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公冶长篇》|| 同道中人

《论语•公冶长篇》|| 同道中人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22:07 被阅读0次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意:
    孔子说:“花言巧语,表面伪善,用过分恭敬的态度接近别人,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这么认为。把仇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这样认为。”


    左丘明,鲁国史官,作为史官,就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地如实记录如实描写,以秉笔直书、褒贬善恶著称,写出了中国首部说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又后写出了中国史上最早的国别史《国语》。当然这些都是据传,按年龄算,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左丘明生于公元前502年,孔子去世时左丘明才23岁,所以这是不是同一个人还说不准。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看倒是很可能。

    孔子对巧言令色的不喜,在《学而篇》巧言令色已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本篇的雍也仁而不佞一章中也对有人议论冉雍没有什么口才给予了反驳。在他的观念里是提倡正直诚恳与坦率的,对于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一些言论是很有些看不上的,因此对于秉笔直书的史官所持的相同论点,他不只是认同这个人连同他的观点也一并表明了鲜明的支持与自己的好恶。他认同左丘明是有着相同是非观喜恶感的同道中人。

    当然这里比前述又多了一个“足恭”,以形象地描绘出虚伪的假面,人前过分地恭敬与顺从,人后却对不得不持这样的态度而有怨恨。这样的心口不一或者说是为达目的的阿谀奉承,为人所不耻。

    一个人如果“巧言、令色、足恭”,那么他必定对人有所要求,如果对方满足了他的愿望或者是要求还好,如果一次没达到,两次没达到,次数多了,难免会生出不满与怨恨来,说不得就为自己无形中树立了一个敌人。所以遇到此类人当避则避,更要警惕自己成为这种人的可能。

    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孔子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不顺利了,一是当时混乱的大环境没有给这种思想以着陆的空间,另外他不具备政治家左右逢源,隐匿自己真实想法的条件啊,从政的人何止有双面,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面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简直是一种基本本能。圣人的正,不一定能胜任政治的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公冶长篇》|| 同道中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ew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