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农村的一段回忆

作者: 郭大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04:16 被阅读109次
    下放农村的一段回忆

               

                             

          1969年元月按照安徽省革委会和省计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的安排,父亲从宣郎广农场学习、劳动回到家后,即拟前往安庆地区宿松县复兴区汇口公社三洲大队下放劳动。       

          当时全家,母亲带着只有7岁的妹妹沪生在单位参加学习、运动,我已于68年11月到安徽省桐城县王集公社插队劳动,二妹苏萍下放到东至县泥溪公社插队劳动,小弟苏球上小学6年级。

          69年的春节前夕,天气格外寒冷。在母亲的操持和父亲战争年代的警卫员姚美学叔叔帮助下,我们全家从合肥乘车到安庆,到了安庆后,安庆的姐姐姐夫忙着安排我们吃饭,然后我们改乘轮船到华阳后再转车前往宿松。途中,随行的一只家猫在船上不见了,找遍了船舱上下都没发现,下船时,小猫奇迹般地出现了,这真是情缘,也给了大家不少安慰。父亲是举家前往农村的,身边带着13岁的弟弟苏球和妹妹沪生,我也跟着一起去三洲过春节。  到达三洲大队后,公社革委会和省计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负责干部下放的人员对父亲劳动和生活作了安排。大队没有空余房子,大队领导出于对省里下放干部尊重,把大队部作为父亲和家庭的临时落脚点。 中国老百姓是那样的纯朴,他们不相信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是走资派,是敌对分子;他们在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同时,也力所能及的给予下放劳动的干部在生活上一些帮助,乡亲们给我们送来了山芋、豆腐、蔬菜等食物过年。在过年前还有段小插曲,母亲给了我和弟弟几元钱坐船去江对岸的江西虎口买年货,我们到虎口后先四菜一汤饱餐了一顿,然后买了一些东西,到江边码头才知道因台风船不开了,身上只剩下了购两张船票的钱,无奈只好到江边稻草堆里挖洞,抱着弟弟睡了两夜,尽管外面还飘着雪花,但并不感到寒冷,睡得呼呼的,醒来只是感到饿,买的年货能吃的都吃光了。直到第三天风停了才乘船回到家中,父母都急坏了,连声说回来就好,也不问什么年货了。

          后来母亲回她单位参加文革学习班,父亲和弟弟按照规定每天参加大队或小队组织的劳动。父亲非常尊重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带头参加大队的劳动和各项活动。父亲叮嘱弟弟要和老百姓的孩子打成一片,要拜贫下中农为师,要做好在农村务农一辈子的打算。每天清晨父亲就起来做饭,并叫弟弟一起下地劳动。当时大队给弟弟的工分是按妇女的分值即为八分工。弟弟在农村几个月的劳动,所得工分一分也没有要。后来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到城里看望父母亲,带了些土特产,父母亲坚持按价给钱,三洲的干部和社员只好推托说:"这是你儿子下放劳动所得"。 父亲在农村一边参加劳动  ,一边应大队革委会的邀请,帮助大队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直到父母亲回城后还想法帮助三洲大队解决农机设备问题)弟弟苏球记得, 经常有大队干部和社员把新出锅的菜籽油送给父亲。三洲大队是棉产区,老百姓大都吃棉籽油,只有少量的菜籽油。当时生活很困难,老百姓还十分关心下放干部。弟弟后来告诉我,在三洲下放期间,生活条件虽然很差,但,没有感觉到苦,甚至还有扎根一辈子的想法。父亲除了劳动锻炼,每天还负责做饭。弟弟说,父亲做饭的手艺非常好,经常买点小魚小虾,味道烧的很鲜美。   

          一九六九年四月,文革时期党的九大召开,当时三洲大队也是很热闹的,跳忠字舞,每天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大人小孩都这样做。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当时的人们为什么那么狂热。也是这年五月,在省革委会的安排下,父亲回到合肥参加万人培训班。不久,父亲被结合并从新分配工作。经省革委会研究决定,任命父亲担任芜湖市革委会主任。11月份任命下达后,12军130师政委赵元昇专门从芜湖来接父亲履新。父亲带着母亲准备的行理匆匆上路了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放农村的一段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hj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