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三峡,过了荆门,李白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盘桓了数日,得以结识了刚从衡山归来的道教上清派大师、仙宗十友、人称白云先生的司马承祯。甫一见到目似闪电、翩翩白衣的李白,司马就禁不住感慨这位年轻人的神游八极之表。而狂傲自负的李白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以天为容,以道为貌。
临别分手之际,司马诚恳地对李白发出了邀约:观君眉宇之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毕竟志在匡济。以你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再到山中来寻我。
李白答道:功成,名遂,身退,这是晚生的素志。
末了,司马以超然出尘的口吻说:岭上白云,松间明月,无望而不相逢。
与司马作别后,他的目标是下江南,去南京。因浙江嵊州、新昌县一带有天台山、天姥山等道教名山,剡中的风景自古闻名,司马承祯、葛洪以及谢灵运等相继都在此隐居修道,所以李白顺道去游历了一番。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如大鹏遨游,李白的极限是天空。他一路看似求仙问道,悠游山水,行迹如风,其实都是为了功名在寻寻觅觅。自视甚高的李白,并不想通过传统的科举道路获取功名,而要选择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这就是风雅高逸又自负不羁的李白。
从天台山下来,他去了浔阳,并上岸登临了闻名遐迩的庐山,留下了千古名篇《望庐山瀑布》,为庐山的壮美山水作了一次代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李白极为推崇的南朝诗人谢朓写过“澄江静如练”的名句,但那白练是平面的呈现,而李白的这条是悬挂垂直的,自然更显得气势非凡。
诗文语言自然晓畅,想象奇特精妙,感情热烈奔放,把瀑布的壮观景象和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得酣畅淋漓。
之后,李白继续沿江东下,不日来到安徽当涂县。境内有座天门山,地处吴头楚尾,而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不分上下,远远看去,只见水天相接处有一叶孤舟遥遥驶来。李白兴之所至,豪气顿生,禁不住大声歌咏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说点题外话。
2018年11月,我再度与挚友去安徽自驾,从宏村、塔山、太平湖游历回来的路上在芜湖逗留一个晚上,只因钟情于诗仙的这首诗作,于是翌日便驾车去了下天门山。遗憾的是,所谓的天门山风景区萧瑟冷落,几无游人。山上除了建有一个军事博物馆,以此纪念渡江作战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山顶仅一亭阁,且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抬眼望去,只见到两座低矮的小山。长江水滚滚而来,不过浑浊一片,至于曾经的澄江似练,孤帆远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哪里还有太白笔下曾经的气势和美景?当时深感遗憾,也为安徽或者当涂(和县)的不作为心生怨忧。
我虽说鄙视过分开发劳民伤财之举,但如此大家的作品诞生之地,竟然没适当开发、修葺,显然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亵渎,是对李白先生的不敬。但愿有机会再去游览时,天门山有些新的气象。
离开当涂,下一站是金陵。从蜀中到金陵,长途跋涉后,年轻的诗人终于与江南相逢。亭台水榭,烟雨画船,六朝风流余韵犹在,让人流连忘返。但李白没有一味沉溺迷醉在金陵的山川、风物胜景中,相反他抚今追昔,写下了一首含蓄蕴含蓄的《金陵望汉江》。
在诗中他说:“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垂钓东海,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鱼。李白意思是说,眼下正值太平盛世,即使是垂钓东海的任公子也一定会放下钓竿为国效力的。
很显然,李白是借任公子自况,以此表达自己的用世之志。只是他在南京虽交结了很多朋友,诗名日甚,引荐他的人却没有出现。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