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37904/4cf360e1a15778e6.jpg)
算起来,从去年十月十五日开始,在简书上写已经快五个月了。
现在简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她,有变化的还有在简书上写作的我。
有媒体开始向我约稿,也挣了一点儿稿费。现在我的连载“文化随笔”系列,虽然还没有成规模,但已经有两家图书公司联系我,有出书的意向。我也和小伙伴一起有了自己的公号——海夜听风三人行。这些都是我当初在简书上写作,根本没有想到的。
去年九月份,家父辞世,悲不能抑,犹难一个人独处。在爱人的鼓励下,我开始在简书写作。而当我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在简书的界面缀文成篇的时候,那些伤痛竟暂时得以忘怀,内心得以安宁。这也是我在简书上坚持写作的初衷。在先前我曾写过一篇《简书——心安之处是吾乡》,来讲简书予我的这份安慰。那也是我在简书上,第一篇被首页投稿通过的文章。
渐渐地写成的文章差不多都能上首页了,写作竟成了一种习惯,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的生活就这样被简书慢慢地改变。
作为一个极其爱玩的人,我一向觉得人生太短,要抓紧时间玩才行,不然有些生活体验就要错过了。比如蹦极,如果太晚,心脏、血压的缘故,你就只有放弃;比如走华山的长空栈道,55岁后,那里就禁止再攀登;就连恋爱,十八岁的恋爱滋味,到二十八岁再体验也完全变了味。因此行乐要趁早,是我的人生指南针。
而今虽然还是觉得如此,但玩的方式已经开始变了。逛街,购物,闲翻网上的鸡汤,这一类的玩不断在减少,自己觉得写作这种玩乐趣更多,更能给我以成就感。
前面说的稿费,以及出版公司的邀约出书,应该都是在简书额外的收获,是简书给我的附加值。简书给我最多的,其实还是我的自我成长。
多年不写,我下笔已经开始枯涩,是简书让我的写作能力得以恢复,现在自我感觉,笔下已经要圆融得多。
而且因为写这些名人故事,为了笔下的人物更丰富,更真实,我竟被迫读了很多的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事。比如对范文正公的认识,我原来对他,仅仅是知道他的《岳阳楼记》和庆历新政,知道他幼年的艰苦和守边有功,但也只是泛泛,而没有现在这样的立体和丰满。对范氏义庄助学这样的千秋义举更全无所知。
这些都是在简书上开始写作才得以知道的,毫不夸张地说,简书是真的重塑了我。
成长的其实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学生,那些可爱的孩子,我最初考虑的写作的受众。每写一篇文化随笔,我都会及时给他们打印出来,做课外的拓展,如今这也竟成了他们的期待。而且他们也开始能在写作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这些资料了,当我听到他们说下笔不愁了,笔下有东西可写了的时候。我心里的花就一朵朵地全开了,作为老师,还有比孩子们的成长更快乐的事吗?
这些在简书上的收获,真的像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我想要的只是一缕春风,而简书给我的却是整个的春天。
为此,感谢简书!感谢所有的简书人!是不是这也是你们辛苦劳作的最大意义呢?
我想一定是!
爱她就要让她知道。写在这里,特此留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