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成长
只有一种束缚: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自察者。

只有一种束缚: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自察者。

作者: 同道心灵梁军 | 来源:发表于2021-06-14 07:51 被阅读0次

OSHO

经典说: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你的束缚在于: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

这段经文非常重要。细致地理解每一个词。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通常我们透过别人的看法来感知我们的生命。我们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一面镜子。我们忘记了观察主体,变成了观察对象。

这是自然的。一个孩子出生了,他对自己一无所知。只有通过别人的看法,他才知道他是谁。你看不到自己的脸,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到。当你看镜子里的自己,你就成了观察对象,你不再是观察主体。你对自己知道多少呢?就和镜子反映出来的一样多。

母亲说:「我的孩子很漂亮」,孩子就认为他漂亮。学校的老师说:「你很聪明」,你就相信自己聪明。如果有人辱骂你,有人批评你,它会渗透到你内心深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混乱,因为它由许多声音组成——许多冲突的声音。一个人说你漂亮,另一个人说:「你漂亮?也不照照镜子!」两个声音都被听取,于是分裂产生了。一个人说你聪明,另一个人说:「我从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两个声音都被听取、被收集。一种极大的不安出现了,一种深层的分裂被制造出来。

这就是你不太确定你到底是谁的原因。你收集了一大堆看法。你照过许多面镜子,每面镜子都给你不同的信息。镜子其实没有关于你的信息,那些信息和他们自己有关。

你肯定照过各式各样的镜子,在有的镜子里你变高了,在有的镜子里你变胖了,在有的镜子里你无比美丽,在有的镜子里你奇丑无比。镜子里的映象并不属于你,反射是镜子的本性。

冲突的看法一直在累积。你开始相信你就是这些看法的集合。所以你一直感到不安,感到害怕。这种对公众看法的恐惧多么深入!「万一别人认为我不好怎么办?万一他们认为我是个傻瓜怎么办?万一他们觉得我不道德怎么办?」我们变得焦虑,因为我们依据别人塑造了我们的生命。

葛吉夫经常对他的门徒说:「如果你想了解你的灵魂,你必须抛开别人。」他是对的。古往今来大师们一直这样说。如果你想了解自己,你必须停止从别人的眼中寻找你的形象。

在我看来,许多求道者、真理探索者离开社会并不是因为呆在社会里不能知晓真理,而是因为活在社会里很难了解真实的自己。在这里人们不停给出你是什么人的回馈。不管你是否需要,关于你的形象一直从四面八方涌来。慢慢地,我们就开始活成这些形象。

人们为大众而生,人们为大众而死。

别人说的变得非常重要,你甚至不再追问你是谁。你收集别人说的话,制作出你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必然是不稳定的,因为人们的看法一直在改变。不仅他们的看法一直在变,他们的依据也一直在变。

有人对你说:「你是个非常好的人。」这不过是奉承。谁认为你是个好人呢?在这里,没人会认为除了自己还有好人。想想你自己:你认为别人是好人吗?有时候你不得不这样说。因为有需要,有各种现实问题,你必须言不由衷——把一个坏人说成好人,夸一个难看的人长得漂亮。你必须阿谀奉承。这就是为什么奉承这么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掉进奉承的陷阱?即使你对最愚蠢的人说他是个天才,他也不会否认,因为他对自己一无所知。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所以看法不断在改变。一个人说好看,另一个人说难看。一个人说好,另一个人说不好——这些看法一直在累积。在这些彼此对立的看法的基础上,你塑造了你的存在。你坐在一辆被拉往各个方向的牛车上,牛车的车轮同时往各个方向移动。你整个人都感到疲惫。你只是被拖着走,什么地方也到不了。你寸步难行。

今天的第一句经文说: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

个人是观察主体,并不是观察对象。

有三种类型的人。那些变成观察对象,变成展示者(performers)的人——他们处于最深的黑暗之中……第二种是那些变成观察者(spectators)的人。他们比第一种人要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三种是那些变成自察者的人。理解这三者的区别是有益的。

当你变成观察对象,你就变成一样东西,你失去了你的灵魂。很难在一个zhengzhi领袖的内在发现灵魂。很难在一个演员的内在发现灵魂。他变成了一个观察对象,这成了他活着的目的。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取悦人们:怎么看起来不错、看起来漂亮、看起来卓越。这并不是追求卓越,这只是追求看起来卓越。一个变成观察对象的人会变得虚伪。他的脸上戴着面具。他外表光鲜亮丽,内在腐败不堪。

第二种是那些成为观察者的人。他们是广大的群众。自然,第一种人需要第二种人,否则怎么成为展示者呢?有人成为大师,他需要一群人为他鼓掌欢呼。他们之间高度和谐。一个领导者需要追随者。如果有人跳舞,观众是需要的。如果有人唱歌,听众是需要的。所以,有展示者就有观看者。大多数人都是观众。

西方的心理学家非常担心,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当观众。他们看电影、听广播,在电视机前面一坐好几个小时。在美国,每个人平均每天要看6小时电视。如果有足球赛,他们观看;如果有摔跤比赛,他们观看;有棒球赛或奥运会,他们也观看。他们变成只是观察者,在道路两边观看:生活的游行队伍经过,你们一直在观看。

有的人加入这个行列。那更加困难,有激烈的竞争。加入这个行列没有那么容易。需要拼搏奋斗,需要积极进取。但游行队伍也需要观众来观看。他们夹道观看。没有了他们,游行队伍也会消失。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追随者到场,领导者们会怎么样呢?一个人高喊口号,他们会看上去像大白痴和神经病。观众是需要的,群众是需要的,那样即使疯狂看上去也是正常的。想想一场正在进行的比赛没人去观看,那场比赛会是死气沉沉的。比赛的乐趣并不在于比赛本身,而是有无数人聚在一起观看它。

人类很奇葩!人们甚至去看赛马。整个戈雷岗公园(Koregaon Park)都是赛马爱好者。非常奇怪——没有马会去看人类赛跑。但人类会去观看马和马赛跑。人类已经堕落得连马都不如。

生命被用来观看,只是观看。都是旁观者……你不去做爱,你去看电影里做爱。你不去跳舞,你去看别人跳舞。你不去唱歌,你去听别人唱歌。如果你的生命变得颓废、你失去了所有的活力有什么奇怪呢?你的生活里没有能量的运动和流动。你像具尸体一样坐着。你的主要功能就是持续观看。有人一直展示,你就一直观赏。这两种人充斥着这个世界,他们相互绑定。

心理学家说每种疾病都有两极。有一种人心理学家称之为受虐狂,他们享受被虐。另一种人心理学家称之为虐待狂,他们享受虐人。两种人都需要。所以当这两种人相遇,那是一个非常欢乐的场面。

心理学家说你无法找到比丈夫是虐待狂妻子是受虐狂更般配的夫妻。妻子享受被虐,丈夫享受虐人——天生一对!一个人失明了,另一个人很难看——简直是绝配。每种疾病都有两极。展示者与观看者是同一种疾病的两极。通常女人喜欢被观看,男人喜欢观看。用心理学术语就是女人是展示者,她们的兴趣在于炫耀。

有一次毛拉·那斯鲁丁在拍苍蝇。周围有很多苍蝇,他的老婆让他赶走它们。他站在一面镜子附近拍它们。他说:「看呀,这里有两只女苍蝇。」

他老婆说:「太过份了!——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回答:「它们在镜子前面呆了一小时了——肯定是女的。男的站在镜子前面干什么?」

女人的生活离不开镜子。看到一面镜子,她们就好像被磁铁吸引过去。她们整个一生都花在上面:试衣服,试首饰,梳妆打扮。奇妙的事情就是当这个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出去,如果有人捏她,她就会生气!如果有人骚扰她,她会不高兴——但这么精心的准备就是为了挑逗,为了引发骚扰,否则何必呢?女人并不介意在丈夫面前的穿著。在丈夫面前,她们是标准的老妖婆,因为跟丈夫之间的「追求与引诱」游戏早就停止了。但如果她要出门,她就会花很长时间准备。她要获得观众,她要登上舞台。

心理学家说男人是个窥视者。他的整个焦点和兴趣都在于观看。女人对观看没有兴趣,她的兴趣在于展示自己。所以男人和女人是天生一对。疾病的两极共生共存。两种状态都是病态的。

八曲仙人说人的本性是一个自观者、自察者。它既不是展示者,也不是观察者。

永远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许多次我都看到人们犯这种错误:他们以为他们成了自察者,其实他们是成了观察者。这两个词有本质上的区别。字典里也许体现不出这种区别。在字典里,自察者和观察者也许是同样的意思。但在生命的字典里,它们有极大的不同。

观察者看的是别人。自察者看的是自身。

当你关注客体,你就是一个观察者;

当你关注主体,你就是一个自察者。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区分,它非常根本。

当你关注客体而忘了自己,你就是一个观察者。

当所有的关注对象都离去,只有你在——只剩下觉醒、警醒——你就是一个自察者。

当你是个观察者,你变得毫无知觉。你彻底忘了自己,你的注意力陷在那里。你去看电影,有3、4个小时你忘了自己,你甚至不记得你是谁。你忘掉了所有的焦虑与烦恼。所以大家都奔到那里。生活里有太多烦恼、焦虑与麻烦,一种遗忘的方法是需要的。人们变得非常专心。只有在电影院他们才能全神贯注。他们观看……其实银幕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光和影,但人们全神贯注。他们忘掉了他们的疾病、烦恼、老年,即使死亡来临,他们也会忘记。

但是记住,在电影院你并没有成为一个自察者,你只是成了一个观察者。你忘记了自己,你不记得你是谁。你失去了所有观察自己内在的能量记忆。你停留在你前面的客体上,你完全沉浸在里面。

成为一个观察者是一种自我遗忘。成为一个自察者意味着现在所有的观察对象都消失了。银幕是空的,上面没有影像活动。不再有思想,不再有语言,银幕上什么也没有,空空的一片白色。不再有观察对象,只剩下观察主体。现在你切换到了观者层面。你成为了自察者。

展示者与观察者:人类分为这两种类型。非常难得才有一个自察者诞生:一个八曲仙人,一个克里虚那,一个马哈维亚,一个佛陀……一个人觉醒成为自察者是非常罕见的。

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

这句经文的美丽之处在于一旦你成为自察者,你就知道那个自察者只有一个,没有很多。观察对象有很多,观察者有很多。数目众多是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本性,它是一张谎言之网。自察者只有一个。

举个例子:月亮出来了,一轮满月。在河水里、水坑里、池塘里、大海里、小溪里——它都被倒映出来。如果你走遍地球去数所有的倒影,你将会数不过来。月亮是一个,倒影有无数。自察者是一个,展示者有许多,观察者有许多。他们只是倒影,他们是影子。

当一个人不再充当展示者或观察者,他没有要展示或被瞩目的欲望,他没有观看的欲望,当他了解到观看与展示是虚幻的陷阱,他不再感兴趣,他就达成了不执着,他摆脱了欲望。现在你不再渴望别人说你是美丽的、说你是个好人、说你是善良的。如果你内心希望人们认为你是善良的,那就要知道你依然被困在同样的旧罗网里。如果你心里希望人们知道你是虔诚的,你就还困在同一张网里。世间依然与你同在。它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但还是同样的陷阱。旧模式还在继续。

通过观察你会得到什么?你已经见识了太多。你得到了什么呢?通过展示你会得到什么?谁能对你的展示给出真实的回馈呢?

把这两者放到一旁,把这种二元性放到一边。切换到自察者,一个人就会发现它是唯一。这轮满月是唯一的。在那些池塘、湖水里,它看上去有很多。它们是不同的镜子,所以看上去有很多个月亮。

我听说一个国王建了一所宫殿,整个宫殿里都是镜子。他在里面装满镜子,做成了一个镜子宫殿。一次有一只狗——国王亲自养的狗——晚上被关在里面。它不小心被留在了里面。你可以理解狗的条件反射——就和人类一样。它看到四周除了狗还是狗。每个镜子里都有一条狗。它大声吠叫,然后就崩溃了!

当一个人恐惧,他就想让别人恐惧。他以为如果别人也害怕,他的恐惧就会减少。

那条狗吠叫,但因为那里只有镜子,结果就是无数个镜子里的无数条狗吠回来。叫声回到它身上,都是它自己的回声。它吠了一晚上,它跑来跑去,撞向镜子,被自己的血淹没。那里没有别的狗,就它一条狗。早晨人们发现它死了,遍地都是血迹。它的故事就是人类的故事。

这里没有别人。别人并不存在。

无论谁存在,都是唯一存在。

在这里只有「一」存在。不过在你把握到你内在的唯一性之前,你不会明白这一点。

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八曲仙人说:其实你是解脱的。不要认为这只是假想。人非常奇怪:他认为世间是真实的,而这些对真理的陈述是虚幻的。他认为不幸是真实的,如果一道幸福之光降临,他就认为那是一个梦,是个假像。

人们来见我,他们说:「我们感到非常喜悦,但会立刻怀疑说也许这是幻觉。」他们悲惨地生活了无数世,已经不再相信喜悦是可能的。喜悦开始变得不大可能。他们非常习惯于悲伤、不幸,他们非常熟悉生活的荆棘,以至于当他们看到花朵,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认为这肯定是个梦——是自己眼花了,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

所以八曲仙人才说:……其实你是解脱的。一个人没有被束缚。束缚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神,只有唯一。没有束缚的主人,也没有束缚的物件。……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所以像八曲仙人这样的人会说,如果你想要,此刻你就可以解脱——因为你已经是解脱的。没有什么在阻止你解脱,从来没有任何束缚——你只是相信你受到束缚。

你的束缚在于: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只有一种束缚: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只有一种解脱:把自身视为观察主体。

开始做这个实验。你在看……你坐在一棵树附近,你看着它。慢慢地,一边看着那棵树,一边去看在看那棵树的「人」——只要一点调适。通常意识的箭头指向那棵树。现在让这个箭头指向两边。让它朝两个方向生效——它要看到那棵树,同时尝试看到那个正在看的「人」。不要忘记那个观者。

越来越多地去捕捉那个观者。你会一再错过——这是累世的积习。你会错过,但要反复尝试去捕捉那个观者。当你把握到那个观者,偶尔会有一瞬间——你会在一瞬间感受到一种未知的平安。一阵祝福洒落下来。一道吉祥的光降临。如果它像那样发生,那一刻你就会感受到解脱的狂喜。这种狂喜会改变你生命的味道,改变你生命的流向。言谈无法改变你的生命之河,经典也无法带来转变。体验才会带来转变,这种品尝才会带来转变。

你们在这里听我讲话……一个人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听。听的时候,如果你的注意力只聚焦在我说的话上,你忘记了自己,那你就不是自察者,不是聆听者,不是对你所听内容的观照。你的注意力陷入在我身上,你成了观察者。不仅用眼睛你可以成为一名观察者,用耳朵也可以。每当你的注意力陷入在客体上,你就成了观察者。

听的时候,一边听我讲话,一边也要持续关注那个听者,去捕捉它,与它保持接触——那个在听的主体。

我在说,你在听,这是肯定的。但不要只关注说话的人,也要关注聆听的人。持续、反复地记住他。慢慢地你会发现,只有你与那个听者有接触的时刻才是你聆听我的时刻,其他时刻都是无效的。当你听的时候与那个听者保持接触,你才会听到我真正在说的。当你听的时候失去了和那个听者的接触,那你听到的既不是八曲仙人的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然后你的头脑会编织出各种型式。你是无意识的:在无意识状态下你怎么可能理解意识的话语呢?

这些论述属于意识。这些话语属于另一个世界。当你在昏睡中听到,你会围绕这些话语编织出梦境。你会破坏这些话语的色彩。你会用垃圾掩盖它们。你会衍生出自己的意思。你会解读它们,你一解读,这些独道的话语就成了尸体。你只会接触到八曲仙人的尸体——你会错过活的八曲仙人,因为要接触到活的八曲仙人,你必须接触你的自察者。活的八曲仙人在那里。

感受一下。你在听我讲话。你一边听,一边也去听那个听者。让你的箭头是双向的:指向我,也指向你。如果你忘掉我并没有什么坏处,但你不应该忘掉自己。会有一刻来临,你和我都不在了……那一刻是深邃的寂静,「二」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你既是说的人,也是听的人。你是观察主体,也是观察对象。这一刻就是八曲仙人指出的:……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

束缚就像梦境。今晚你睡在普那,但你也许会梦到你在加尔各答、德里、加德满都——你可能在任何地方。当你早晨醒来,你会再度发现自己在普那。如果你在梦里去了加德满都,要回来你不用乘飞机、坐火车,也不用步行。你根本不需要移动。到了早晨你的眼睛会睁开,然后你就发现自己在普那。到了早晨你会发现自己哪里也没去。你在梦里去了某个地方,但在梦里去了是真的去了吗?

你的束缚在于: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只有一种束缚: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自察者。

这是这句经文的一层含义,另一层含义也值得考虑。八曲仙人的描述通常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另一层含义是必要的。第二层含义也是对的。两层含义都是正确的。

你的束缚在于: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

你在听,你以是为是耳朵在听。你在看,你以为是眼睛在看。眼睛怎么会看呢?如果你认为眼睛是观察主体,你就错了。观者在眼睛后面。听者在耳朵后面。如果你触碰我的手,你会认为是你的手在触碰我的手。这是错误的。触碰者隐藏在手里面,手怎么会触碰呢?

如果明天你死了,你的尸体躺在那里。人们会坐着握住你的手,但不会有任何碰触。你的尸体躺在那里,你的眼睛是睁开的,看上去它好像看得到一切,但什么也不会被看到。尸体会躺在那里……有音乐,有乐队,声波会刺激耳朵,振动会传到你那里,但什么也不会被听到。那个过去听、看、触碰、品尝的主体——那个「人」已经走了。

体验不是感官带来的,而是隐藏在感官之内的某种东西……

这句经文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把你自己视为自察者,而不是等同于身体——眼睛、耳朵、感官。只把内在的意识视为自察者。

相关文章

  • 只有一种束缚: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自察者。

    OSHO 经典说:你是万事万物的唯一自察者,其实从来都是解脱的。你的束缚在于:你把他者——而非自身——视为观察主体...

  • 终于揭秘:为什么最成功的认识者,也无法认识自己?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41) 《认识者为什么十分难堪?》 我们没有意识到,认识者只有认识,没有自...

  •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但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缺点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甚至我们没有意识到自...

  • 拼尽全力 挖掘潜力 以仁助力

    我们以为自己尽力了,但实际上我们在偷懒。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没有意识到,只要我们拼尽全力,我们就...

  • 《我们》——只有我们,没有我

    记得有人是公务员,但是离职了,别人问为什么,他说,不想过这种一眼看到人生终点的工作。本书,可以看成是一本一看看穿所...

  • 2022-04-17 角力

    我们处在我们自己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特点之别。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和花旗的竞...

  • 心灵的世界没有疆域,束缚我们的只有自己

    昨天经历了枪林弹雨,收获了平静舒畅。 昨天一早醒来,因为一份水电工程单的单价让我心情烦躁。内...

  • 链接内在小孩

    首先内在小孩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包括我们心里的最真实的想法,身体的感受感觉,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

  • 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变

    相信不少人会听见身边的同事说过“今天心情不好,因为离星期五还有四天……”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周三过后,时间过...

  • 选择

    每天我们都会做出数千个选择,远比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的多——那些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选择,都由习惯自动化地代劳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有一种束缚: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自察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pn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