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可染山水写生论稿》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近日,我就有了这样一次深切的感受。
一年多来,我囫囵吞枣地读了几十本书画理论方面的书籍。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就是每次到国家图书馆,看到哪本就借哪本。国图借阅书籍一般以一个月为限,我也就利用每天的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苦读。的确收获很大,也背记了很多所谓的名言和术语,无论是书法和绘画的源流、流派和名碑名帖、名画都能皮毛地说几句不太外行的话,与一些书画家在一起,也能进行一些粗浅的交流。
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李可染山水写生论稿》这一类“名家讲稿”还是第一次,但收获和震撼却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本。李老的话平实无华,没有一句话是高深难懂的,其内涵却又博大精深。无论是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还是他看到的黄宾虹、齐白石、林凤眠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例子,读来都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是那样的亲切,又那样的让人信服。他举的戏曲名家的例子既让我们看到了他生活兴趣的广泛、朋友的众多,也让我们明白了艺术的通感关系,观察社会和生活的方法。他讲到山水画写生、临摹、创作的方法过程,就像他站在我们面前亲自示范,又手把手地传授,有醍醐灌顶、欣然顿悟的感觉。
感受李老对祖国的热爱。山水画是对祖国、对家乡的歌颂,“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人的“江山”“河山”都是代表祖国的意思;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对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我们在山水画中描绘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其主要思想在于歌颂祖国、美化祖国、把热爱祖国的感情感染给广大的人民……要表示好山水画,就要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李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书中记录了李老到颐和园、桂林、黄山等处写生的经历及李老速写、写生作品和一些画稿,从中可以体会到李老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感受李老对基础的重视。“有些青年作者问我,学习中难于提高,为什么?我看原因当然不止一端,但基本功不扎实、根基不深,有碍事物的成长,往往是个主要原因。”关于基本功,李老讲了一般的造型能力、专业的基本功和掌握绘画工具性能三点,特别强调要遵循学序。李老对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必要的观点我非常赞同。素描作为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描绘形象的准确性很有帮助。从小打下良好的造型能力,加上中国水墨技法的灵活运用,是中国功民族风格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画家的作品不受大家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造型不准,以乱怪为特点和风格。
感受李老对创新的理解。为了加强我们新的创造力,对于前人经验的接受当然愈多愈好,因此我们对古典作品的批判研究也就愈精细愈好。“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要善于学习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智慧、经验的结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再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拓展山水画意境创新的表现方面,丰富和发展山水画传统技法,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
读此书,如与李老面对面交谈,如上其课、听其声、观其作,既是系统了解李老精湛绘画技艺和理论研究的宝典,也是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读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704cb7f844950c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35f8c688ee397cb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