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 王小波
这本书有点像之前阅读的《认知天性》,但此书更注重注于思维,还有写应如何阅读、写作、演讲等,甚至还有些关乎于佛教的观点。
尼采说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跳出思维局限、重塑大脑的认知系统、练就高效沟通的思维逻辑、痛点思维解决工作难题。
作者说:“多数人渴望的其实是自在,而不是自由。自在状态,是尽量避免思考,所谓无知即快乐;而自由状态,恰好是需要大量的思考。”
说到底,人其实是懒惰的,都曾想或正想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物质充足等等。放假躺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这是自在,而不是自由。若总是被这种不可延续的快乐所占据生活的话,我们会感到更加的空虚。
多数的自律最终因为外部反馈的枯竭而宣告失败。
其实反馈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英语,若一个人埋头自主学习英语,没有与他人进行交流,也没有检验学习成果,很容易就放弃了。因为我就是这样。英语是一门语言,是需要互动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的。
无常是让我们不要去妄求一件事的结果,而涅槃则是让我们跳出这件事所有的束缚,也就是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之前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条件的;涅槃,就是摆脱了因缘的控制变成了无条件的。
当你无所求、无所欲,专注当下之事时,也许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也就是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了。
找到意义,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你走向未来的起点。
读书像用竹篮去打水,虽然是一场空,但水可以帮你把竹篮洗干净,让你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
可能书读得越多,感觉知道的就越少,这没关系。至少我们有在向前进,并且了解到了这个世界存在着的更多的可能性。
一个人无论是个人发展、家庭婚姻、政治、经济、文化,总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也总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围外,区分这两者的就是心理边界。多数人总是妄想控制那些明明就控制不了的事情,这就是心理边界出现了缺口,关注点聚焦到心理边界之外了。心理边界就好像围绕你的自我画的一个圈,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区分自己和别人,而是区分可控世界和不可控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