内之频,点滴入旋,旋旋传递,频频反动,频频往复,不断波动,物极则反,有予有取,合力共升。
器皿有引领人、存续积淀所得之光的含义,所以周代金文常以“孙孙子子,其永无终终”、“子孙永作宝彝”结尾,就是让子孙后代继承光大此器之精神。西方《圣经》常说:人的身体是神义的器具,是真道的器皿,二者用意一致。外为可见之表,内为明暗互现之光,所表为道,道有虚实而能成器皿,以实限制存留人,以虚包容引领人;铭文在内,道为虚,字为实,文字表明道,也是道的器皿,是以商代礼器“纹”而不“文”,周代以器载文,礼器之义一脉传承。(文、字,题记)
传世金文拓片•麦尊铭文(拓片原为长条状,为方便展示分为上下两部分)释文:王令辟邢侯出坏,侯于邢雩(yu)喏,二月侯见于宗周。亡近迨(dai),王□菸(yan)京,酹祀雩喏。翌日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礼,王射大龏禽,侯乘于赤旅舟从。死咸时,王以侯内于寝。侯易玄周戈雩,王在斥,巳夕,侯易书,虏听百家剂,用王乘车马、金勒、幂衣、巿(fu)舄(xi),唯归從(zong)天子休。告亡,尤用龏义宁,侯显孝于邢。侯作册麦,易金于辟侯麦扬,用作宝尊彝,用商侯逆,亘從明令,唯天子休于麦。辟侯之年铸,孙孙子子,其永亡终终,用宣德,妥多友,亨旅之走令。(□为未释出的字)
麦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前1042-前1021年在位)册封周公第四子姬苴(ju)为邢侯之事。得到册封后,邢侯在封地“雩喏”后去都城宗周觐见,君臣先行“酹祀雩喏”的祭祀求祷之礼,然后在皇家大学辟雍:“王射大龏禽”,表示掌握操波弄旋之能、成发光如射之功;“侯乘于赤旅舟从”,红色波频低,旅是长久互动波逐步相谐的过程,以波频按高低连接的过程次序表明君臣之间的相谐和次序。这就是演示生命彼此谐调连接、共同增长的“大礼”。当日周王携邢侯住在寝宫。邢侯“易玄周戈雩”、“易书”、“听百家剂”(“易”,完成和通晓;“剂”,彼此交切融汇),使用周王的车马服饰。回来后,邢侯在封地“恭义宁孝”,铸尊记载此事,传之子孙。铭文通篇记述君臣之和的美好,特别是在辟雍的学习,演示了“和而能得,归父得圆”之道(一以贯之(三))。
图中红色指示框为铭文中几个汉字转注的实例:
《麦尊铭文》雩,逆,友,走。1.雨、于。2.彳、牛、止。3.又、又。4.彳,竖和横写的乙或两个相反的旋形,止。
雩,【雨,于】本义是“暗中会合谐调、与光切交、得到改变”,指向神祈求,后世成为求雨的仪式;“雩喏”连用,指祈求和祷告(若,见一以贯之(三))。
逆,【彳牛止】指“光给予能量,生命周而复始激发,至终发光”这个报答的过程;“用商侯逆”就是用来传达邢侯的报答君恩之意。
友,【又,又】既指不断努力前进,也指协力共进;“妥多友”,以物质所得让生命升华为“妥善使用”,肉体勤勉不息为“多”,努力前进,协力共进。
走,【彳,竖和横写的乙或两个相反的旋形,止】指光给予生命能量,旋交替而连,生命与横波之间转变,至终化光而去;“亨旅之走令”,就是能与得着的光持之以恒地聚合,生命顺从得着的召唤引领、寻求而行,直至完成化光而去的使命、从肉体生命出离之时。
麦,麦尊金文写作“来,父”,表示“下来之父,后来如父”;甲骨文写作“禾,父”,表示生命不断彼此予取连接,赐予频变化增长,“禾之父,和于父”(拜年)。在这里,麦既表示君臣相和,也表示子孙当记念衣食父母之恩、效法父辈。“麦”字点明了整篇铭文的主题。
转注造字法的“注”,就是字义互为“注解”、经过共同存续积淀“注入”一字。这也是“实”的过程和结果。
清代《西清古鉴》载“麦尊”外形图,实物已佚。圆口椭方圆足,自口至足有四条扉棱,颈部饰蕉叶夔文及鸟纹,腹部及圈足饰顾首垂冠的龙纹,高8.4寸,口径6.8寸,重6.9斤,铭文166字。麦尊记载的西周早期时代,是孔子仰慕的大道之行的时代,君臣共同寻求上天旨意、重视教育学习、彼此相和共进、唯盼望天生其子、人得休养生息,这是先人之“信”;麦尊高不足30公分,重不足7斤,铭文166字,朴实无华、记录详实、用语恳切,信仰贯于言行,就是从信到“实”。
声音与果实,都是器皿。声音不在高低,言语不在多寡,在于信与不信;结果如何,在于信的是什么道。果实好坏,可以验证信的是什么道,就像器皿的好坏在于造它有没有精妙的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人懂得这道,就是收藏大家,能聚敛珍宝。宝,甲骨文写作“六或终,贝,朋”,也写作“终,贝,王”,就是融会贯通,终于得宝;众宝所居,宝贝为朋;信而有实,与王同住。贝,甲骨文通“心”,基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
《甲骨文编》宝。解析:1.六或终,贝,朋。2.六或终,贝,王。宝:1.宝贝为朋;连接不同,共同演进,频在内分合往复、聚合存续、衍生幻化,完成所有光频聚合的过程,从光至光,增长完成。2.收聚众宝,与王同居;两相互动而聚,旋旋分合转换,光通过生命切交,完成增长的过程。
西周早期“作宝彝”簋西周“作宝彝”簋(gui):双耳虎噬频合,羊角转成圆,簋身布激发粒子乳钉,云雷纹传递旋聚,四方“蹄”升。簋甲骨文通“圭”,光频合一,循环积淀增长而至“归”;小篆写作“竹、艮、皿”,持续渐聚为“竹”、时时奉献而出为“艮”、至终清空为“皿”。所以,“簋”为盛粮食器,“粮”是生命点滴积淀光、渐成大光的过程之像。“作宝彝”,内在生命频升向上为“作”;连接不同,彼此交切谐调增长为“宝”;生命得光,也献上自身为“彝”。(圭,以手弄水,推波助澜;粮,一以贯之六;作,从象至形,饮水思源)
光从波进入旋,从旋出为波,虚虚实实,玄而又玄,科学还不能完全揭示。《诗经 国风·九罭(yù)》,以如彩虹之光的鳟鱼和美味繁养众多的鲂鱼、鸿雁公母之间不离不弃忠实守信的约定、衮衣之上所绣的盘龙和腾龙这三个比喻,揭示光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就是信和实的关系,如捕鱼的辛劳和美味、公雁和母雁之间的彼此引领顺服忠诚、生命盘旋前进以致最终升华,都是生命的道。
左起:鳟鱼和鲂鱼(俗称武昌鱼)。鸿雁传书邮票两岸实寄封。衮龙袍图案•清。《说文解字》衮:“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盘龙表示光被存留为旋转能量,也称正龙;腾龙表示波发出出离,也称行龙。盘龙多位于他人可见的龙袍正中,腾龙位于自己可见的两肩。《诗经·国风·九罭(yù)》: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gòu)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zhu),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译文:
以密密之网,求索那彩虹般的鳟鱼和美味的鲂鱼。人探究神,落入重重网罗,真道之光如网,犯罪之人如鱼,人被存留在内与真道相交,直至人与真道相谐,存留生命所有分配之光。如鳟鱼有发光如虹之像,也如鲂鱼朴实无华,繁养众多,里面有不断与光聚合的能力。
雌雄两鱼,相反相合,而能生子。光被实体存在切分取得,完全成为生命的能量,合而发出所有在外,存留取得所有在内,内外合而存之道,才有所见之物,如同生子。与一切生命相切在内的光,完全与实体存在相交,转化为旋转的粒子,如衮龙盘旋,如丝绣穿梭,如里衣内外完全相连,如裙裳存留包容生命在内。
鸿雁飞行,寻找水中之洲。生命之波如鸿雁,有寻求会合相交的能力,能存留一切光,直至完全得着光,与光相谐,盛装在内。公雁归来,不去他处,必去母雁反复竭力呼唤之处。公雁就如那从上分配之灵,可以毫无阻隔地连接聚合,提升人的生命,让人顺从归属。母雁如那不断赐给人能力、内在不见的光,不断引领与阳气周旋,让生命取得与波会合相交。这暗中完全除去人原有生命的,是天父的能力,使人回转,并持守到底。
鸿雁飞行,向往大陆。生命之波追寻光,直至完全与之聚合,存留在内。公雁归来,不复离去,必与母雁双宿双飞。公雁如男儿,愿撇下所有的,与灵相连,排除阻隔,与永远的生命聚合,以光化为内在生命,与光相合,充满于内,无休无止。母雁如女子,不断赐能力于默默之中,生命 不断取得真道的引领, 完全顺服。人都当撇下所有,完全发出所有的光,如星宿将赐予在内的光完全发出,直至进入那长存的居所。
所以,衮龙之衣表明神的旨意:就是那得着在内的光被切分,自己终止,赐生命万像。生命取得光,在内存留,发出旋转,才能显明在外;同时,人完全从老我出离,才能成为完全。愿神来提升我,显露我的生命,光照我,让我完全光明,出离这地,灵与灵相连,归入那永远的生命!愿神来提升我,赐我得着能力,与我相会相连,让光充满我心,让我的生命之波发出,向上升华!
(诗中“子”和“女”的解析,详见《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子》,《女是女人吗》)
鸿雁往返于天际,不畏险阻;栖息于水,分别于世;来去有期,必守约定;成队而飞,时时警醒守望;连于首领,团结而有纪律;雌雄相互忠诚,生死不离,一生一世。鸿雁是波汇合连接引领之能的像。甲骨文的鸿,是波形、会合形、人和口的组合,意为“波永远连接会合引领人在地”。鸿沟,是看得见的阻隔,能发出如鸿之波而沟通,就是操练看不见的信心。“沟”,可见的分隔,能暗中引导相通;就像原子核与电子,看似相隔,却在互相周旋中,共同让光不停进出转化,协调为一。沟通的“溝”,《诗经·九罭》“我觏之子”的觏(表示相反之旋构成物质而可见),构造的“構”,篝火的“篝”,都有“冓gou”。冓的甲骨文字形如两鱼相接,意为“媾和”而能生子,也像交接往复的管道。相反之旋让光通过物质进出,如同“篝火”,不同的木头,共同转化出光,成为一体。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出《论语·卫灵公》)。人能同心协力,志同道合,不沟自通。反复进出,往复平衡。冓,是沟通、构造、媾合的机制,是辛之道、心之道、信之道连通不同个体、让不同个体合一的能力和表现。“冓”简化字为“勾”, 勾就是“对”,对过眼神, 对勾,成双成对。甲骨文旋形写作一个“钩形”(“以”,详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楷书向左向内勾是旋,向右向外勾是波。 从波到子,从信到实,明暗之间,有光如钩。
1.《甲骨文编》鸿。释义:波连接会合引领人在地,或波连接汇合引领之能的像。2.《说文解字》沟。释义:如水波不同之频,取予相谐,相反之旋,共同与暗中之光相切相交,不断转变出更大的光,不断进出。3-5《甲骨文编》冓。释义:3. 不断发出的所有波,就是在内存留暗中相谐之能;在外永远连接,就是在内彼此相谐相合之能。4.不同的波彼此缠绕,反复相切相交,不断发出,不断进入,彼此平衡。5.相反之旋,不同的波彼此不断在其间相切相交,从外入内,从内发出,相互均衡,反复不断。 陕西咸阳发现的战国至秦代的地下管道系统。陶制管道一头粗一头细,首尾连接。外表绳纹,增加摩擦力,防止管道移位;内壁麻点纹,制造波旋,不易粘黏,增加自清洁功能。甲骨文“龙”,主要由辛或之、称或冉(鱼形)和“乙以”(波和旋)结合形组成,表示光在生命进出转化,不同的波在内相合,暗中相谐增长,波与旋如波涛翻滚,变幻莫测,喻示这个演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相谐相勾的平静美好,更有波云诡谲(jue)的凶险考验,必经逆流而上,才有鱼跃龙门。
《甲骨文编》龙。1.辛,偁或冉,以。2.之或有,六或终(或两个乙组成入)内一,以。3.横写的月(或入,凡),乙。4.八,以,撇,乙。龙:1.逆流而上,鱼跃龙门;艰辛再生,波旋往复,冉冉上升;光被发出除去,与生命相切相交,不同的波在内相合,暗中相谐增长的过程中,波与旋如波涛翻滚,变幻莫测 2.光通过生命再化为光的过程中,存留在内与生命相切相交,波不同而彼此连接互相牵引,得以在内增长改变;有波有旋,在内彼此连接,取得变化 3.不同的波在内连接共同改变,彼此围绕连接增长 4.存留、显明、衍生、出离自波旋变幻中。
《易经》“大明终始”的下一句是“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时,什么是时间)。六,甲骨文通“终”;位通“立”;成写作“必,横写的土或辛,竖或口”组成,意为“终必去土得生”或“不断循环必然之果”。全句译为:“终成大光发出,去土得生的生命过程;就是父发出的光被得着在内,并不断内外往复,才能衍生,波旋翻滚,变幻莫测;为了驾驭引领人升华,长成像神”。所以,这句话在“大明终始”之后,是大明终始的谜底。“必,横写的土或辛”是甲骨文“戌”,戌为地支第十一,既表示“在光再化为光的过程中,长久不断赐予光”,也表示“不断循环,必然转变”,正如“需”“须”二字,不同而相通。所以,“成”是时间历炼所结的必然之果,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诚”则是言语经过时间历炼验证之果。所以,“诚”不在于说的内容,而在于是不是语者的真实意图,所谓“由衷”。用表面的事实掩盖真实的意图,“居心叵测”,是更高级更危险的谎言。然而,谎言只是一时,真实终必来到,“一语成谶(chen)”,天道循环,因果报应,这也是“诚”。成,甲骨文通“咸”,既如汗水苦涩,如盐切交包容而聚,也表示全都如此,必经之途。
《甲骨文编》1-2戌、3-4成,5乘,1.必,横写的土或辛。2.必或工或壬,横写的土或辛。3.戌(必,横写的土),口(通咸)。2.戌,竖。3.大,倒写的大。戌:1.不断循环,必然转变;使生命长久不断被内在之光引领改变,辛苦循环,终必化光。2.在光再化为光的过程中,长久不断赐予光(需);长久不断翻土之工,辛苦转化的必然,就是光不断使生命与土转化循环,再化为光的历程(须)。
成:1.耕耘不辍,必有所得;必永远去土,终至一国;不断循环必然之果;光与生命互动,终必再化为光的过程中,不断取得生命转变,合成存留与光相谐的于内;因缘际会,必然之果。2.光通过生命,再化为光,必然去土得生的转变。
乘:在上之神,在下不大;神缓步降临,人逐步回归;远大升华,不大步进;不断进入在内,也不断从内出离;生命不停获取能量,也不断发出能量;不断频频互动,彼此连接,往复进行。
人的信实与天道的信实,互为因果。诚,“言(辛,口),成”,就是“辛苦得成”。一诺千金,“诚”并不容易。人生有成,无论事业还是感情,要有所得,必有艰辛。诚如波旋转化,光电粒子变换,过程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结果却诚不我欺;单一粒子“测不准”,整体分布很准确,这也像人生。信是实之源;实是信之果。如光波粒二象。有什么样的信,就有什么样的果。
信,可以建立双方的连通交换。所以做生意须“诚信”,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用心不断会合收发,信就增加。断交就是互相不信;鸿雁飞行组成人字形,人也是“入”:频频互动、能不同互连、共同有能。台海两岸建立互信,需要先“三通”。光与生命之间互化之辛,需要有收有发、有来有往之信。
左起:两岸首次联合发行《鸿雁传书》邮票•2014年5月9日(台湾),10日(大陆);鸿雁飞行组成人字形,如“入”的符号义:能连接不同。《礼记》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拜年)。礼,就是光从分而消散、存续于生命之中、到从生命完全出离,通过与生命持续充分相切相交、得以完成转变,直至积淀圆满的过程,强调光与生命二者互动,有礼有节。二者的关系如履之与足,履为足所依,“履行”是达到圆满而止所往复不断连接的过程,既是所依靠的途径,也有聚散两依依的特征。《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讲理与讲礼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过程循环往复。理,金文写作“玉,寸,田,土”,表示光与生命的全部切交过程中,光与能互相转换,化光寸进,通过与光内在切交,生命至终发出光来(寸,等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谓“道理”,既是脚踏实地的过程,讲求“理性”;也是宁静致远的终点,要有“理想”。
《金文编》理。解析:竖通过玉,寸,里(田,土)。理:光再化为光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化光寸进,外显为能,生命通过在内与光相切相交、不断分合,发出光来。
所以,“乘”,甲骨文写作“大,倒写的大”,既表示频频互动,彼此连接,循环往复的“乘法”;也表示远大升华,不大步进,在上之神,在下不大,风吹无形,却能让人“乘风破浪”。此二者,都是“信和诚”的力量。
三. 心是信之体,信是心之道:信和心
辛之艰难困苦,是信之艰难困苦;言之往复交流,沉淀积累,是信之往复交流,沉淀积累。几番相互包容之中,相切相成,以至相信。信是光在生命里工作的结果,也是生命发出所有之光的主动。就象孩子迈出第一步,既有妈妈在前面的呼唤,也需要孩子勇敢的决心。孩子学步,终有不足,但妈妈的臂膀和怀抱,必使信成就。信是人生命发出光所在,是发自内心的行动。生命只有发出光,才有力量,才有方向。所以,人非有信,一事无成。“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
跑得最快的阿基里斯也有蹒跚学步的阶段。信心需要成长,这很正常。但既然是信,就不能留着,必须投递出去。爱需要表达,“单相思”既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至少需要写封信,发个信息。信需要发出,也需要回复。信的会合收发,就是信心。心是波与旋汇合收发、有存有除的地方。心发出和处理信,信在心,信与心同步。信强大唯一,心就强大唯一;三心二意,信就摇摆不定。
心像辛,将所有得着的光完全发出去;心有旋有贯,肺循环和体循环构成两个相反之旋,通过心瓣膜贯通。上下腔静脉连接右心房,肺动脉连接右心室;肺静脉连接左心房,主动脉连接左心室。动出于室的同时,静归于房,两相交替,左右上下动静结合;两旋共同发出,内容相反,连接贯通于心。人精神的变化,化为心快慢之频,就是心跳;在外显为旋与旋之间的连接交替,就是肺循环和体循环。这是人生命化波而出的核心,也是一切物质波粒二象的核心。就象电脑芯片运算的主频和操控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这些波彼此汇合、频频交切变化,就是脑。人,就是波变化之能和波旋互化的集中体现,波之所化,再化为波(什么是时间一)。如此,波于内,旋在外,也是波粒二象,心是信的实体,信是心之道。说“信心”,就是在说信的体现。信如何,心如何,信心亦如何。心都需要贯,就是“惯”。养成好的习惯,需要正确的信、合适的言和含辛茹苦的过程,这是辛之道。否则就成了娇惯的惯。惯让心发出的波成为实,也让理想与现实贯通。“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
1-2《甲骨文编》,3《金文编》心。1.两个倒写的旋相连组成倒写的入,八。2.两个翼形组成倒写的入,入。3.两个乙组成倒写的入,倒写的入。 心脏结构图心:1.内在之频的衍生幻化,显为外在两旋往复连接;两个相反之旋被接连,共同往复,从内出离,在内共存相分。2.能在内连接往复,从内发出所有能量。3.波往复不断,长久发自其中;不断往复连接所有不同的波。
鸿雁传书,书也是信。《圣经》旧约记录了以色列人的历史故事,新约主要是基督使徒的书信,“圣经”是尊称,原义是“书”。无独有偶,四书五经中的《尚书》,大量记录了尧舜禹得到上帝教诲的故事,“尚书”是尊称,原来的名称也是《书》。金文的书, 以四个点,止,卜和口,表示“万有生命行止与神的旨意贯通连接所在”。金文也写作:“君”字内加“入和卜”,在“入和卜”之间再加“三点和止”,表示“在君的所有旨意中内驻,行于神所有旨意之中,所有行止永不偏离”。金文书与者两字相通,《说文解字》说:者,别事词也。“者” 是一个加重语气表示分别的词,与“Jesus”(耶稣)的首音节同音。光是横波也是粒子,言是声波也是书信。书是一封大信,神给人的信。
《金文编》《说文解字》 书,首字形通者。释义: 1.万有生命行止与神的旨意贯通连接所在;或万有生命发出、赐予和不断引领改变所在。2.取得波,不断进入停止,所有生命信息得着;或不断取得生命的律法、所有行止和神的旨意相通贯彻所在;或永远拥有生命并不停改变者;或在君所有旨意中内驻,行于神所有旨意之中,所有行止永不偏离。3.生命不断取得进入的光,与之相切,存留盛装,相互包容,完全体现光在内;或得以将所有的生命分别盛装或阻隔之日(指最终审判之书);或不断取得律法之光并贯彻者。“书”的核心是“止”,让人能“止”。止在心,是金文的“志”,字形像从心发出向上的步伐。既“止于心”,也“上行发出于心”的,就是化为电波的光。有志者,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人志向坚定,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而行止。“鸿鹄之志”,有所为,有所止,非燕雀可知。志也有两个方向:从外而得,从内而发。有志气要从小教导,教育重在立志。甲骨文“立”,上大下一,大光照耀,长大发光;不同的光与生命连接,相切相交,成为从内发出的光,照亮世界。人的信心也是这两个方向,从外得到,也从内发出。都属不易,都是辛。
《甲骨文编》《金文编》立,志。分别释义:所有不同的生命连接于土;不断与生命在内相切相交,连接不同生命的光;拥有所有的光;生命被引领改变,终成为光;大光。停止,不断被存留盛装,化为波的光;发出赐予光之心;心向上行;止于包容存留的波,也出于包容存留的波;止于心,出于心;波澜不惊之心,发出赐予之心。止的甲骨文写作脚趾形,人的手指长而分节,如长波之光,长于行动取得;脚趾短而分节,如短波之光,不见而能量大,超越性强。人走路,手脚协调并行,如光的长短波协调而行。止是脚趾所示大能之光。所以,甲骨文“立”写作“大和一,“大光”。人站立,发出的光也大。止可以看作“竖和横写的月”,表示生命除去肉体,向上而去;还可以看作“倒写的父”,父发出的就行,父除去的就止。有行有止,是人走路的步伐,正如光进入生命,停留而再发出。不但人,所有生命的行动都要遵行光之道。《易经·艮卦》说: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时”有光得着在内和向上而去两个方向,详见《什么是时间》)。其实,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运动和停止相对,是能量进出的表现,电子从激发态回归基态,是能量以电磁波发出了。心脏的心房和心室,动静交替而同存。行止之明暗互现,明为相反,咱中之道贯通一致,也是光的道。大光不见,可见之止,是其发出之像。
《甲骨文编》止。释义:1.得以向上通过。2.生命除去肉体,向上而去。3.不断将取得的发出除去;或父发出除去。4.往复发射;赐予出去,或赐予的不断发出除去。止是生命发出为光,止从心发出为“志”。心动静、收发、存除交替,与止相合,人能刻苦己心,有所行,有所止,就是志,是光有明有暗之道。取得和规范“止”的是“书”,所以,记录人和地方发展演进、规范事物的书,都可称作“志”。人的双臂和两腿组成两个“入”,两臂如纷飞,两脚反复行止,是生命有律法,有能力,有所行,有所止,不同相连相谐,神之道的像,这个字形就是“大”,表示神,也表示有的神形象的成人(男女和婚姻)。金文的志还可以解作:从心发出赐予的光。中国古人为抓住这明暗交界、由暗到明、瞬间即逝之光,历经反复烧造,在北宋末年创制了举世闻名的”汝窑青瓷“。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2017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总价2.943亿港币汝瓷之色,传说出自周世宗柴荣一句“雨霁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雨后空气充分放电,尘埃减少,透明度增加,同时放电产生聚合气体大分子如臭氧等的综合作用,空气集中反射吸收高能光,使雨后明暗交界处的天空极为明丽,涣然一新。汝瓷之美,千锤百炼始成,晶莹透澈,温润大方,明丽长新,全身无数玉碎冰裂而弥坚,更添神秘内蕴,可表那经历雷电暴风砺炼、重生新光让人过目心神归于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至美(《淮南子》)。汝瓷诞生仅二十年就历经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的洗礼,与中华命运浮沉与共九百年,存世极少,全世界已知的仅67件半。汝瓷之宝贵,可比经受试炼、胜过精金的信心。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西方最善于表现人物心志的画家莫过于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伦勃朗称自己的画是在展现“最伟大和最真实的时刻”。后人总结,伦勃朗最善于表现人面部的光,着重光的明暗互现,他画的人物仿佛带着信心的光辉。后世的绘画和摄影都有“伦勃朗布光法”。伦勃朗在中年经历人生剧变,但艺术成就却因艰难磨砺,晚年至臻炉火纯青。
伦勃朗自画像局部(按时期排列)信,来去如光,让人明白,给人能量,超越一切。信,存留如电子,有质无形;盘绕如丝绣,织成万像,动人心魄。电子如云,信也如是,高远包容,可见而测不准,可知而不确定;也是明暗相间,与光互动,电子能遮蔽光,也能呈现绚丽天光。光之来去,彩霞万丈,与孤鹜齐飞;雨霁天青,更有新光圣洁,共秋水一色。就如那可浓可淡,可明可暗的汝窑之瓷,拥有历久常新的光彩。英文成语“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乌云背后总有光明。这也是经历过无数风云变换后,对光明来到的信心。有信在心,大有光彩。
四. 本于信,以致于信:信和义
信,有言也无言,真实也飘忽。不经千锤百炼,就无法抓住那明暗互呈的光。辛之所在,默默无声,言传身教,信心之源。人听到言,就听到信;看到信,就看到言。言与信,义相同,道相通,互为因果,明暗相生。要“慎言”,就必需操练信,否则只是个闷葫芦,没有用。懂得了信,言就有分量,使他人转变。光牺牲舍己,与生命之间转换互动,最终使生命转变,传递了信;同样,生命牺牲舍己,带来交换,产生转变,达成所信。所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圣经•罗马书》)。义是辛之道的本体, 化为言,发出信,让言与信明暗相生。
人将光化为电,人里面的思维是电波,电波再转换成光发出去,是言。言是光再化为光的体现,有再生之光的能力,所以是道的载体。这个过程是辛,结果是信。想法不能成言,就还没有信,能把里面的想法提炼成言,就有了信。提炼的依据,是义。没有义,言就不通。义是言之灵。只有载体,没有正确的过程和正确的目的,就言而无信,言之无物。辛,是这个正确过程。言为体,信为道,都是义的产物,也成就义。本于义,也归于义。据统计,全球约有六千种语言,这么多言语能互相沟通,都因有不变的义,才能传达信。人学习说话,凿炼文字,通过正确的过程,结出正确的结果,义就是自有永有的正确本身。通过辛,确认义,实现信。“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圣经•马太福音》)。神变乱地上的言语为辛,为了让人重新认识义,体会信。今天,地上千言万语传递的,是信,能让地上众人跨越彼此不同之鸿沟的,也只有信。能因信至信,就表明了义。
《史记》说“万物辛生”。人之所辛就是小篆的“人辛”之信:人之辛生。人之所辛,就是人之所信。所辛为义,所信才为义。辛,金文写作“倒写的土,实心的菱形和上弧形组成屮”,像生命欲破土而出之像,表示“光完全被除去,生命被激发而频升”,“饥渴的生命灵里被激发,不断发奋向上”。光每天进入你我,时时激发我们,这是辛之挑战。“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人勇于接受生命之辛的挑战,就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金文编》辛:倒写的土(一,倒写的入),激发形的屮(实心的菱形和上弧形)。
辛:屮欲破土而出;光完全被除去,生命被激发而频升;饥渴的生命灵里被激发,不断发奋向上。
公元一九一一年,中华命运跌入谷底,国家如系累卵,“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给妻子写下了一封信,后人称作《与妻书》。他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烈士以铮铮炼就之笔,藉先贤传世之言,满纸谈死,大义如生。读罢此信,方知天生义士,所以吾民不死,吾国复兴。是年为农历辛亥年。亥,甲骨文通“万、下”,写作“一,卜或匕”,光频下来、入暗化物,这是“下”;同时,物质粒子被激发、释放出光子,这是“亥”;光频万化,光之能力,就是“万”。《淮南子·天文训》说:“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卯,什么是时间三;未,金钱发展史四)。烈士的生命如光而逝,却激发出更多的光来,这个发生激光的连锁反应,就是亥。亥像孩,像核,核大如桃,像人的大脑,就是首。亥在“戌”之后;戌表示“光不断循环,必然转变”;“戌之果”为“成”(戌、成,信心之源三),所成为亥,为孩,为核,为首(首,拜年)。
左起:《与妻书》局部•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烈士像
《甲骨文编》亥(1通万、下)。1.一,翼形(倾斜的卜(弧形和捺)。2.一,卜,翼形。3.一,勿(弧形,倾斜的二)。
亥:1.光赐予信息;光赐其频;光频万化;光之能力;光频下来,同时有光飞出。2.光与生命互动之能。3.光频入暗化物,同时生命之频分而赐出光来。
“亥猪”为十二生肖之末。猪像“珠”(金钱发展史四),光入暗成珠,递增而大,浑身是宝,牺牲而逝,成就后人。农历新年以“猪首”为供,就是“杀身成仁”(神仙和好坏)之像。以一人而成就万人,就是“亥”。
历史再上溯两千五百年,孔子正被匡人拘禁,弟子以为将死。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周文王逝世之后,那内在之道不是继续不停地存留旋转、连接维系吗?)兹,甲骨文写作“两个并列的糸”,旋旋彼此互动交替为“糸”(一以贯之四),体现为频频互相予取而演进。糸通“玄”和“午”,粒子激发而将西,发光而能传递之像为“午”。不仅同一个体,不同个体之间也形成这样的互动,就是“兹”;如此两相交替、互动合一就是“磁”。兹是“囍”的字源,所谓“双喜”,即不仅以包容为连接、相知相容之“糸”为喜,也以生命有起有伏、物极则反之“午”为喜。就是玄而又玄,塞翁失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喜,甲骨文写作“壴(zhu),口”。壴,《说文解字》说:“陈乐立而上见也”,乐器能谐调相和、频相融合而升华,就是“陈乐立而上见”。以此彼此交切、分而能合,分合共聚、互动合一之像,就是“喜”。“壴,以,又”就是甲骨文“鼓”,一人击鼓而发声,转变为众人精神鼓舞,就是“壴”往复周转而又有,玄而又玄之像。从神化物、逝而又有、小而能大,从一成众,众人归一。“鼓”是灵与灵连接成终的具像,正如音乐的“乐”也是喜乐的“乐”(信心之源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鼓乐以鼓为首,鼓定节奏,激发生乐。古蜀国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和西周青铜人像,双手成鼓,以示双手共作、旋旋互动、能力共升。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建鼓座,以十六条大龙和无数小龙,表现旋旋传递、激发共建;“二八十六”是分而重合、生命终能连接之数;“建”就是“键接”(似花非花),是物质升华为晶体的化学键,晶体中的原子通过晶格振动互相连接,就像不断互动传递“声子”的“鼓”。东汉画像石上的鼓乐图,鼓上有干,顶端一只凤鸟,干旁有支,支上有众鸟;众鸟下以珠串表现粒子激发传递,珠串聚合成华盖(盖,男女和婚姻四),节节升华;这样,以鼓为基,百鸟朝凤,众生齐鸣,众频聚合,凤凰涅槃新生。
左起:陕西宝鸡青铜立人像,战国曾侯乙墓青铜建鼓座,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东汉鼓乐画像石。
1《甲骨文编》、2《六书通》兹,《甲骨文编》3喜,4鼓。1.两个糸或午或玄(两个会合形或菱形)并列。2.两个七,口,竖,口并列。3.壴(屮或倒写的巾,曰,土),口(横写的月)。4.壴,殳(倒写的以,又)。
兹:1.一切玄而又玄;两相协和;万有属灵,内外合于真道,玄而又玄的存留;一切生命,以彼此倾倒所有而互相连接,会合包容,共同存留。2.生命在与光相切相交,也彼此相切相交,在相谐相连中存留。
喜:3.生命得光,彼此互动合一,内驻循环之像;两相彼此往复切交而联结,光在内从分又合,彼此交替合一,发光循环,如月满而逝之像。
鼓:4.生命得光内驻循环,往复周转又有。
“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巴谷书》)。哈巴谷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以色列先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以色列国彼时也已大厦将倾,满地饥馑。先知如孔子万里之外的知音,二人都能因“兹”而“囍”,是以中国文化不息,以色列国两千年后复生。
《甲骨文编》壴。1.牛,回,倒写的丌。2.牛(倒写的六或终,七或甲),豆(曰,倒写的丌)。
壴:1.持续周旋往复,彼此角斗如牛,来回分合入出,频频交替,积淀升华。2.生命周而复始,彼此切交,得着的光,终必发出,而能循环,如豆存光。
有言如此,大义在心,志士不绝,因信长生。“惟义人因信得生”(《圣经•哈巴谷书》)。义能舍己,引领生命与生命之间、光与光之间相切相交,如同那连通引导之贯。义虽无形,但能从信致信,就表明了义的功用,义的神奇,也检验了义。言语的传递,信心的传递,生命的传递,都是信的传递,都是义的连接转化。文人求言之义,志士求心之义,义人化生命为义。言有信而存,信有义而生。从神之辛到生命之辛,都是舍己,有义贯通 。辛是义的像,所信为义,所生为义,所谓“因信称义”。“称”的甲骨文通“冉”,写作“人进入终”,或“六和入”,如一条鱼形。“冉冉升起”的冉,是光再化为光,一动一静,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称”大篆也通“再”。冉冉二字,就是“冓”,沟通、构造,乃至媾和,都必须往复循序而渐进,一而再,再而三。信而达义,同样是这个艰辛的过程,反复琢磨推敲,并非一蹴而就,却决定了人之终,所谓过程决定结果。人最终能“称”得多少,是否得着“称赞”,取决于这个过程。西方谚语说“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称,是成,是乘,也是一杆“称”,在渐进的过程中检验,加减,直至成就。
1-2.《甲骨文编》偁(cheng),冉,两字相通。3.简牍文:称,通偁。4.《六书通》称,通再。释义:1.人生命之终;或人与神同住。2.在地成就律法;所有波在内,不断相连相分,相切相交而转变,成就相谐,不断显明出离。3.使生命不断改变之道,就是让生命彼此不同而相切相交,引领改变所有生命,变为完全如光的生命,使之在彼此协调周旋中转变。4.所有波在内不断与光相切相交,暗中相谐,从光至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六千年中华薪火相传之义,就在莘莘华夏子孙心中,历经艰辛保守,长存心底,历久弥新。这悠悠长久之辛,所要成就之信,必超越地上所有过往,提升上腾如气,让“万物成而孰”。自然界中,植物成熟依靠植物自身产生的气体激素,乙烯。工业上,乙烯从石油提炼而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有神奇的性质,用以制造塑料和各种重要高新材料;石油是生命牺牲所化。同样,义之道,如光牺牲而再生;义之像,如气大能而无形。光消散自己,化身入气,存留生命,复从生命发出,如不见之气。这是义让生命得到光照之道。这道是光之辛到生命之辛的往复,就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光本为一,分开明暗为二,再入天地为三,至此成就完全,大而无形,可明可暗,自由往来(气甲骨文通三,详见《金钱发展史前传》)。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声音靠气传播,这是实体,是像;言语靠义相通,这是思想,是魂;所信为义,这是精神,是灵。言有音语义,人有体魂灵,道相通,都像光,共同作用,生生不息。
《甲骨文编》义。释义:1.彼此相背之人被连于一体,共同经历所有时光,经历所有与光相切相交的转变,被不断引领改变,在这过程中,去土化光,取得那完全不见的生命真气,化解所有生命艰辛之道。2. 相背之旋长久再化为光的过程中,生命与光相切相交,向外赐予出完全光明的生命真气,不再是土,完全为光,让所有生命的艰辛烟消云散。3.能连接所有生命暗中与光相谐的过程,赐完全光明的生命与之长久相切相交。义,有羊,有戈,有横写的辛或土和气。羊是连接一体的转变,戈是生命与光长久互动的过程。横写的辛和气,是光无形中的艰辛转化,是生命辛苦发出的所有光,是去土化气的升华。横写的辛和气还可以看作翻转的入和大写的E。“翻转的入”即取得赐予、通过显明;E是“光化为所有生命,完成演进”、也是“生命气息”、“生命完全”、“生命所求”或“全然光明的存在”。气甲骨文通“乞”,人既求生命完全,也求不再辛苦,二者在“义”中贯通——人能彼此连接,同甘共苦,才得生命完全。人有不同,但所求之义相同,言有不同,但言语之义相通,辛之所在,是让世人连接的根基。
义可看作“上羊下我”:人既有自身的限制,也有自我实现的追求,这是“我”(详见神秘的兵器戈),人能如羊彼此连接、彼此谐调,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这是义与道之合,让我中不再发出劳苦辛戾之气,而是温柔包容、舍己奉献、光明正气;人的生命本如羊迷失,能连接众人、共同度过金戈铁马岁月磨砺的、人一生所得的,是这全然光明浩然之气。从太空中看地球,所见不只是土,是这明暗相间、包融光在其中幻化的气。这气在地上反复周旋流动,由地上升,最外为“散逸层”,每日都在从地出离,归向永恒。生命出于气,归于气;本于信,以致于信。
从月球看地球•美国航空航天署(NASA)图片音若光,义如气。汉字以形表义,音有所短;字母文字以形表音,义有所限。音义不同存于某形,让人知道那完全之义,尚在形外。光自旋彼此往复作用而出,义由不同之形互相配搭而生;鸿雁彼此守信而能传信,人舍己利他而能称义;信是传递的过程和能力,义是传递的内容和目的。“吾道一以贯之”(详见《一以贯之》)。使道贯于一的,就是义,如父贯于子,教子学义,是以“子不教,父之过”。所见之人,都是子,是以父不见而见于子。万物从道生,人每日享受道而不自知,是以道演进存留为子,这就是“学”。学,甲骨文通“爻(yao)”,写作“乂,乂”,表示道的演进存续;金文在其下加“字”或“子”,道的演进存续,是字,也是子。所以“老子”、“孔子”,都称子。人不仅受教于父,还要从“子”身上,真正领悟人生。这是光相切相交而成粒子,通过生命,再化为光的道。
1-3《甲骨文编》4-5《金文编》学。解析:1.两翼相对(两勿相对),乂和六(或爻,两竖)。2.乂,人,竖。3.通爻。4.学,字。5.学,字,攴(卜,又)。6.学,子,攴。学:1.赐下真道,彼此相切相交而存续;波被引导入暗而往复,通过彼此相切相交而变化演进,成为生命存留。2.相切相交,能使生命演进存续。3.相切相交变化演进。4.学能存续子的生命;频被往复引导入暗,通过彼此相切相交演进,能存留为子,融会贯通,频相切相交。5.学字,得着神的旨意;通过彼此相切相交而演进,往复物化,能存续于子内,光与生命互动,化为生命之能。6.学子得着神的旨意;勿必往复彼此不断相切相交而前进,赐真道不断演进,辛苦凝聚,光与生命互动,引领生命。
大道无形,而又化身万物,让人能认识道。所以,辛和信、信和实、信和心、信和义,皆明暗相生,唯物唯心,有道相通。道的引领,都是两象之间不断的相切相交,为得到融汇贯通。真道无限,自在人心,古人破贝为贯,就是以道正心(详见《金钱发展史》)。神将人置于地,也是“惯”,养成好习惯,不可娇惯。所以古人礼地的玉琮(cong),方形之内,有圆有贯,就是融汇贯通,以表人生在地,意义之实。
左:国家博物馆藏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十九节玉琮,是迄今发现最高的玉琮,近口部阴刻“日月纹”。中:良渚文化玉琮四面中间的浮雕神人像和阴刻线纹样。右:玉琮四角上的浮雕。玉琮形制释义:形体竖直,外方内圆,表示生命在地与灵相通;上口大,下口小,表示消减而入,放大而生;玉琮分节,表示能量分节,生命化光寸进;玉琮通径称“射”,表示光暗在旋内连接合一而出。四面正中神人像,表现波粒二象转化的面和暗中旋伸缩交替的身,神人双手操弄两旋形、工字形和一字形的组合,表现旋往复延续、内在之光通过生命再化为光出离。玉琮四角称“牙身玄外”,表现能量转化周而复始;四角浮雕鹌鹑形的飞鸟纹和两旋合一纹,表现以角而旋、旋往复延续、互相相切相交而合一。玉琮礼地,地是光化身生命、从分至合、再包融合一增长、终至大光归回的过程。玉琮上口的“日月纹”,以圆形和三个相合的弧形(甲骨文“山”或“火”形,详见拜年),表示日月交替,所有频会合包融完成,如山势起伏蕴育众生,终如在火中圆满,脱离肉体归向神。玉琮是更加古老的“马蹄形器”的进步和演化(详见以手弄水,推波助澜)。琮,甲骨文通“亚”,写作四个向心周转的辛或土,中间方形,与故宫社稷坛中的五色土同形(详见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五色土连接汇聚就是不同频谱的光彼此连接聚合的过程;亚,是一个中间的过程,正如传宗接代,是为了光宗耀祖。这就是玉琮礼地之义。
1-2《甲骨文编》琮,3宗,4《说文解字》琮。1.四个辛或土周而复始,口。2.四个辛或土周而复始,包容形(通亚)。3.今,竖。4.王,宗。琮:1.辛苦周而复始,得以让光在内周而复始;光不断往复,通过在地周而复始转化,在内分而又合。2.含辛茹苦,春耕冬藏,灵在内不见,让万有周而复始,大地转变不停;频周而复始,往复彼此连接,在内彼此包容。4.光再转变为光归宗;光与生命相切相交,再化为光的过程,就是光被旋阻挡分而入暗消散,同时化为波往复不断延续,暗中连接消散之频的过程。
宗:3.今之消散的,在所有生命中存续;进入存留,光分开而一体演进;不同而相连,分散而终聚。
北京故宫的社稷坛和坛中五色土。铺设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五色土。四面三角形,中间方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