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9)

《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9)

作者: 郑棋元 | 来源:发表于2020-01-27 21:33 被阅读0次

第四章行为研究P82-91

游戏

1.作为动物学术语,游戏指动物在缺乏正常刺激时呈现出的行为,或由正常刺激引起但并没有完成全套仪式化行为模式的行为。

2.在两个人以上的共同游戏中,儿童学会社交和互相理解。童年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成年后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容易些,不那么勉强。

3.求助于心理治疗的病人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严肃有余而游戏不足的,这些人需要补课,补童年游戏不足的课,学习体验游戏过程中的乐趣。

攻击行为

4.作为动物学术语,攻击行为是动物伤害对手(并非为了捕食)或促使对手退却的行为。

5.对哺乳动物的攻击行为表现出两种基本模式:进击行为和防御性恐吓行为。

6.导致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很多:引发性刺激、促进性刺激、强化因素、生理影响。

7.洛伦兹把攻击视为一种驱力或本能,他认为攻击行为对种群的生存有利,人类的攻击行为有其先天的基础。动物演化使攻击本能在种群内变成了愈来愈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的约定竞争形式。

8.神经症病人一般并不犯罪,但它们的攻击性之社会化并未完全整合于人格之中。他们可能不情愿采取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这使他们成为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或者虽然取得了成功,却不能免于心理冲突。他们似乎无意与人为敌,却经常在言语上得罪人。

适应与调节

9.适应指个人借助行为对社会的适应。调节即自我调节,指个人对内心活动的调节。一般来说,良好的自我调节,是通过积极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完成的。遗憾的是,许多神经症病人和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至少对此缺乏深刻的体会。

10.人的行为有原因,也有目的,目的观意味着人有意志自由,对行为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行为总是体现着某种目的,即使行为人对目的没有觉察到或者不承认,社会也不会同意行为人的观点,尤其是行为涉及他人利害的时候。

11.区分行为的外目的和内目的很有必要。商人做买卖,目的是赚钱,叫外目的。儿童跑跑跳跳,目的在于活动本身给他以快乐和满足,叫内目的。

12.先有内目的,后有外目的,也就是目的手段化,这往往意味着人的生物性之社会化。先有外目的,后有内目的,则是手段目的化,意味着社会价值之个人化或奖励的内在化(自我奖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oe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