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唐诗里的“胡瓶”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7:40 被阅读36次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她除了是诗歌艺术的巅峰之外,唐诗里还记录了当时大量的生活场景,也记录了当时使用的各种器具。全唐诗,也堪称一部唐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胡瓶”。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这是七绝圣手王昌龄著名的《从军行》组诗之其六。

      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也写到:“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卢纶的《送张郎中还蜀歌》中也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须臾醉起箫笳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几首诗里面都提到了“胡瓶”。可见,胡瓶在唐朝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器皿。而且比较贵重,否则,不会郑重其事的写到诗里去的。

       所谓“胡瓶”,就是胡人使用的瓶,或者说是从胡地传入中原的瓶。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传至中国首次出现在《太平御览》卷七五八《前凉录》中:“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拂菻(指古罗马,拂菻是拜占庭人对君士坦丁堡的简称),奇状,并人高,二枚。”此事发生在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又引《西域记》:“疏勒王致魏文帝金胡瓶二枚,银胡瓶二枚。”说明魏晋时期,产于拂菻被称为“金胡瓶”的金质酒器已经在中国出现。

      唐代胡瓶见于金银器和陶瓷器,侈口,槽状流,细颈,溜肩,鼓腹,最大弧度在腹下部,喇叭形高足,口沿与肩安柄。胡瓶是盛酒器。《通鉴释文辩误》卷九:“唐太宗赐李大高胡瓶。瓶,盖酒器也,非汲水器也。今北人酌酒以相劝酬者,以曰胡瓶,未识其规制与太宗之胡瓶合乎否也。”

       初唐时期,唐朝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来的物产、文化兼收并蓄。阿拉伯、波斯和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泉州等地进行贸易,使异域的物产、文明源源进入中国。由于当时的东亚处于中国文化圈之内,能与华夏抗衡且具有异国风情的文明主要在西方(指西亚中东),所以西方文明最受唐人关注。其中波斯的经济、文化、工艺水平在当时最高。唐代称中国之外人,往往不辨其国籍,统称为“胡人”,商人曰“胡商”,所用之物一概冠以“胡”字。当时的唐人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成为时尚。胡风流行朝野,弥漫天下。

       能够与当时文献记载对应的胡瓶标准器是日本正仓院收藏的漆胡瓶。它是日本天皇家族捐献的唐朝宝物。也是当时捐献时的清单《国家珍宝帐》上明确记载名称为“胡瓶”。

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胡瓶是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的鎏金银胡瓶。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鼻深目的人头,面向瓶口,瓶口为鸭嘴状流。细长颈,上细下大,颈部有21条竖形凹槽,颈部与腹部相连处有13个凸起的圆珠组成的联珠纹一周。腹部圆鼓,上部小、下部逐渐加大后内收,与底座连接束腰处有10个凸起的圆珠组成的联珠纹一周。腹的上部有一周三角形连瓣纹;中部有6个人物图象,半浮雕;下部剔刀浅刻线雕一周图案,似水波涡纹,水波中有两只大耳、怒目的怪兽相向追逐一条翻身跃起的鱼。高圈足底座,座的边缘有20个凸起的圆珠组成的联珠纹一周。据考证,6个人物展现的故事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即“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

         胡瓶在魏晋时期就传入中国,为什么在唐代突然盛行了呢?这与当时社会盛行的饮酒风气密切相关。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唐代各阶层普遍饮酒。皇帝对亲近的臣子,经常赐酒。有关文人、武人阶层嗜酒饮酒的确记载就更多了,有关将士们的饮酒记载主要是各种劳军、犒军、享军宴会。平民百姓饮酒应该也多。这一时期,都城长安市上酒肆旗亭为数甚多,胡人在市内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其主要行业,“胡姬当垆”、“胡姬劝酒”已成为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景观。

由于波斯进口胡瓶多为金银质地,价值不菲,只能在达官贵人中使用。一般普通百姓艳羡其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于是,开始了陶瓷仿制。唐代的凤头壶就是在波斯胡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

唐代邢窑胡瓶

       胡瓶的制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萨珊式(源自波斯萨珊王朝,特点为高圈足。);另一种为栗特式(源自粟特人。粟特(Sogdinana,又译为索格狄亚那、索格特等),广义指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大河之间的河中地区。特点为低圈足。)唐朝仿制的陶瓷胡瓶一般都为粟特式,可能与陶瓷易碎有关。

        胡瓶作为外来器物来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汉代以前的瓶子是侈口、细颈、鼓腹、圈足的盛容器,日常主要用于汲水、洒水。从目前出土实物及图像、记载看,早期的酒事活动中,均没有瓶子出现,盛酒、挹注酒、饮酒,用的多是瓮、尊、勺等器具。譬如,瓮用于储存酒,尊用于饮酒时盛酒,勺从尊中挹酒,羽觞(耳杯)则用于饮酒,瓶子基本与酒事无涉。“胡瓶”怎么成了中国酒瓶呢?专家认为,以尊勺盛酒、注酒,挹注时不精准,容易洒落和飘入灰尘,同时操作繁琐,酒精易挥发而影响酒的品质。“胡瓶”传入中过后,因其有流、有把、有盖,以之注酒,有绝尘埃、不易洒落、注酒精准、手执把取方便简易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尊勺注酒方式,最后发展演变成了迄今仍通行的注酒器——酒壶。

相关文章

  • 闲说唐诗里的“胡瓶”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她除了是诗歌艺术的巅峰之外,唐诗里还记录了当时大量的生活场景,也记录了当时使...

  • 生活如茶

    朋友聊天,谈及一句唐诗:“人闲桂花落”,说这“闲”的意思。有人说字面是讲忙中之人闲下来,发现身旁的桂花飘落;有人说...

  • 暗引闲风吹唐诗 (2)

    暗引闲风吹唐诗(2) ...

  • 胡亮新著《涪江与唐诗五家》目录

    《涪江与唐诗五家》 胡亮 著 ...

  • 闲读唐诗

    最近两年挺喜欢读唐诗的,觉得读唐诗总有一种特别的韵律和心境,这种感觉是在初高中学习这些唐诗的时候所没有体会...

  • 愿我过往止于你,苍山洱海无穷极

    诗经里的‘云胡不喜’, 汉赋里的‘马踏云泥’, 唐诗里的‘潇潇暮雨’, 宋词里的‘一朝一夕’…… 其实,这些无非就...

  • 捣胡椒

    离开学只有最后一天了,得要干点什么好,我起床后猛然想到。我左顾右盼,大家好像都很闲。看着厨房,发现厨房胡椒瓶的胡...

  • 很高兴遇见你(第十三章)

    小闲看到他的时候他正要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可口可乐。 “卧槽,榜哥?”小闲不确定的对着他的背影喊。背对着小闲的他...

  • 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唐诗里的快意人生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而酒是诗人的最爱,用“诗酒人生”来形容唐朝文人的生活十分贴切。“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三杯传草圣...

  • 彩虹花晨读之《夏夜宿直》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再次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时,孩子们已经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说唐诗里的“胡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wl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