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义教育
当教育沦落为被千万人诅咒的时候,教育并没有因此而死去,教育依然活着。教育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会一直持续不断广泛地活动下去。
被千万人诅咒的教育,是教育里面的一部份特殊空间,是狭义教育;而更大的像空气一般地与人类社会活动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是广义教育。
广义教育,商业金融,法律,政治共同构建着人类社会。
广义教育甚至超越过商业金融,法律政治,等构成人类社会的因素,而更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的日常活动中。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野外菜地旁草丛间寻食的时候,广义教育就存在于其过程中。
二.
爱的教育
不管是狭义教育还是广义教育,当教育形成的时候,当教育关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力,这个力叫爱。
没有爱,既没有教育。
这是符合牛顿的力学原理。
关于“爱的教育”的提法,在近代的狭义教育领域,有很多人提到过。
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其实关于“爱的教育”存在于更无限的广泛的广义教育之中。
什么是教育?就是有爱的力量形成时,就开始了教育。
《小王子》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这本书从一开始到最后,其实都是叙述着“爱的教育”。
《教育哲学》是刘良华博士2017年完成的一本书,这本书从一开始到最后的“教育哲学”研究,是发现了教育中的一种力。这种力即是爱。刘良华博士在发现了这种教育之力以后,在狭义教育理论里,又提出了一个命名为“意志”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是用来计算度量狭义教育中“爱”的域值。
三.
爱的教育
在这里,所说的爱应该是要加上“引号”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开来,日常口头中所说的爱;但是,一转想反而又觉得,日常口头中所说所讲的爱,可能恰恰是这里正要表达的那种爱。
比如说,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小鸟爱吃虫,小朋友爱吃冰淇淋,他爱穿红色的衣服……
这里的所说的爱,就是一种好。
爱和好在一起形成了爱好。
爱好是一种生命体的表现。
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二战的时候,那些像希特勒一样的人物身上时,是不是说他们的爱好的是杀人呢?可能不是这样讲的。
所以爱的教育,就是指向生命体之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叫爱,或者叫爱好。
为什么要把教育分为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这应该从教育最源头的就是关于爱,或者叫爱好的教育力来说。
广义的教育从来都是存在的,因为生命体之中的爱从来都是存在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向于生命体中的爱好人为地局限于某一个空间和时间中的教育,比如说训练场,学校,培训机构,或者是牢笼,监狱等等。
四.
广义教育
广义教育既是爱的教育。
广义教育相对的一个种教育,是狭义教育。
在狭义教育中会不断地提出爱的教育这个观点。
在广义教育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地存在着爱的教育。
狭义教育是相对于广义教育而提出来的,但是提出来之后,就偏离了广义教育,所以不断地提出“爱的教育”这个口号,以便可以和教育不分离,狭义教育似乎可以用另一名词来概念,可以叫教化。
教化的程度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密集地充斥着我们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爱的教育就会越来越缺失,越来越流离失所。
还好的是,广义教育,无处不在,并深深地刻记在人类和人类同环境生物的基因之中了。这就很符合那两句诗所表达的一种感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
彼岸教育
彼岸不只是在同一个平面上。
彼岸也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上面。
彼岸也不一定是目标,因为目标达到了也会回到原点,回到此岸。而如果彼岸可以到达了之后,是又开始寻找下一个彼岸,如果是此案的话,也是作为彼岸来看。
人,为什么会有彼岸感,为什么没办法可以身心合一地处于此岸呢?
身心合一地处于此岸,也正是人们无时不刻在所追求的彼岸。这样说起来有点玄乎了,有点玄妙,但如果通过数学,物理的形式去解释,可能反而会很清楚。
人,正因为有彼岸的追求感,才会促使人显得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思维更加专注,因为人的身心要寻找合一,要寻找爱,喜欢,爱好,生命的本源。
彼岸的概念要比目标又更形象,更丰富,更具体,更生动,彼岸是一个维度上面的丰富多彩的图案的风景的画面。目标可能是单一的,是一个点或是一根直线,最多只是一个码头,一根终点线。
彼岸会吸引着人的心智进入其中,形成了彼岸思维。
彼岸思维和此岸思维是相对的。
有了彼岸思维之后,再去看待历史世界中那些人物的行动和结果,就会明白个中的缘由了。
有了彼岸思维之后,再去看现代世界中那些事件与人物行动,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是那样子。
有了彼岸,有了彼岸思维,并到达了彼岸之后,再去看此岸,照应着此岸思维,就会解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样的哲学扣问的一些面。
六.
简书APP教育
简书APP,正在不断地努力着,要走向区块链和商业的路上,这样子也非常好。
不管简书APP即将是要怎么样的走向,但是简书所释放出的最好的气息,可能是TA的教育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性是指简书APP从2013年诞生出来之后,就是在其间不断地沉淀着,并自然而然地表现着TA的广义教育,爱的教育,彼岸教育。
简书APP,现在进行的各种好玩游戏规则的偿试,并没有也不会改变简书APP已成本身特性,而是更加推动着广义教育,爱的教育,彼岸教育更加地丰富。
正因为简书具备了广义教育爱的教育和彼岸,已促成了简书APP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自然性,就像一片巨大的森林,就像一片海洋。
与之相比较的是,当代在整个中国的狭义教育,不断地改革和痛苦的思考着,寻找的出路,可能正是在这一片巨大的森林,这片海洋中。
七.
无声教育
在狭义教育中,声音往往会伴随着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声音是很重要的。
这种声音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主观思考。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诈骗或洗脑的公司里或者场面上,空间中,都会用某一种巨大的响亮的特别的声音在干扰着冷静的思考。
声音,是一种气流的震动。广义教育中也是有声音的,广义教育中的声音与狭义教育中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和狭义教育中的声音相比较,那么在广义教育中的声音,显现出来的特点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广义教育中的声音,如果有要给予命名的话,那就叫广义声音,管理声音。也是一种气流的震动,但是这种气流的震动是自然的,和趋向自然的。
如果,我们愿意让一种效果不佳的狭义教育,减少其恶劣的影响,比较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声音降低减少,让空间中声音状态进入一种自然状态中,或是趋向于让空间进入到自然声音状态之中。
八.
反思教育
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都讲述了思考,反思教育。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格拉底和孔子,所讲到的思考,反思,学习,很容易被狭义教育倡导者给缩小了概念域值,只有某些人或者某些少数的人的生活会反思会思考会学习。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话其实是更适合于广义教育。因为整个宇宙的变化,整个世界的变化,就是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反思,思考的结果。所谓的这个结果就是现在,现在没有特指着是由人类在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之前和将来人类消失了之后,学习,反思,思考仍然是存在的。
学习,反思,思考不单单是人类的特性,而是人类继承了或者秉承的这种物质特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九.
呼应教育
彼岸教育是相对于此岸而提出来的一个时空,这里面包含着一种传递,我们把这种传递叫做呼应。
反思教育是不同时间之间跳跃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呼应。
爱的教育是彼此相互的,是动态的,是一种呼应。
呼应就像呼吸一样,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一种生命的存在,一呼一吸着生命们过程,生物体生命就是在于呼与吸之间。
一呼一应,一呼一应,广义的教育就在呼应之间。
被万人诅咒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的状态就是缺乏了呼应,有呼没有应,有应没有呼。
有呼没有应有应没有呼的教育,就是已经离开了教育生物的本质,已经没有了爱,爱已经缺失的了,已经成了行尸走肉。已经没有了呼吸,也没有了此岸和彼岸,有反思也没有用,只在在原地绕圈的,不断地绕着,成了黑洞,反思有什么作用呢。
没有呼应,既没有呼吸,就是一种一种生物体的生命死亡,也就无法形成了自我教育。
十.
不管是狭义教育还是广义教育,最主要的表达是,教育是存在的。甚至,我们会觉的用“教育”这两个字的词语,其实还是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存在。
如果实在无法用语言的词汇概念去定义这种存在的话,能不能选择用几何的点,线,面来说明,可能会更形象,更清楚。
如果用两条直线相交于一个点,形成一个平面,这样就可以作图出来表示这样的存在,我们把这种存在的点、线、面、角命名为教育。
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在不断地发生,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变化在无数的维度上面。
那么,在那个维度上相交的点,就是自我。围绕着自我点的平面维度上所有相关的点、线和角度,就是自我教育。
这样子,运用形象的几何概念来进行表达出这种存在之后,仍然无法更加形象具体塑造出一种种模形出来,因为这这种所谓的形象,很容易发生着,存在和改变以及消逝,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
只是我们通过几何概念之后,会发现这种动态的发生中总会产生一个点,总是会围绕着一个交点而存在。
这样的自我教育存在,就像夜空中的绽放的礼花一样,就像下雨似的雨点滴落水面一样,就像蓝天中的白云飘过一样。
归根结底:
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存在的学习与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