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生命的尊贵,在人海里——贾樟柯
在现在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电影市场里,尤其是这个迅速膨胀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良莠不齐的中国电影市场,十数年来作为一个“文艺片”导演,拍着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贾樟柯的电影,要么在国内票房惨淡,要么压根无法上映,凭借着在海外市场的良好市场和各大电影节的惊艳表现,他一步步,从最开始那个因剧本通过审查彻夜未眠在北京长安街徘徊的青年,到现在,道阻且长。
1970年5月24日,贾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阳的一座小县城里。
故乡作为一种童年回忆的承载,往往会镌刻在创作者的作品里:属于老舍的豆汁儿和兔儿爷构成的北京城,属于沈从文的远离喧嚣淳朴天然的湘西凤凰,属于阿来的神秘笼罩纯洁与沉重并存的川藏……那里有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最初的模样以及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知,有他们灵魂深处才能触及到的情愫。
同样地,汾阳,就成了贾樟柯的电影里最深刻的烙印,这座晋中平原上西临黄土地的古朴小城。从《小武》到《山河故人》——灰蒙蒙的天空,始终发展不起来的小矿场,地道的汾阳话,马路边放着当年最火的流行歌以及人们身上红遍大江南北的喇叭裤。这几乎贯穿他所有作品的镜头,包含着他从时间到空间上他对故土的模糊迷惘的追忆。《山河故人》有句台词: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特别是血缘和乡情。贾樟柯眼里,这座生长于斯的小城,无疑代表着这些,不可磨灭。
贾樟柯的电影标题很多都很大:“山河”“江湖”“世界”。但电影镜头全部聚焦在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身上,《小武》里的小武,《三峡好人》里的韩三明,《天注定》里分别来自不同背景却同处社会底层的四个故事主角……有些人觉得贾樟柯电影类型单一,永远无法脱离小县城和小人物。每个导演所擅长的表达方式都不同,但我觉得以人物“大小”,背景来判断电影格局是绝对不合理的。关于这个问题他有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回答:什么是小人物?谁大谁小,这个世界说不清楚。
这些所谓的小人物,就像无数个小武从历史长河被拎出来,他们既是独特的个体,但又不是个例,他们是普遍存在的,他们身上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回放,他们被过去和现在的变迁淹没。贾樟柯用镜头重新赋予其生命,给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机会,不加掩饰,这是任何所谓“大人物”不能传递的直抵人心的力量。
贾樟柯——山河表里,不见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