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写着写着就想像其他文友那样旁征博引,这会让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多了一些,会有自豪感。
但事实让我很挫败,我常常看完一段文字,觉得其中的字句很有道理,就觉得心里已经记下来了,谁知,其实是大脑骗了我自己 我只是以为我记住了,仅此而已。
因为事实就是,当我再次想起某句话,想要“旁征博引”一番的时候,我发现我不仅记不住那句话具体怎么说的,甚至再回去翻找,我也不一定能再找到那句话。
我也想着,实在找不到原字原句,也就算了,就着自己的理解,也能写出个“不记得哪位作家或者伟人说过……”,但这样也很尴尬,因为我也不记得这位说话很有道理的人到底什么身份。
于是我开始苦恼和纠结,我到底是看了个寂寞吧,看似深受启发,实则啥都没记住,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事例还是别人的事例。
这其中,除了缺少实践,应该还缺少了更深层的思考,与自己关联起来的思考。这样想的话,我更加挫败,不光记不住看过的文章,也做不了加工处理,剩下的只是零星的懵懂。这样下去,别说结一个自己知识体系的“网”了,连个可以挂网的立脚点我都还没找到吧!
可怜我原来是只无脚的蜘蛛,实惨!
自己都觉得惨,只好找找方法。
之前我试过拿透明便签纸,在纸上记录,也避免破坏书页美观,但这个法子不太奏效,因为就算我写了些什么,也在关上书页的那一刻一起关上了,很少会再去翻阅一次。
另一种方法是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这种方法更过分,因为我会连本子带想法一起迷失,常常再也找不到那个本子。
这两个方法都有记录,我不能否认有些用处,毕竟我也通过记录“加深”过一些想法。但只有“知”还未有“行”,印象不深刻还是可以理解的。
“行”这回事儿对我来说挺难的,如果输出文字对我来说算是“行”的方法,我也常常找不见原文出处不是。
今天突然开始纠结,如何让自己记忆更多的东西,我的意识里就两种了,一种死记硬背,形成条件反射。另一种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变相给脑子扩容。
其实对我来说,或许第一种更方便,大部分人应该更认同理解应用。
无论如何,我意识到,我想要记住一些话,一些故事,包括这些文字的来龙去脉。
那就试试吧。
当然,我不会去报名那些网络教学的记忆训练什么的,因为真的不适合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