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着读书群在看《不公平优势》一书(2021年英国年度商业图书),内容不多也不复杂,比较通俗易懂。在没看这本书以前,一说起“不公平优势”,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歪门邪道”,以为书里讲的是跟厚黑学类似的东西。
作者应该也预见到了我们对“不公平”这个词比较敏感,为了避免被误解,他在引言部分就指出所谓“不公平优势”,并不是指不道德或者非法的优势(尽管他相信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诸多这样的优势),而是一个人在竞争中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优势,不容易被复制或者被购买。
并且这种优势是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来的,比如出生地、认识的人、拥有的金钱,也可能是个人的兴趣、技能、天赋或者专长,还可能是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者具有接触到某位关键人物的能力,又或者在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建立自己公司的能力。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实现个人跃迁的同时,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他们是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传授成功创业的经验。
我虽然刚读完书的第一部分,对“不公平优势”的认识已经从贬义词过渡到中性词,估计把书读完的话,它就应该是个褒义词了。所以趁现在还没有完全被作者“洗脑”,我想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不公平优势”,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非常隐晦,但都让人无奈又心塞。
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某著名大学的投毒案,案情并不复杂,犯罪嫌疑人也不锁定,但就因为关键证据缺失、嫌疑人身份特殊,凶手到现在都逍遥法外。那位被广大网友口诛笔伐的“真凶”,正是利用了学校监管不严、家庭背景显赫这些“不公平优势”,才如此有底气、有胆量,不惜铤而走险,多次投毒,一心想置室友于死地。
又比如那些居心不良的传销组织,利用信息不对称、老年人认知退化、监管部门不作为这些“不公平优势”,打着关心老年人健康的幌子,向他们推销各种养生保健用品,以赚取高额利润。在传销人员的降维打击下,老年人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摆布,不得不遭受金钱、健康方面的双重损失。
再比如在某些喜欢务虚的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很容易受到排挤,不管是评优选先,还是晋级升职,都沾不上边。只有那些表现欲强、能写会说的人,最能得到领导青睐,不仅评什么奖都有份,还能提前晋级和破格提拔。
与默默无闻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那些擅长写官样文章、高调做事的人就具有让领导喜欢的“不公平优势”,顺利走上了“写而优则仕”的康庄大道。
前两个例子中的“不公平优势”还算比较明显,一个利用优势逃脱法律制裁,一个利用优势谋财害命。而最后一个例子中的“不公平优势”则比较隐晦,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努力满足领导的虚荣心,为领导长脸;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擅长与领导对齐颗粒度,让领导安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或明或暗的“不公平优势”不胜枚举,大到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小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分配,都能看到它们在发挥作用。就连上个月读过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也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比较各族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公平优势”。
做批评者易,做建设者难。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要么抱怨社会不公平,要么夸大或者否定竞争者的优势,唯独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利用自己的“不公平优势”去破除不公平的魔咒,毕竟只有用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