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早上,我拉着行李箱走进车站大厅,看着身边人来人往,拎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忙地走过时,我才意识到,可以睡到自然醒,什么都不用担心,无所顾忌大吃大喝的日子已经结束。
回到北京后,我就要再次变成那个一切靠自己,独当一面的大人了。
回想起这短暂的春节假期,我觉得像是做梦一般。
今年“放开”后,大家积攒三年的思乡之情得以释放,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元旦过后,就早早回到家中等待过年。
而我,则是一进入腊月,就迫不及待查看车票,人在北京坐着,心早已飞回家乡。
购买车票还算顺利,学生提前放假,大批人提前回家,少了很多“竞争对手”,对于在外漂泊的我们来说,家,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春节前的这几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准备各种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的食材,而我也总会在第一时间替客人们尝尝鲜。
爸爸买了两斤牛肉,会在晚饭时切下来几片放进我的碗里;妈妈买了五斤大骨头,会在熬好之后递给我一个过过瘾,刚出锅的红薯丸子、肉丸子也都会顺势盛一小碗给我打牙祭。
填饱了肚子,当然也免不了出出力,家中的玻璃、门框、地板都需要清理一遍,还要买一些盆栽、彩灯、贴纸装扮一番,看起来像是过年的样子才行。
这种大家一起为新年的到来,而忙碌着的情形,真叫人开心。
大年初一,停滞了三年走街串巷的拜年,也在燃放的鞭炮声中,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我也久违地起五更,穿新衣,吃饺子,跟随家人热热闹闹地出门拜年。
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昂首阔步,与每个碰面的人互相恭喜;恍惚间,我想起了北京工作日的早上,匆忙洗漱穿衣,在路上边快步疾走边啃着刚买的包子,大街上人们形色匆匆,只顾低头走自己的路。
相似的时间,相似的人群,只因为是春节,人们的状态就截然不同,我一时间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我们真实的模样。
梦还在继续。
从初一到初五,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变着法子吃各种好吃的,酣畅淋漓玩各种好玩的,大家好像都陷入了一种狂欢。
什么房贷、车贷、辞职找工作等糟心事,都会被一句“大过年的”搪塞过去,人们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桃花源中。
假期中,除了走亲访友,我还特意陪父母去爬了一次山,一家人登高望远,为新的一年祈福。
又是一年,父母的体力明显下降,几十级台阶,要停下来休息两三次,我跟着父母走走停停。
回头催促他们快点的时候,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我想起小时候,他们健步如飞,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可现在,我已经能够轻易甩开他们好远。
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哪也不去,就在家里待着。和妈妈一块准备午饭,陪爸爸下几盘象棋,跟爷爷唠唠家常,安安静静地度过这平淡而又珍贵的时刻。
毕竟,这才是我春节回家团聚的意义。
下高铁后,我拍了一张北京西站的照片发在家庭群里,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妈妈发来消息问:“回到宿舍了吗?”
是的,父母不会把我在外租的房子称为家,无论我在外过得好与不好,是租房子还是买房子,在他们的认知中,那永远不是家,不是我的家。
所以我报平安的时候也总是刻意忽略这个字,只是说“我到了”。
妈妈接着发:“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爸爸紧跟其后:“祝你一切顺利。”
梦醒了。
(不知道大家对于春节的印象是怎样的,过年期间我也会有很多糟心事,但是当假期结束,坐上返京的高铁后,关于春节,我的记忆就被自动美化了。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每年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回家,与家人团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