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叶广芩的小说《采桑子》吸引缘于它别出心裁的目录。
作家之耳|L03E51:《采桑子》,写尽满清末代贵族的命运变迁小说的目录各式各样。在我的印象里,最讲究的,莫过于对仗工整的上下句,例如我们都熟悉的“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红楼梦》第四回)”,不过这种形式多见于章回体小说。
小说《采桑子》目录的别致之处在于,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句词,最后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这部小说不止是目录考究,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在字里行间。很多看似不经意的笔触,其功夫之深却不可能短时间修炼出来,离不开得天独厚成长环境的熏陶和浸染。
叶广芩的确是一位有着极为特殊身世的当代女作家。她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叶赫那拉氏,这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家族盛产皇后,先后有五位姑奶奶入主过中宫,至于嫔、妃之类就更多了。可以说,叶广芩是名副其实的清朝贵族的后代,只是她出生时,清朝已经灭亡三十多年了。
作家之耳|L03E51:《采桑子》,写尽满清末代贵族的命运变迁在本书的《后序》里,作者专门解释为何用一阙词作为全书的目录。原来,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也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借用他的词牌、词句作为书名及章节名,一方面是借其凄婉深沉的寓意,一方面也有纪念先人的意思在其中。
特殊的家族,变幻的时代,让她比常人感受了更多命运的无常和世态炎凉。她的小说也多取材于家族故事,《采桑子》也是如此。
《采桑子》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的,“我”是金家十四个同父异母所生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出生时父亲已经年过花甲,大哥也已经三十岁岁。
这部小说的写法也很巧妙。每章都有一个中心人物,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故事,所以,如果你喜欢跳读的话,丝毫不影响对全书的理解。同时,各章之间还相互联系,相互照应,最后形成一个曾经辉煌又各自飘零的家族故事,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这样的写法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效果,人物众多,但不觉凌乱,还各有特色。
金家原属于清朝王室爱新觉罗家族,先祖是努尔哈赤的胞弟,满清灭亡后改了姓氏。当年的金家有多排场呢?
金家从高祖就喜欢京戏,那时家里养着从高阳乡下买来的孩子,即家班子,有正旦一人,生三人,净一人,丑一人,衣,柔,把,金锣四人,场面五人,掌班教习二人;锣鼓家伙,铠甲袍蟒,无不齐全,在东城也是数一数二的班子。逢有谁的生日,满月,喜庆节日,家里都要唱戏,邀请亲戚朋友来观赏。
简直就跟红楼梦里描写的一模一样。
只是“我”的哥哥姐姐们注定不能再续写家族的辉煌,也不能再靠世袭的爵位在深宅大院里继续歌舞升平、锦衣玉食。
大哥加入军统,后来带着老七的心上人去了台湾;五哥想当戏子遭到母亲强烈反对,遂放浪形骸,冬夜醉酒,一头栽倒,直奔黄泉;头上长着“龙角”的六哥颇得父亲喜爱,却过早夭折。
让人痛心的是,父亲偶然在典当行发现有人把家里的珍藏偷拿出来换钱,为查明真相,在几个儿子中用了离间计,导致兄不友、弟不恭,互相检举揭发,带出更多荒唐事。后来,类似一幕又在文革期间重演,最终二哥不能忍受屈辱,上吊身亡。三哥、四哥也因此结下宿怨,再不往来。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满族人家里最重的是女孩儿,姑奶奶的权威高于一切”,但是,金家的几个姐妹虽贵为格格,却已和她们长辈的命运完全不同。
大格格是京城“名票”,却入戏太深,不为夫家所容,连累琴师不知所终,自己也凄惨离世;二格格不顾父母反对,与出身不光彩的富商的儿子私奔,从此再不被允许踏入家门一步;三格格以共产党罪名在德胜门外惨遭活埋;四格格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有名的建筑家,曾主持北京很多古建筑的修缮,但在动荡年代受到迫害。五格格本来嫁了闲云野鹤一样的世家子弟,北平解放后,她也走成家门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与越来越格格不入的丈夫离异,改嫁进城的王连长。
读金家兄弟姊妹的故事,似乎能够看到,冥冥之中有一只命运之手安排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结局,在时代变迁之中,个人是不能左右什么的,难免心生唏嘘。
但是,同样的境况,不同的人却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更令人深思。
清朝的贵族是最轻视买卖人的,这也是当初二格格不能得到父母谅解的原因。当时代发展到后来,三哥因在古董方面见多识广,从别人给咨询费时感觉受之有愧,变为故意把真品说成赝品,然后让儿子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比奸商还更为不齿。更为甚者,他还把五哥的后代拿来找他做鉴定的元朝的古碗据为己有。
金家另一位从商的是在协和医院做了一辈子护士长的六格格,把民间的土秘方包装成医疗保健品。
而靠画画为生,画风从不媚俗,因此一生清贫的七哥在身染重病的弥留之际,还不忘将“我”迁移祖坟时捡回来的一只宋朝的“凤罐”上交文物部门。
当“我”和哥哥姐姐们身上空流着皇族血脉,走向各自宿命的时候,没想到,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些和金家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比“我们”更注重“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价值。一个是五哥的儿子从插队的陕西带回来的继子,一个是自称“我”姨祖母——“我”祖父买回来就一直冷落的小妾,的侄孙福根。他们一个干脆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爱新觉罗,一个要利用这点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为自己公司开发的“宫廷驻颜口服液”做宣传。
金家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七哥一家居住的,即将被拆除的小院,他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这里踏上了归途。
那曾经有上马石、下马石,有京城独一份戏楼的深宅大院也终于要彻底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了,就像它不曾出现过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