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心理学
如何理解“无条件的爱”

如何理解“无条件的爱”

作者: 心灵成长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0:36 被阅读6次

    (节选我本人在某微课群发言稿)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心理学中家庭教育的话题。我本人在孩子的教育上真的是犯过很多的错误,也在一直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题目是如何理解“无条件的爱”。其实这个题目在实际准备中难度比我想的要大很多,越梳理越发现没想明白的事越来越多。所以今天这短短的半小时,我只谈谈自己目前对这个话题的一些粗浅理解,希望给各位为人父母的朋友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我想先从一篇文章开启今天的话题。文章的标题是《真爱就是不功利、不势利地爱他人》 ,这是曾奇峰老师写过的一篇短文,我先给大家读一下:

    女儿两岁左右的一天,我带她去一个儿童乐园玩。也许是因为她不经常去那些地方,所以她的表现和另外一些跟她差不多的孩子比起来,要差上一大截。

    在蹦床上,一位比她还小两个多月的女孩跳的兴高采烈,而她却战战兢兢地坐在旁边。我把她扶到中间,她随着别人跳的节奏跳一两下,就摔倒了,立即哭声震天。我反复鼓励继续跳,但没有成功。

    失望感开始在我的心中增长,甚至隐隐地还有一些愤怒。我想换一种方式,就把她抱到一个较高的滑梯上,要她往下滑,她却死死地抓住滑梯的扶手,无论如何都不松手,一边哭一边说怕。

    在意识到心中的失望和愤怒有点不可抑制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好好想一下了。我把她抱到地上,让她去玩那些皮球、木马之类的东西,自己找了一个地方坐下,远远的看着她。

    整理完心思,对女儿的失望和愤怒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自责和羞愧。

    自以为是好父亲,自以为爱女儿,原来爱她是因为她的聪明、漂亮、勇敢,可以让父亲骄傲,一旦她不聪明,不漂亮,不勇敢,或者一句话,一旦她不能满足我做父亲的虚荣时,父爱也就没有了。

    父母对儿女的爱尚且如此功利,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真爱可言?父女情尚且如此虚伪,那别的情感又有什么价值?

    女儿的一生还长的很,仅仅是因为不勇敢,就让我对她的爱打了这么多折扣,那以后,如果有人比她更漂亮,有人在学校成绩比她更好,难道我就不爱她了吗?在这一刻,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正在因为成绩不好挨父母的打?我会成为一个打女儿的父亲吗......

    心里正难受时,女儿跑过来抱住我,感受着她对我的依恋,想着她绝对想不到,在这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世界上那个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人跟她的距离,竟然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由近而远,再由远到近。

    又想,她会不会只在我能保护她的时候爱我,而会在我病弱的时候不爱我了呢?

    相信她不会,但必需的前提是:她的父亲——我,不再功利地、势利地爱她。我紧紧的抱住女儿,视线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嗯,文章先读到这,我也是摘取了其中主要的部分分享给大家。我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不功利不势利的爱,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题目中所说的”无条件的爱“。

    我不知道大家如果是第一次听完这样一个故事是什么感受,曾老师非常善于用这样的故事来唤起读者的思考。感情细腻、触动人心。

    我第一次读完之后,内心是深受触动的。因为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父亲,也很爱我的儿子,但是读完此文,文中描述的场景,回忆起来,在儿子从小到大的养育过程中,无数次的发生,而我一直习以为常。

    一瞬间,内疚和遗憾涌上心头,我开始对我的育儿观产生了反思。

    好在我是个凡事喜欢琢磨琢磨的人,马上开启学习模式。但随着大量的阅读、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无条件的爱”竟然是个很有争议且非常深刻的话题,甚至有人说它颠覆了传统的育儿观,对它的解读和争议五花八门。

    这个话题如果详细的论述起来,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我今天仅把自己目前所整理的信息和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让“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我今天分享的初衷。

    首先,我先谈谈“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先说明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无条件的爱,不讨论男女之间或其他关系下的爱。

    简单说,无条件的爱就像开头文中描述的那种“不功利不势利的爱”。引用一句更深刻的话,无条件的爱就是“你爱他,到底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孩子只有在做到了父母期望的事或达到了父母所规定的某些标准才可以得到。而后者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系,无论他成功与否,无论他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爱他,甚至可能像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的那样“我爱你,但和你无关”。

    我想有些朋友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反应会和我类似,觉得这简直就是神话,美好而不现实。并且马上能够举出无数例子来试图挑战这种说法。请不要着急,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并不是这个观点的对错,而是如何来理解“无条件的爱”。在一个观点没有被充分理解前就下结论略显草率。

    接下来来继续说说“无条件的爱”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以及它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心理学有几个主要流派,其中一个发展较早的叫做“行为主义”。它的理论依据是刺激和条件反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响铃声给小狗喂食,一段时间后只要听到铃声,不喂食小狗也会流口水的条件反射实验。

    这个理论认为,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想要改变行为就要人为的施以刺激并通过强化达到永久性改变的效果。

    行为主义在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好了及时表扬奖励,不好了通过惩罚避免下次发生类似的行为。育儿书中有大量的行为训练技巧介绍,而我们绝大多数家长也都擅长这类育儿方式,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这是一种典型的“有条件的爱”。

    而另外一个代表流派叫做人本主义,他认为每个人的本性中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低层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人就会主动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自主的不断实现更高的需求。这门理论强调尊重和自我价值。所以人本主义的另一位大师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接纳”,这个原本是要求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要遵循的原则,被很多人认为是“无条件的爱”的来源。

    所以不管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其背后都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在儿童教育上,有条件的爱代表就是“虎爸虎妈”的育儿理念,而无条件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无条件养育”。这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表现形式、技巧上的区别非常多,至于谁更正确、更有效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是“无条件的爱”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有哪些意义。

    无条件养育强调父母在孩子产生某些我们认为不当的行为时不是简单粗暴的处理,例如:你必须马上去做,闭嘴之类的高度控制甚至充满敌意的命令孩子。当然,父母在耐心耗尽时真的很难依旧心平气和的处理,我们作为父母不是神,关于这点可以单独详细再讲。

    无条件养育方式建议父母对孩子行为作出纠正时要尽量去了解他行为背后内在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处理。它认为孩子的行为一定是其感觉、思想、意愿、需求的表达。当然,孩子越小,能够表达清楚这些的能力越弱,我们在去理解这些的难度就会越大,这些可能需要一些技巧。

    而在理解和处理他的某些不当行为时,如果能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父母在阻止或者限制他某些行为时,并没有损害他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时,他就会感到自己获得信任和尊重,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主感,自我价值感不会受到损伤,他不需要刻意去迎合或者感到被控制。这种关系下形成的人格,就会更加健康,更加独立自信。而作为家长,相信没有人只想培养一个一辈子非常听话对自己依赖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自信乐观的人。这是无条件养育追求的目标。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开始对无条件的爱有了初步印象,但是更多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出来。这种无条件的爱真的存在么?是不是太理想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能做到么?无条件的爱就是做什么都不管么?那和溺爱有什么区别?以后孩子不听话我该如何去作?等等等

    这些问题都曾在我脑海里出现过,有些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些还在寻找,我们将来会继续探讨。

    需要说的是今天我分享这个题目,不是为了引起家长们的焦虑,也不是要教会大家什么。我知道每个父母其实都有成长的愿望,对爱都有自己的理解,对养育方式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只是希望能把“无条件养育”这样一种育儿观念带给大家,让不知道的人知道它了解它,至于今后如何去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尝试。

    对很多人来说理解和接受它本身就有很大的挑战,至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作,更是需要在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刻意练习。

    美国知名育儿专家因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无条件养育》,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这种有挑战性的育儿观。他在书中也提到,这种育儿观如何被看待、被理解、被认可和父母自身的成长经历、人格以及人性观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个人的亲身体会就是,从第一次接触到无条件的爱这一概念后,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正像有人说的:当你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后,问题就真正开始解决了。

    最后分享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也是我一次积极的尝试。

    我的儿子像很多孩子一样,总是出现忘带东西、拖拉的情况,一件事不催不提醒就很可能做不好。

    他现在四年级,每天早晨我送他到学校的时间都比较早,大概都在7点之前。他经常第一个到班级。而距离班级集体早读,会有大概30分钟的自由时间。他妈妈不想让他白白的浪费这段时间,于是给他每天带一张B5大小的计算题小卷,让他利用这30分钟完成。

    上个学期坚持的不错,而且随着这种日积月累的练习,他在正式的数学考试中运算的准确性提高非常明显,他自己也认为不错。

    可是最近一个月来,出现了好几次晚上卷子落在学校的情况。我和他妈妈都非常生气,觉得总是丢三落四的不长记性。于是一出现这种情况,就罚他重做一张。而他认为他已经做了只是忘了带,拒绝接受惩罚。每次都弄得很不愉快。

    有一天,已经很晚了,他妈妈问起他的卷子,他说卷子插在外衣口袋里丢了。我和她妈妈都非常生气,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说谎。他坚称自己放学就插在口袋里,坐车时还在,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丢在哪里了。

    在反复询问后他妈妈终于有些愤怒了,要求他现在穿上衣服回去找。我当时也很生气,但还是决定陪着他下楼找,结果在车座上发现了叠成一个小方块的卷子。我打开一看,一张正反两面B5纸大小的卷子,就做了最前面的5道小题。我刚要发火,脑中一瞬间蹦出了”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是无条件养育实践的好机会”,这样一句话。于是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把他拉回车里坐下。父子之间出现了如下一段谈话:

    我平静的说:儿子?你这张卷子是不是不想给妈妈看?

    儿子先是摇摇头,我把卷子展开放在他手里,他看完又轻轻点了点头。

    我又说:儿子,早晨你到学校后开始做卷子的时候,别的同学在干嘛?

    儿子不假思索的回答:玩啊!他们还总叫我和他们一起!

    我说:哦!那你还经常能把卷子做完真的是不容易啊!

    没想到我这句话说完,儿子竟然突然低下了头,眼里泛起了泪水。

    我继续说:我知道其实你也特别想和他们一块玩一会,但是又要完成卷子,他们也会打扰你是么?儿子又点点头。

    我说:那咱们怎么办呢?儿子低声说:放心吧爸爸,我以后一定争取快点把卷子写完。

    我说:他们总打扰你,好像不太容易做到啊,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儿子想了想说:我快点写,等他们叫我玩时我就写完了,万一写不完我就下午自习课写。

    我心里不禁一阵激动:恩,爸爸相信你一定有好办法,走吧咱们回家。儿子坚定的点了点头。

    要打开家门之前,我拦住他说:你进屋后试试能用多快的速度把剩下的题目完成,先不要去找妈妈。儿子心领神会的看了我一眼。

    一开门,儿子就迅速的窜进了自己的书房,而我看老婆在另一个屋没有出来,我也没有说话,默默地看看表。

    9分钟后,儿子带着卷子飞快的奔向了他妈妈,至于他俩发生了什么对话,我没去听。心里默默的想,这算是我一次按照“无条件养育”理念的实操么?

    在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先去理解他,信任他,然后以并肩作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或许真的是更有效的办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真正做到“无条件的爱”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无条件的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它能激发人们内心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它更多的是在有条件的爱中偶尔的闪现”

    而我们能做的是让这种闪现更多的出现。

    最后把《无条件养育》的作者科恩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理解“无条件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my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