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语言孤独

作者: 海风吹来的橙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7:41 被阅读30次

    书名:《孤独六讲》
    作者:蒋勋
    时间:阅读于2018年06月01日
    【语言孤独】
    摘要
    【沟通中“未定义”的部分很重要,给了互相理解的空间和可能】
    听“不同的声音”和听“听不懂的声音”,都是相当有趣的事情。
    宁波老太太说宁波话,法国老太太说法文,两个人说了很久很久,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误会----也没有机会误会,这是我第一次思考到,共同的语言是误会的开始。我们会和人吵架,觉得对方听不懂自己的心事,都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

    【流于形式的外在至上导致语言的本末倒置】
    有参加过论文口试的人就会知道,口试委员所关心的往往是论文的索引,参考资料,而不是论文中你最引以为豪的创意。这又是一种荒谬,一切都是很外在的,包括语言,变成一种外在的模式符号,其内在的本质完全被遗忘。

    【语言的优美和准确性,本就相悖】
    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而不美,所以不会有人说《六法全书》很美,却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

    【举例:宋江借助语言打败孤独】
    宋江又问:“大姐,你白天都在做什么?”
    阎惜娇答:“我干什么?我左手拿了一个蒜瓣,右手拿一杯凉水,我咬一口蒜瓣喝一口凉水,咬一口蒜瓣喝一口凉水,从东边走到西边,从西边走到东边......”

    这部小说就是把语言玩的这么巧妙。想想看,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用了多少像这样的语言?有的时候你其实不是想问什么,而是要打破一种孤独感或是冷漠,就会用语言一直讲话。

    【沟通的开端】
    语言本来就是两面的刀,存在一种吊诡:一方面在传达,一方面又在造成传达的障碍。所以最好的文学就是在语言的精确度里制造语言的暧昧。
    这种暧昧就像你在心情茫然时到庙里抽了一只签,你很希望这支签会告诉你应不应该继续交往,要不要投资,可是签文绝不会告诉你应该,不应该,会或不会,而是给你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我想说的是一种语言上的孤独,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当语言具有不可沟通性的时候,也就是语言不再是以习惯的模式出现,不再如机关枪,如炒豆子一样,而是一个声音,承载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的时候,才是语言的本质。

    「读后感」
    第二章语言孤独,在章节一【情欲孤独】的基础上,从孤独的角度解读语言。

    语言本是一件沟通的工具,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过于依赖语言的预设性定义。很多矛盾的起源都是“我以为对方能够懂我”。

    我们之所以这样想,因为我们与沟通对象大多成长于统一语言环境体系下,理所当然的觉得对方“能听懂,能明白”。书中举了宁波老太太与法国老太太沟通的例子,就是在向读者展示这样一种小概率场景,摈除了“你能懂我”的心里前提下,沟通仍然可以进行。

    作者由此意识到,共同的语言是误会的开始。我们会和人吵架,觉得对方听不懂自己的心事,都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

    为什么用于沟通的语言会引导我们走向误会呢?因为生活中我们往往注重形式上的正确无误,却忽略了语言的本质。

    大学毕业答辩的时候,无论你的毕业设计做的质量如何,导师们往往在word字距,页眉,格式是否按照上一届的要求这些繁琐的规定中将你的成果打回数遍,等你将一份漂亮到格式毫无差错的报告递交给导师,想必你已经忘记了你的毕业设计初衷。站在答辩讲台上的,满脑子的页眉页脚校名抬头批注。

    过分流于形式注定导致本末倒置。

    因为语言的魅力,本就在其的暧昧不定性。过于强调标准化形式化,那我们日常交流就会像法庭上打官司一般,每说一句话都要滴水不漏,严谨至极的交流,想想都要命。

    人们为什么喜欢占卜与测试?因为答案总是一句看似不好不坏,可以任由求签者解读的话。语言暧昧又含糊不定给了他们最大的解读自由度,用来做自自我心理暗示,再好不多了。

    文学作品正是在语言的精确度里制造了语言的暧昧,所以好的作品评价可以千人千面,同一句话作者讲出来,万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印证。而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写标语,做无意义的无脑吟诵。无论何时,千万要警惕,如果耳旁只有一种声音,那是非常危险的。

    宋江和老婆的对话,是典型的“使用语言”而不是“理解语言”,为了讲话而讲话,语言失去了固有的功能,成了缓解尴尬的特效药。我们日常生活中,多的是这种使用场景。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像宋江一样,盯着手拿“水杯”的老婆问:“你拿的是什么”?
    明知而顾问,这并不是沟通,而是用语言去掩饰心理的不适。
    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用语言,而不是理解语言。这种错误的用法也让语言越来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作者的结论颇有种张无忌学太极拳的意味。认为当语言不具有沟通性时,语言才开始有沟通的可能。也许正所谓不破不立,语言沟通性的开端,正在于不以习惯的模式出现,当我们将注意力从
    “那个人说了什么“转向”那个人想表达什么“,当一句话可以承载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就可以突破表达的束缚,解除语言上的孤独。

    人总说知音难觅,这世上倾听者本就不多,能懂你者又有几何?欲寻知己,首先要能听懂对方在讲什么。在这个本就相悖的追寻过程中,你得到的远比看到多。

    而语言孤独的珍贵大概就在于此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六讲》-语言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i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