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欢喜

作者: 3c9053b8df77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6:18 被阅读6次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胡适先生那一代人,似乎凭空多了一些那时期特有的考究。尽管生逢乱世,却心如涤荡。虽然也有一些人为时代所困,为政治所伤,但依然挡不住那一代人特有的气质与卓尔不群。

当然,这不意味着现代社会没有了大家,而只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协作变得愈发的紧密。所以,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团队,更加凸显合作。自然,在这种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中,太过突出的个人主义,会被无意的弱化和消减。

而且,社会逐步开放,人们的多元化认识逐渐丰富。社群效应现在是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无论是商业经济活动,还是文化传播,其实都符合社群效应。

社群效应的明显趋势和特征是小众化,基于以上这种特点,所谓的大众流行和大众明星以后将会逐渐减少。而且,社群效应还具备另一个特点,就是隐秘性。有些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你没有听说过的圈子里十分盛行。

由此可见,圈子文化、社群传播,将会成为一种新的传播趋势与流行轨迹。当然,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历经时间的考验。也许在时间的度量下,此刻不曾为我们知晓的人,将来的某个时刻,也会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批名仕一样,为人所熟知。

我想表达的是,在新的的趋势下,必然会衍生新的发展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这种警觉和嗅觉,从而不断接纳新生事物。

随着比特币去年的疯狂涨跌,带动了区块链的概念,从而引出了去中心化。或许,未来的社会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一个个小的个人,随机组合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工作,然后随即分开。再在另一项工作里,与其他的人随机根据需要适当匹配。

罗振宇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叫作“U盘化生存”。核心意思就是说,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U盘,随用随插,即拔即走。无独有偶,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是“积木式创新”。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一块乐高积木,按需组合、以求拼接,从而打破旧有的层级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能。

凯文·凯利也曾经说过,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有步伐,也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有调性。所以,进一寸便有进一寸的欢喜。

只是,在大时代下,人们很容易迷失和沦陷。从而只能跟随潮流和其他人,甚至无从选择。这是一种大时代病,是一种潮流跟随状态。当然,谁都有做舵手的愿望,谁都有做弄潮儿的的理想。凭栏远眺,任其海风拂面、浪潮湿头。因为,地平线上的那一抹微红,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期许。

记得罗永浩说过,这是一个大航海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船长,再不济也要争取机会成为船员或船员的妻子。如果这两者都没机会做到,那也要快步向前,争取成为第一批站在岸边有机会观望的人。

无可厚非的是,岸边的人永远多于浪里翻滚的人。毕竟,岸上没有腥涅的海风,岸上没有枯燥的生活,当然,岸上也没有新鲜的肥鱼,岸上也没有沉睡海底的黄金。

这不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哥伦布,而是想要强调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这种眼光,至少也要在新浪潮来临时能够有张开双臂拥抱变化的勇气。

从集中到分散,从权威到普世,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在变。过去,现在,未来,本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以后,会更加模糊。那些遥不可知的未来,那些久已模糊的过去,一切都有可能在现在逐渐清晰,如同刻画的影像,一点点的呈现在面前。

所有被时代铭记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在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持续着。时间所能铭刻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每一个改变时代的契机和创新。人们的每一次努力,人们的每一次延续,人们的每一次改变,都将一点点地推动着时代的变迁。

所以,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名仕,还是当下商界的各路精英,都在打印着时代的烙痕。

此刻再读胡适先生这句话,便真的觉出了一份欢喜。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寸欢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k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