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职责或使命,他人无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仅止于一次……追根究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换言之,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弗兰克尔
今天是泡儿高效能读书会第二期的第五天(第一周最后一天),我们继续“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的学习和实践。
今天的阅读任务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习惯二:以终为始
实践内容:识别自己当下的生活中心,确定自己的角色和目标(具体操作见文末)
1.核心区
制订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它是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透镜”。当我们专注于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影响圈就会被扩大,这是最高水平的产能,会有力提高我们在生活各领域的效能。
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见图4-1)
“安全感”(Security) 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Guidance) 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Wisdom) 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Power) 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它们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和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2.常见的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
太重视婚姻,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配偶的态度举止、新生儿降生或经济窘迫、工作晋升等变化都会成为沉重的打击。
两个背景不同的人,思想必定有差异,于是理财、教养子女、婆家或岳家的问题,都会引发争执。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情感上依赖对方,一方面又与对方有争执,就极易陷入爱恨交织、进退无常的矛盾中。出现争执时,为了能向伴侣表明自己的立场或是证实自己的观点,就更加容易借助以往的经历,这无疑会加剧矛盾。
为了保护自己,便更加退缩及排斥对方,于是,冷嘲热讽代替了真实的感受。一方总在等待对方采取主动,如果自己没有等到预期的结果,则会确信之前的指责是合理的。这种关系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则不然。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
以家庭为中心 家的确带来爱与被爱、同甘共苦以及归属的感觉,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以家庭为重的人通常会把家族传统和荣誉作为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来源。因此一旦出现可能影响这些传统与声誉的改变,他们就变得脆弱不堪。
这样的父母在养育子女时,缺乏以子女最终幸福为目标的情感自由和力量。
假设他们的安全感来自家庭,那么希望得到子女尊重的渴望就会超过给孩子的成长投资。或者,他们只会关注子女一时的举止是否符合礼仪。但凡出现不当行为,他们马上会感到不安。紧接着他们完全受到当下情绪的左右,完全不考虑对子女成长带来的影响,下意识地大喊或是训斥,还可能反应过度进而粗暴惩罚。
他们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以金钱为中心 大多数人有经济负担,外界环境的种种因素会导致经济状况恶化,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忧虑和担心。
有时赚钱被冠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养家糊口。其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是假如以金钱为中心,劣势也会浮现。
从安全感(Security)、人生方向(Guidance)、智慧(Wisdom)和力量(Power)这四个支撑人生的要素考虑,假设我主要从酬劳和薪水中获得安全感,势必寝食难安,因为影响财富的变数太多,任何一个闪失都难以承受。
如果我凭借工资的多少衡量我的人生价值,那一旦工资出现变化我将不能认可自己。工作和薪水本身,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和安全感,却无法带来方向和智慧。这些要说明的是,以金钱为中心会给我和我爱的人带来危机。
以工作为中心 只知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的职业或工作——医生、作家或演员……正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任何妨碍工作的因素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需要;而智慧和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
以名利为中心 必须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的那些人,必定终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面对名气、地位或者条件好过自己的人就觉得相形见绌,面对稍逊自己的人又趾高气扬。
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如此飘忽不定,起落频繁,却还要固执地守住自己的资产、所有物、有价证券、地位和名誉不放。
以享乐为中心 电视与电影向人们展示了另外一些人的财富和贪图享乐的人很快就会厌烦已有的刺激,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刺激和“快感”。长期沉溺于此,他就会以是否能够享乐来评价一切。
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或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期无所事事,都等于浪费生命,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 青少年尤其容易以朋友为重,为了被同龄人的团体所接纳,他们愿付出一切代价,对于这个团体内流行的价值观也照单全收。他们对团体极度依赖,易受他人的感觉、态度、行为或情绪的影响。以朋友为中心和以配偶为中心类似,都是感情上过分依赖某个人,因此也容易出现需要—冲突的恶性循环和不良后果。
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然而市面上盛行的个人成功术无一不是以个人为中心,鼓吹只索取、不付出,却不知狭隘的自我中心观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这就像是以色列的死海,只有流入,没有流出,于是变得死水一潭。
唯有以造福人群、无私奉献为目的追求自我成长,才能在这四方面不断长进。
3.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心,配偶和密友都可能离我们而去,但原则不会。
原则不会怂恿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其有效性不取决于环境、他人行为或流行风尚。原则是永生的,不会毁于火灾、地震或偷盗,也不会今天在这儿,明天又到了那儿。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正确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能够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见表4-2)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方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好像“透镜”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察一样。生活中心不同,产生的观念也就各异。
个人责任感和主动性对于精神创造来说至关重要。再以计算机作比喻。前一章曾提到,你是自己的人生程序设计员。本章则要求你写出属于个人的程序,也就是个人使命宣言。只有你真正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并且认可自己的身份,才会动手撰写这个程序。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能说出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能够写出使命宣言,甚至人生宪法。这件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几经删改,才可以定案。其间可能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且即使定案,仍须不时修正。因为随着物换星移,人的想法也会改变。
无论如何,使命宣言是个人的根本大法、基本人生观,也是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基准。撰写使命宣言的过程,重要性不亚于最后的结论。
为了形诸文字,你势必要彻底检视自己真正的理想——最珍贵的人生目标。随着思想脉络日益清晰,相随心转,你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当中你因为在这当中你会认真仔细检查要事,让行为符合信念。你的做法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你不是被动地受外界影响行事,而是对自己要做和感兴趣的事情充满使命感。
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进行心灵演练(Visualization),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Affirmation)。这会让你的生活更符合使命宣言,也是“以终为始”的另一种应用。确认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例如, “发现子女行为不当时,我(个人)能以智慧、爱心、坚定的立场与自制力(积极)及时应对(果断),结果让我深感欣慰(情感)。”这个过程是可视的,可以进行心灵演练。
在生活的各种情景下都能进行心灵演练,包括表演、销售展示、解决矛盾、实现会议目标,坚持不懈地不断练习,你会完成得清晰明确。内心会产生“熟悉感”,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就不会觉得陌生、害怕。就撰写和实践使命宣言来说,执掌创造力与直觉的右脑是我们最有用的资产。
4.确定角色和目标
人生在世,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完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小失大,更是司空见惯。考虑到这一点,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
在事业上,你可能扮演业务员、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在生活中,你或许是妻子、母亲、丈夫、邻居、朋友。其有关政治、信仰方面的种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角色确定案例
一位企业主管将角色和目标这两个理念引入了他的使命宣言:
我的使命是堂堂正正地生活,并且对他人有所影响,对社会有所贡献。
为完成这一使命,我会要求自己:
有慈悲心——亲近人群,不分贵贱,热爱每一个人。
甘愿牺牲——为人生使命奉献时间、才智和金钱。
激励他人——以身作则,证明人为万物之长,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施加影响——用实际行动改善他人的生活。
为了完成人生使命,我将优先考虑以下角色:
丈夫——妻子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父亲——我要帮助子女体验乐趣无穷的人生。
儿子/兄弟——我不忘父子、手足的亲情,随时对他们施以援手。
基督徒——我信守对上帝的誓言,并为他的子民服务。
邻居——我要学习像耶稣一样爱和善待他人。
变革者——我能激发和催化团队成员的优异表现。
学者——我每天都学习很多重要的新知识。
按照重要的角色写就的使命宣言会维持生活的平衡、和谐,而且会让每个角色清晰地摆在面前。这样你在常常检查宣言时,便会确保你不是只重视一个角色却完全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角色。一旦确定了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立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认清方向是以结果为重,而非日常活动。因此你就能辨别目的地,还能明确身处何方。这样为你抵达终点提供信息、时间。你所有的能量和努力汇聚于此,你能从中发现日常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因此会变得积极主动。掌控人生,实现每日目标,随之践行使命宣言。角色与目标能赋予人生完整的架构与方向,假若你还缺少这么一份个人使命宣言,现在正是开始撰写的最佳时机。
开始习惯三之前,先详述一下短期目标。关于这点首先要看清和宣言有关的角色以及长期目标。运用习惯三“要事第一”进行个人管理时,这些角色和目标是有效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
实践指导:
1.发现生活中心。
根据常见的生活中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中心,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原则,尝试着转变成原则为中心。
2.确定角色和目标。
你的角色既然你已有了不断修正日臻完善的个人使命宣言初稿,那么现在重要的是考虑你在生活中的角色和目标,以及它们与你的使命宣言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下页的空白处写下你的各个角色。不一定非要一次把它们写正确。只要写下你觉得正确的就行。尝试把列出的角色限制在七个以内。如果超过了七个,可以把若干职能归并为一个。在写下的角色旁边描述一下,你认为自己可能在该角色领域做出的最理想的业绩。
例如:艺术家 护理者 同伴 指导者 激励者朋友 祖父母 发明家 邻居 调解者儿子 教师 训练员 志愿者 作家
3.向家人或者同事讲述本章的精华,并建议大家共同拟定家庭或者团队的使命宣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b911a54e23c8e9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4da7625a3ae7d0b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7b27cac02bfa53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432c0f69b87dff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8713/c0e72a74f818944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