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思考、还是做事,都会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
比如写作,如果用上了顺序和方法,那么也就可以做到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中提出了一个轮盘。这个轮盘包括六项,分别为:
写作轮盘示意图目标
明确你的目标。当你坐下来想写点什么的时候,你首先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犹如射箭,总要先有个靶心,目标就是那个靶心。我经常在高铁上面,一边欣赏着窗外疏忽而过的美景,一边思考着写下一点什么。我的靶心很明确,就是我的专业领域,所以在高铁上写下了大量的只言片语,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考和领悟,这对我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这个目标,既是我们写作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终点。在进行最终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写作目标;在修改最终稿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文章有没有表达清楚?读者能不能领会意思?有没有达到写作的目标?
读者
读者在写作当中的作用,犹如顾客对于企业的意义。作品会指向特定的读者,有时读者的需求和期盼是显而易见的,但有时情况会很复杂,因为读者或许能满足你的愿望,或许也能拒绝你的请求。那么,我们要去想一想: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他们需要你做什么?
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有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是信息,选择信息的黄金法则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让你的读者行动起来。第二是态度,了解读者潜在的态度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了解读者与明确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能够了解读者,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较轻松地达到目的。所以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要多次考虑到读者,要把关注点放在读者身上,不能发生偏移。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要遵循四个规则:(1)想出的点子越多越好,注意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上面。(2)不要审查,不要评论,让思绪自由发散。(3)接受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考虑想法是否靠谱,可能完全超出预料。(4)合并改进你的点子,观察点子的相似之处并加以合并调整。
有很多的文章是从头脑风暴开始的。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读者是谁,但是他看到头脑风暴里面列出的那些内容之后,他能够把内容列成清单,然后组织起来,再制定一个写作计划。
头脑风暴是一种可以来来回回反复使用的手法,写作过程中可以无限次地回到这一步,直到完成你想要的目标。
组织
对于大多数文章而言,组织起来需要遵守一些简单的逻辑规则。用什么方式来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本身的类型,以及我们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写学习的顺序,那就可以用步骤法:第一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学习什么?第三步,什么时候、从谁那里、如何学习?再比如,我们写精神境界的路径,那就可以用形象化的罗列式:第一,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你自己,自信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如果写说明书和指南,就用循序渐进式的提纲;如果要描述发生了某件事,就按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如果想说服某人,那么就可以按照原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如果要写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总结,那么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写初稿
不用想,坐下来,写吧。
很多人会不列提纲直接开始写,这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想写,那么写就是了,有些人会发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能产生新的想法。雅克·巴曾说过:“要说服自己,你是在捏黏土,不是在刻石雕,写在纸上也是可以修改的,下笔的第一句越蠢越好。反正写出来之后,你也不会冲出去把它打印出来。将它放在一边,然后写下一句即可。”
安德利·纪德也说过:“我经常会等着句子在脑海内慢慢成形,然后才写出来。但更妙的是能抓住它刚露头的那一点点,是开头也好结尾也罢,这时还看不清有什么,用力一拉,剩下的就都跟着出来了。”
修改
修改并不意味着你写得不好,只是写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意义很广泛,从反思、重写,到校对、改错别字,要改什么,取决于文章有多长,多复杂,多重要。再怎么说,在从你手里送走之前,你也需要快速地审校一遍。
有一张修改清单可以使用:
(1)想写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
(2)对读者的称呼合适吗?
(3)要让对方响应我的申请,我给的信息充足吗?这些信息有趣吗?抓人吗?能让他们行动起来吗?
(4)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东西?
(5)排序有没有逻辑?内容有没有力度?
(6)有没有拼写错误,标点错误,语法错误?
你可以自己分批修改,也可以寻求帮助,最好是休息一下以后,再进行修改。
这个转盘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用它。相信你,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你都能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