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压力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2-10-18 21:36 被阅读0次

    10月18日,周二,晴,10至20度,体重67.5公斤

    早起,在公众号里读到两段话:

    “没有良性压力,就没有进步,创造或者利用更多的良性压力,我们就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即使你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限,那些强加到身上的(或突发的)次要事情会不断地出现,不断占用你的时间,一天下来你会一事无成。”

    这两段话,正是我目前的问题所在。一是生活没有目标。之前,还在写作上给自己制定了撰写《论语集解》的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展开阅读。有了专门的目标,就好比在头脑里安装了一块吸附知识的吸铁石,凡与此目标相关的内容都被集中起来,《论语》这本书越读越厚,深入到人世生活及人类心理的方方面面。而今放弃此目标,随兴而至地阅读,虽说可使读书成为乐事,且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也可以深入。然这种兴趣总不能持久,常是浅尝辄止,就轻易转移方向。久而久之,兴趣也变得轻浅短暂。如同一个谈过多次恋爱的情场高手,对待爱情的态度越来越玩世不恭,最后只剩下对皮肉快感的追逐。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追随感官快乐,听凭欲念来支配生活,而是要让这种快乐向心灵深入,此深入过程会伴随着厌倦、怀疑、徘徊、苦恼、绝望等的不快,伴随着一些似乎凭个人能力无法继续的阻力,然后,你会不断地给自己找寻冠冕堂皇的理由放弃。半途而弃者,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一旦放弃一次,就会落下习惯性放弃的后遗症,好像你的肺活量只能支撑到此。蔡志忠先生说,世人都以为生命很长,可以做许多事。其实生命很短,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蔡先生四岁就视画画为终生志业。而我则是年过半百才知道生命的短暂,短得让你完不成一件事。真的连一件事都完不成吗?事实上我们已习惯在心里装许多事,丧失专注一件事的能力。

    二是没有量化的任务。虽说每天排满日程,可并没设置量化的压力。倘若每天设定读书50页,那可能不读完50页,就不会翻手机。现实中却是每天手机刷屏时间长达四五小时,读书却只读了十几页。

    回想当初放弃仕途,是想另辟蹊径谋求个人发展的,可十几年的足迹证明,当初的放弃,只是逃向舒适圈的懦夫行为。

    养生并非吃好睡好,养生最重要的是养精神气,而精神气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良性压力的输入。什么是良性压力?就是能不断地激发潜能,又不至于精疲力竭,难以维系。需要设定长期目标,中短期目标以及每天的任务细化。长期目标也可说是立志。立志做圣贤,立志读完圣贤书。而中短期及每天的目标则是为了追求新知、巩固旧知。让知识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享用不尽。

    今日读吕坤的《呻吟语》。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吕坤对“求放心”再作阐发道:

    “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即入笠了,便要使他从容闲畅,无拘迫懊秾之状。若恨他难收,一向束缚在此,与放失同,何者?同归于无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君子之心如习鹰驯稚,搏击飞腾,主人略不防闲,及上臂归庭,却恁忘自得,略不惊畏。”

    收回那颗放逸的心,不能如同追赶放出的猪一样,即然将猪赶回猪栏,就应该让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其中。若怕它再跑出去,而将它捆绑起来,这与放它出去没什么区别。一旦打开猪栏,又会跑得无影无踪。所以,君子的心,应像驯鹰养鸡,将鹰放飞天空,将鸡赶出院子,主人不用担心它们逃跑。等到鹰飞回肩膀上,鸡跑回院子,它们也是极自然地回来,没有丝毫惊惧。

    良心的压力,就如同“习鹰驯稚”,令人感觉不到任务的束缚,进入一种“忘机自得”的状态,如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这种状态也必然不可能在毫无压力地吃喝躺平中求得。


    今日轻断食2:早起一口泡饭、小半个馒头。中午一杯酸奶。晚餐一口米饭、半盘苦瓜。一个柿子。热量好像超标。

    中午习字两小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性压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ps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