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初升的太阳我们何以会感到如此欣喜?那普照大地的阳光何以会让我们充满生活的幸福?天空是蔚蓝的,田野是碧绿的,房舍是洁白的;我们愉悦的双眼畅饮这些鲜艳的色彩,又把它化为我们心灵的欢乐。于是,我们萌生出强烈的欲望,想尽情地舞蹈、奔跑、歌唱,体味精神上的愉快,内心博大的爱;我们简直想拥抱着太阳吻它一下。”
这是莫迫桑短篇小说《瞎子》的开篇一段,描写了双眼带给人的幸福之感,它就这么随着文字扑面而来,击到心底。双眼给了人整个的世界,会让人感觉到有这双眼就已经具备了所有幸福的前提。倘若你读完整个故事,也许你会有一种特别夸张的对比感觉。
因为故事里讲了一个没有双眼的瞎子......
作者笔下的瞎子是诺曼底农场主的儿子,被周围的人当做空气一样对待。不,不是空气,是不该活在世上的废物。父母在世时,有父母的照应,日子总是还过得去。虽然父母也并不怎么疼爱他,终究能吃好穿好,又不被欺凌。
父母去世以后,瞎子被其中的一个姐姐收养。父母给他留下的一份遗产,就此被姐夫霸占。瞎子的命运急转直下。
“求求您,行个好吧。”他被要求去乞讨,却几个月也讨不来一个苏比。
他被姐夫毒打,也被别人任意当玩乐打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558/d70e2b6ba4e53d60.jpg)
因为乞讨,人们对他的憎恶越来越强烈。终于在一年冬天,积雪覆盖、天寒地冻,他仍然被赶出了家门乞讨时,遭了难。他跌入沟里,虽然想找到一个人家,却始终一声不吭。最终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原野中被大雪覆盖。
一些天以后,冬天还未结束,有人看见一群乌鸦像雨点似的来来回回扑向同一个地方,发现那是瞎子的尸体,它已经支离破碎。
非常短的一篇小说,我没去数,应该超不过四千字。读完之后,我的心情特别沉重。可引得我放不下的原因不是他死去,而是作者描述的关于瞎子对周围人那般待自己的反应,以及他在周围人眼里的存在价值:
他遭到辱骂时总是毫无反应;他是那么隐忍,别人甚至无法知道他是否感觉到挨了骂。他从来没有尝到过疼爱的滋味,母亲不喜欢他,对他总是有点儿凶巴巴的。因为在农村,没有用就等于有害,母鸡会把它们中间有残疾的啄死;必要时乡人也完全会这样干。
他想活着,可是他不懂得怎么求救。他有喜怒哀乐,可是人们认为他没有,或者不在乎他有没有。他临死前,在找活路,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死才是他唯一的归路。
记得当时我急得去问一个人:“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瞎子不这么死掉,让他活下去?”
那人想了想回我:“就为他找个有绝世武功的师傅,在深山里教会他绝世武功,免得他受人欺凌。”
不管回答我的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只是在开玩笑。我认真地去想了想,这个办法还真行。
瞎子都练绝世武功了,还有什么不行的呢?可是,我没有绝世武功,我想救那瞎子,而且我发现,有时,我自己就是那个瞎子。
那,我怎么救他,或者说,我怎么救自己呢?
他连求救都不会时,孤独地死亡是他唯一的出路。
记得前几年读过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写的。我对其中一段记忆犹新,大致意思是:习惯于贫穷的人,倘若得到了一些救助,他更多的可能是用这救助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面包、花生等吃食,却想不到用这些钱,让孩子读书。
在事件报道上经常看到父母因为各种理由,把孩子“放弃”。有多少父母给到孩子吃穿,却唯独没有给到这些可爱的天使们最需要的爱,没有让他们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没有教他们学会学习,没有教他们如何与他人交际,甚至没有教他们学会遇到困难时求救。
除了绝世武功,还有哪些路能让“瞎子”不受欺凌?让他也幸福地活下去呢?
按耐不住,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便格外尽心地来想这个问题。
如果他是我的宝贝呢?
那我首先就去了解他有没有机会装上能看得见世界的眼睛。倘若能替换,我想换一只眼睛给他,这样我有一只眼睛看世界,他也有一只。倘若能装上动物的眼睛,使他能看得见世界,我也会去做。或者,倘若能有离开人世的人,愿意捐献眼睛给他。
倘若装眼睛无法实现呢?我要教会他用耳朵听世界,把他的耳朵锻磨炼出来。让他听各种声音,让他学会用手去触摸,用心感受,让他拥有情绪。我将把这个世界描绘给他,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
我还要让他有机会到普通人的学校里去读书,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或者,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不读大学,但他总要有一技之长。
我还要教给他自信,教给他勇敢,让他学会保护自己。也教给他友善,我愿意他以自己的能力适时地帮助他人。
我但愿,在他成人以后,有姑娘爱他,那姑娘和他一样拥有明澈的心。最好,有一双纯净的眼睛,这样他们俩个可以有一双眼睛看世界。
我想,这就是我让他活下去的办法。
我告诉自己,要拥有一颗同情心。因为我虽然不瞎,好多时候也看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558/1a96f93d379dfb2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