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一开始在认知的层面,你可能会理解这些不是你的错,可是你内心的孩子仍然背负着内疚。你的感受需要时间,才能慢慢适应你新的认知。
看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可以觉察到自己正处于里面提到的某些阶段或已经走过了某些阶段,于是在这些描述中会将自我经历进行对应和验证。
这句话让我想起之前写的《增加而不是改变》中我提到的“意识里的石头”和“潜意识里的气压”。以前以为,只是自己刚好读到的文字让我释放了潜意识里的气压,但这里告诉我,这本来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感受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自己的认知,潜意识也同样需要时间来适应意识。而现在的我,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在我不曾觉察的时候,自己已经在改变了。
纠结于是否故意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重要的是结果。失职的父母造成了伤害无关乎他们是否故意,他们需要对自己造成的结果负责。
我想这种态度不仅应该用在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也同样可以用于处理亲密关系上。类似的观点,我在回顾上段恋爱的时候就有想到。如果一再用对方出发点的“好”来让自己去理解去原谅,换来的只会是为难自己、不重视自己。
管理愤怒的方式:
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无关对错,只是一种感受。它属于你,是你人性的一部分。
愤怒也是一个信号,给你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权力正在被战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有人关心你的需求等等。
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变。
2、表达出你的愤怒(不一定是直接对当事人)
3、增加运动量
4、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5、把愤想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如何看待愤怒这种情绪,这一点我也看过类似的观点,这里的表述方式看上去有些冠冕堂皇,如果是以前的我来看,可能会不甚在意,尤其是2和3,可能只会觉得说的都是些无关痛养的话。而有了一些之前的铺垫,看这些内容才明白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
那么应该注意,在表述的时候怎么做到词可达意。
悲伤是人在面对失去时的正常、必要的反应。
“失去”并不一定是生命的逝去。还可以是:失去对自我的感知;失去安全感;失去信任;失去快乐和积极性;失去充满慈爱、令人尊敬的父母;失去童年;失去天真;失去爱。
悲伤也有开端、中段和结尾,我们必须一步步经历这些阶段。如果你试图避免悲伤,悲任将会永远伴随你,阻碍你得到快乐。
学会接纳,正视,经历悲伤。
对自己好一点,就好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
对自己负责:
将责任于父母,并不是让你将自损行为的责任全部一脚踢开,也不是鼓励你抱怨“全是他俩们错”。将童年的自己身上的责任免除,并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的自己的全部责任。
要提醒自己,是理解和释放幼年的自己,而不是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总是依赖外界来改变。
当你努力时,会遇到困难,你会退回到过去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中,甚主可能会决定放弃。不要灰心丧气。其实这些挫折都应该在你的意料之中。
恢复是一个过程,注定不会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