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秋那点事

作者: 韩锡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4:39 被阅读8次
    收秋那点事

    白露一过,又要收秋。但我的内心却丝毫没有丰收的喜悦,相反却因去年玉米价格的大跌对种地丧失了信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地如此辛劳,为何还要种地?挣钱吗?这纯属忽悠自己,家里的几亩薄田,一年到头的收成,还没有在外务工的一个月工资强。填饱肚子吗?现在是商品社会,不种地的反而比种地的吃得更讲究。思来想去,我只能编出一个自己都觉得蹩脚的理由:之所以坚持种地,只是坚守着祖辈留下来的作为一个农民的“本分”。以前一位官员曾提出:向土地要钱!当时听来,很是振奋,但多年不懈耕耘,却发现靠土地来谋生计,只会越来越穷。当年的包产到户,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的确让农民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拍岸,留给农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窘迫。农业生产的苦累,农产品价格的忽高忽低,让农民的后代们都不愿意再种地,纷纷选择了努力考学和进城务工,只留下一些老农还在苦苦支撑着种地,曾经热闹的农村变得人影廖廖。有人担忧说,再过几十年,中国还有几个农民会种地?笔者却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且不说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后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搞定“种地那些事”。就说这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早已远远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就是如今这种农民“单打独斗”式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是中国农业亟待改变的大课题。我不是农业专家,也没有好的解决“农业困局”的办法。但我是农民的后代,我有自己的切身感受,那就是我不想再种地了!现在超市的菜价越来越高的离谱,为什么?这和很多农民都不再种地有很大关系。小时候,爸爸教育我:“要吃得苦和累,方能成人上人。”我知道这是真理,但把真理放在种地上,我便觉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最令我郁闷的是,每年的国庆放假,对城里人而言,是游山玩水的逍遥快活,是朋友圈的装逼和得瑟。对我而言,却是收秋带来的全身散架和肩膀肿痛。望着那一眼看不到边的玉米地,我只能安慰自己,快掰吧,这可都是哗啦啦的人民币呀!偶尔还会诗兴大发,来一段《沁园春·玉米》:北国风光,千里金黄,万里玉米。看沟里沟外,全是玉米;塄上塄下,还是玉米。山舞玉米,原驰玉米,欲邀天公掰玉米。须晴日,看金装黄裹,分外土豪。玉米如此多金,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不识玉米;唐宗宋祖,难懂玉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未必会掰大玉米。俱往矣,看田间地头,我掰玉米!(注:玉米在明朝由美洲传入中国)

    发完牢骚,还得收秋。喜闻今年的玉米价格又回到一斤一块钱的价位上了,真是天降吉祥,玉米保佑。其实收秋也不是完全苦逼的事,在我的记忆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譬如小时候,我就喜欢到地里收秋,因为可以顺便到山坡上摘许多红彤彤的野酸枣,还可以得到一罐妈妈犒劳我的健力宝。还有就是当年去未婚妻家里掰玉米时,那劲头,那是相当的高亢。为了在未来岳父面前表现,让他尽快把女儿嫁给我,我是掰、割、扛样样抢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岳父对我的收秋表现甚是满意,收完秋没多久,我就领着乐队把媳妇娶了回来,哈哈,新技能Get呀,单身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昨夜又下了一场雨,秋意更浓了些。突然想起以前的一个段子:不管你手里拿的是苹果还是三星,不管你开的豪车还是身穿名牌,从现在开始,换上你的破衣裳破鞋,你妈叫你回家收秋了。又到一年收秋季,农N代们,“收秋“的神装备,你们准备好了吗?

    收秋那点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秋那点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au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