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物致知》

作者: 公子小白ahan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6:38 被阅读0次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格物致知”这个概念从提出(春秋时期)到现在,争议不断。自东汉时期至如今,经历历朝历代,对这个概念的解读儒家就有七十二家之多。听上去让人匪夷所思,儒家虽然门派众多,自夫子之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却没有一派对这个概念留下只言片语,以致后人对这个概念众说纷纭。对于这个概念的解读,个人更倾向于成书于嘉庆年间《全唐文》中的解读,《全唐文》六百三十七卷解释如下:

曰:“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

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用现代文解释,大概意思就是:了解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这样才不会被眼前事物迷惑,不被迷惑心就不会乱,心不乱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条“道”,“格物致知”则是入“道”的必经之“门”。平天下的前提是治国,治国的前提是齐家,齐家的前提是修身,而修身的前提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修心”。心不乱,则不会迷惑,不迷惑,才能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才能去实现远大的目标。

从中可以看出,“格物致知”中的“格物”是指对道家提出“道”的概念的认识和运用。道家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儒家认为,只有了解了“道”——儒家称“格物”,人才知道怎么去应对事物,不会迷惑慌乱。

儒家思想很多出自道家,这不是瞎掰,“孔子问礼”这件事《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老子传.仲尼弟子列传》和众多先秦古籍中有过记载,如《庄子.天道篇》,包括儒家的《礼记》和《论语》都记载过。尤其是秦朝时期的《吕氏春秋.当染篇》中直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而不是儒家所言的向老子“问礼”。《吕氏春秋》成书的时候曾布告天下,如能改动一字,赏钱千金,说明这本书所记载的事应不是虚的。

儒家思想很多出自道家,这两家理当应该走的很近而不是对立才对,为什么会走向对立面?其实在孔子时期,儒道两家还没闹隔阂,孔子在很多场合都称赞过老子。到了汉武帝时期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这一“政府行为”,道家地位开始下降。到了东汉朝时期,道家弟子张道陵创立了“天师道”,称老子为“太上老君”,神话老聃(老子),人为的拔高了老子的地位。人为提高自己的形象无形中贬低别人,引起诸家不满,包括儒家。至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成为一只反政府武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这次动乱被镇压后,道教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老庄的道家虽然不同于后人创立的道教,但道教都是建立在老庄之学上,道家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这次事件也使道家蒙羞。儒家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天下名教”,而道家却有“反政府”之嫌,以此儒道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这也许是后世儒人不愿过多解释“格物致知”这个概念出处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 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

  • 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

    近日在《中国文化常识全知道》中看了“格物致知”的简单介绍: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原是作为诚意、正心、...

  • 知行025——格物致知,学撒网打鱼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其实就是某个事物的方法论,这是我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详情可参阅《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论历史和当下对“格物致知”的误解

    论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索事物来发现事物中蕴含的道理。 有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为了更好的了解牛,就需要...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30)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

  • 周末时光,体悟经典

    李树森老师言,学习中医不能脱离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觉悟的唯一正确选择!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曾在《格致余论》序言中写...

  • 传习录第13

    论格物致知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先生说,我所倡导的格...

  • 如何修身

    儒家修身方法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基础,诚意正心是结果。格物致知就是修...

  • 心想生: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01 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很多人认为“格物致知”是处理情绪的,“格物致知”只是个观察,“格物致知”只是在“觉”。...

  • 格物致知iOS类与对象

    格物致知iOS类与对象 格物致知iOS类与对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k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