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五年级五班11岁女生缪可馨,在第二节语文课后坠楼身亡。

孩子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袁老师的做法不当,成为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棵稻草;还有的说孩子自己选择跳楼,临死一刻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说明其父母的教育也有问题,父母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在公安机关没有最后的结论前,任何不确定的评价都可能造成伤害。其实不管最后的原因是什么,都无法改变一个11岁孩子逝去的现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决然地选择结束生命?是家长的原因?还是老师?亦或者是孩子自己?
仔细考察,或许家长和老师都有做得不甚妥当的地方,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了,太经不起事了。
缪可馨的死不是个例,最近频繁出现小学生、中学生跳楼事件,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动不动就选择结束生命,难道他们都遇到不可跨越的灾难。
答案应该很明确,除了个别孩子,他们大多数是因为长了一颗“玻璃心”,经不起一点的波折和不如意。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玻璃心”?这和我们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1.家庭的娇生惯养
和上个世纪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不知道几个台阶,再加上现在孩子少,好多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有时候,父母中的某一人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苗头,想管教孩子,立个规矩,怎奈另一方反对或者爷爷奶奶的阻挠,也只能不了了之,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主,哪里能承受一点另类的声音?
2.缺乏心理的教育和疏导
如果问老师和家长最容易达成一致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两个字“成绩”。
对,成绩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命脉。家长渴望孩子的好成绩,是渴望孩子有个好未来;教师渴望孩子的好成绩,是渴望与之相关的好业绩。
对孩子最重要的两方都关心着成绩,谁还会管孩子的心理?
“今天什么作业?” “作业做完了吗?” “考了多少分?”这些话很熟悉吧!这是父母的口头禅。

“今天的作业是……” “明天考试,80分以下的要叫家长!” “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这些是教师最常念的经。
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心理。“孩子,你不开心吗?” “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 “孩子,是不是很累啊?”想想这些话,你有多少天没说了。
3.生活方式的单一,很容易让孩子感觉枯燥
现在的孩子,得到前所未有的宠爱和关怀,也背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除了学习,孩子很难建立其他的任何兴趣。
一周五天在学校,要背负老师和现行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一到周末,又要背负父母和未来前程的压力,奔赴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不像我们小时候,放学后可以割草、放羊,高兴的时候还可以抓蛐蛐,玩捉迷藏。除了学习那点事,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玩得热火朝天、兴致勃勃,哪有时间不开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孩子的“玻璃心”也不是偶然,它是社会和文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特殊现象。可是“玻璃心”的现象该如何改变呢?它毕竟制约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幸福。
1.心理健康和成绩同样重要
素质教育实行多少年了,可很多地方的素质教育俨然和应试教育无异,因为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家长和老师一门心思的追求成绩也无可厚非。
可是孩子的成长只需要成绩吗?当然不是。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这里的“人格修养”,就包括健康的心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有必要把心理健康当作自己关注孩子的一个落脚点。
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又能怎么样?如果他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一点挫折就能崩溃,就以结束生命为解决办法,这样的孩子又有什么希望可言?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做好沟通和疏导。
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建构。平时我经常把网上看到的信息讲给孩子听,比如孩子跳楼事件,我会问孩子们:“面对这样的事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如何用更恰当地去解决。
我还会与孩子一起畅想未来最想做的事情,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吃遍天下美食,有的说要看遍天下美景,还有的说要去见见自己的偶像……畅聊中,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意识到放弃生命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我和孩子们还有一个约定的口号:不要“玻璃心”,要做打不倒的小强!
2.有意识地加入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叫“逆商”,也就是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磕磕绊绊都是正常的事,关键是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走过逆境,意味着你会完成一次美丽的蜕变;被逆境打倒,永远是生活的弱者。
我们都熟悉的杨幂是内地新“四小花旦”,是许多年轻男女心目中的偶像,在娱乐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可是在一次节目访谈中,她自已爆料:说是一次拍戏中,因为表演不到位,被导演扇了两个耳光。

杨幂说对于这件事,她一点都不怨恨那个导演,反而是感谢,因为如果没有那两个耳光,也许就没有杨幂的今天。就是杨幂能接受挫折,才锻炼了她强大的内心。
就像那句歌词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3.让孩子多参加体能训练
李玫瑾曾经在《今日说法》上提出,体能训练能让孩子减少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运动起来,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发育和神经系统,减少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现在的孩子,动脑动手的机会很多,参加体能训练的机会很少,主要是大家还不清楚体能训练对孩子成长的好处,还有一点是家长们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做这种训练。
像长跑、户外拉链或马拉松比赛,一年陪孩子做几次这样的训练,刚开始可能会比较苦,孩子不愿意练习,可是坚持下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就像部队里的特种兵训练,经历了各种强度的体能训练,除了强健了战士的体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

白岩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漂亮地输意味着孩子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能够坦然接受人生的所有不顺利。
所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对“玻璃心”说不,誓做打不倒的小强,笑对人生,笑傲江湖。
原创文章,希望路过的好友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