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戒学堂IP营第三季打卡第9天,1587字,累计14465字。(1月1日第1天打卡)
周末的闲暇时光,饮茶看书,惬意舒适。有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踏实感。
突然想听音乐,给身心做一个SPA。于是,兴冲冲开始搜索自己喜欢的一名女歌手,想听听老歌。
这位女歌手的每一首歌,都隐含禅意,意境幽远,引人深思,我都非常喜欢。好像很长时间以来,我习惯于只听她的歌曲。
随手点开的居然是一首MV。收听推荐排在第一名,点击量非常高。心思稍有迟疑,想要立刻关掉视频的手顿住。
我喜欢听音乐,但不想被无关的点缀破坏氛围。
手指尚未触屏,音乐声已经响起,悠扬的古筝,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把我拉进神奇的音乐世界。
突然好奇心起,想看看这个视频拍摄得怎么样。喜欢禅乐的人,应该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和审美。
视频的拍摄地点是一个非常清幽的风景区,符合乐曲的整体风格,配上摄人心魄的吟唱,有一种相得益彰、互相增色的和谐美感。
风景,因乐曲更加引人入胜。乐曲,因风景更显意味深长。
禅意幽深,曲高和寡,竟带有一种不可言说、说禅悟道的意境。
我有些沉醉,庆幸自己没有关掉视频。
然而下一秒,我却被深深震惊,心情也瞬间变得糟糕。
竹林深处,款款走来一个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的女子,画面顿时出现一种五毛钱特效的廉价和违和感。
如同窗台上艳俗夺目的假花,虽然开得摇曳生姿,却没有一点美感可言。
这是神马操作?我心中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一种像是发现饭菜中有苍蝇尸体的不适感涌上心头。
我暗暗猜想,这个视频应该是一个男导演的杰作,而且是一个眼光和欣赏水平非常一般的男导演。可惜了这么好的音乐,生生被贬了身价,降了档次。
也有些后悔自己的犹疑,破坏了欣赏音乐的心情。
浓妆艳抹,让一个女子看上去充满风尘和沧桑,不知道这样的即视感,有什么审美可言。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男人喜欢这种表面过度粉饰矫揉造作,更不明白为什么女人会因为男人的喜欢,而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如同鬼魅。
退而求其次,浓妆艳抹勉强可以忍受。毕竟为了拍摄效果,化妆也无可厚非,古语中也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说法。
只是这搔首弄姿地做派着实让人无法接受。如果剧中人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哪怕是故作深沉,假装思考,都能让人产生一丝遐想,从而屏蔽掉观看视频的不适。
然而她偏偏各种扭捏作态,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中,进行着自以为是的表演。
这样清新脱俗的音乐,配上如此一个俗不可耐的表演,瞬间让人到了胃口,连带听音乐的心情也丧失殆尽。
果断关掉视频,放弃噪音侵扰,享受读书的乐趣。
然而思绪被无端扰乱,总有各种念头飘进脑海。
最先涌入脑海的,竟然是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三仙姑的片段:“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驴粪蛋上下上了霜”,我默念着这句话,感慨作者描写得精准。联想起刚才视频中的画面,想起剧中女子重妆之下的如同带着面具的脸,突然有些想笑,心情竟莫名好了起来。
生活中,我们总喜欢做些过犹不及的事情。原本想锦上添花、做得尽善尽美,却往往画蛇添足、破坏了最初的美感。
想起我们小的时候,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挨个给小朋友化妆。
我们一个个怀着激动的心情排队等候,老师们则宛如大师一般在我们的脸上涂涂画画。
不记得那时候表演了什么节目,留在脑海中的,唯有浓重的油彩味道,还有那协调一致的酡红脸蛋、大红嘴唇,粗黑的眉毛、以及厚厚的粉底。
偶尔翻起以前的老照片,看着小小的我们被老师画得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的脸,感觉我们全都像是小丑演员。
其实那时候纯属让小孩子娱乐的表演,没有录像,观看者基本都是家长和极少的学校领导,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非要把纯真的孩子画得那般夸张,好像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要表演节目一样。
化妆的油彩非常难洗掉,味道好像渗入了皮肤,萦绕在鼻息间,至今挥散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