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很多习惯,其实并不一定非要“那样”,只需要换位思考,即可免去不必要的许多纠结。昨天我的“回眸故乡印象”里,谈到关于人际交往的点滴,就涉及到餐桌上的感悟。记得很多年前,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偶尔作客亲朋好友家。大方主人拿出舍不得的好吃,洗好、切好、做好、盘装好,放在桌子正中间。除了一个劲提醒客人多吃,还热情的把好吃用筷子送到碗里。那可是人人都稀罕的食物啊,可主人家硬是压抑内心欲望,毫不迟疑让渡给客人,瞬间让人感动不已。记得在乡下当知青时候,遇有婚丧嫁娶办酒席,作客人中总有几位,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吃,用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包上,小心翼翼拿回家,让自家老人、孩子吃,那一份爱心和孝道,也令人肃然起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c250761b784107ff.jpg)
可日子好起来了之后,那一份餐桌上的待客感动、自己舍不得吃,拿回给家人吃的良善,似乎也有了与时俱进的必要。原因在哪?因为处在早就不愁吃、不愁穿,都有了康养觉悟的当下,关于餐桌上想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权利,不再属于别人而是自己。如果非要以自己喜好,不顾别人实际感受,强人所难的话,就会使场面显得十分尴尬。不接受吧,怕负了别人一片好心;接受了吧,自己身体状况又不允许。是接受还是不接受,真可说是两头都难。我想在这里提醒一下好客的主人,餐桌上的待客之道,应该具有的热情、大方、实诚,应该充分考虑到客人需求,给他们充分选择的自由。当然餐桌上的代客之道,也包括了喝酒。过去的陋习是上了酒桌,就得完全听从“主人”的,这主人当然也包括喧宾夺主的“富豪、贵人”。坐上了这样的酒桌,作为够不上档次的陪衬者,就要随时做好竖着进来、横着出去的准备。这样的喝酒氛围还有人格尊严、选择自由吗?绝对没有,而且绝对是活受罪。不过当下这样的恶劣酒风,已经不再流行,尊重别人喝不喝、喝什么、喝多少,成为纯属自己的选择。如果偶现喝酒场合,摆谱老大的主人,较劲别人喝的时候,能否落落大方的自己先喝、多喝,把喝不喝的权利还给别人?如此这般方能赢得别人尊重,赢得“江湖行走”的好名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60001e951703362b.jpg)
在社会生活中,类似餐桌上的待人之道,其实无时、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必须懂人、理解人;懂得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在我的人生经历中,那些个靠权利横行霸道,自以为无所不能、高人一等,到了最后都被人唾弃,备受冷落。反过来那些个平等待人、与人为善、懂得尊重的人,最后都成为大家传颂的津津乐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bc17be1cef98693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