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我们国内的总经销带客户访问西班牙工厂。担心当地人英语不行,总经销特地带上了新招的助理Celia,一个会西语的姑娘。
几天行程走下来,总经销对助理颇有不满,说她“眼里没活”。其实都是些很小的事。比如,一车十五个客户,是否到齐一眼看不出来,得点人数,而助理总忘记。一次用完午餐时间比预计时间略迟,加之餐厅在步行街禁止长时间停车,大家急急忙忙小跑到路口,上车、发动,开出去三条街才发现少了一个客户。这异国他乡的,客户英文又不好,要是真把人丢了可够受的。
前两天的行程我作为厂家代表跟车,自然承担起领队的工作,“眼里没活”还不要紧。到了第三天,国内有个重量级的VIP过来,总经销带我去接待,和其他人分开行动,就全靠她自己了。送走VIP回到厂里,客户团已经离开,我们公司副总迎面走来就告状。
副总劈头就说,Celia真是糟糕透了,下次别安排她带队,什么忙都不帮,敢情旅游来了。他是用西语说的,经销商听不懂。我忙示意他别说了,人家老板在这呢。
副总不依不饶:“我就是要告诉她的老板,她有多糟糕。我们花这么多费用搞活动,派这样的人来,我们的功夫不就白花了吗?”接着副总拉着我向Celia的老板投诉了长达半小时。其实还是一样的问题,眼里没活。只不过当时除了客户,在场的都是老外,Celia作为唯一懂西语的人,没有主动承担组织、翻译的工作,时不时溜去角落玩手机,场面就显得失控了。
说实话,我其实很理解Celia的表现。除了第一次带队出国没有经验,我感觉她多少对自己的语言水平缺乏自信,怕“出丑”,所以下意识地往后躲。之前我和她工作多有接触,并不觉得她有心偷懒,只不过有时做事欠些考虑。老外不这么认为,作为带客户团的“领队”兼“翻译”,躲闪就是失职。
整件事最让我吃惊的地方,是一贯温和的副总投诉之强烈,甚至动用到“你值得更好的秘书(You deserve a better asistent)”这样的字眼。(副总知道Celia新来,没过试用期。)我毫不怀疑但凡他可以决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开除她(或者调岗,他强烈表示她不适合这个职位)。
副总一向谦谦君子,在公司出了名的好脾气。他负责渠道管理,多年来与各种难缠的VIP打交道,锻炼的宠辱不惊、和气生财。我也毫不怀疑,他和Celia打交道时必然温和有礼,不会当面给她难堪。
Celia显然不觉有异,回国后发邮件感谢副总的热情接待,跟进一些后续事项。副总邮件里也是一派亲切问候,转头抄送给我,指示我接手后续事项,他则不想和“不专业”的人打交道。
遇见这样的人是多么危险。危险在于,他的喜怒好恶呈现地毫无差别,他的真实想法如此难以看到。副总人不错,告状不为害人,只是就事论事,只是太过生气。他的表面文章也无关虚伪,只是教养,只是不屑。像这样的人,若有一天我惹怒了他们,如何能得知呢?他们的语言、表情、举止里,看不到一丝反馈。等我终于接到反馈——他们在心中默默终止了合作关系,或强烈表达意见——大概已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这事以后,我对职场上的负面评价有了新的看法。批评也好、挑剔也罢,只要是别人当面提出来的,都不妨耐心倾听,不全然为了装修养。再难听的意见,至少他还愿意让你改进啊。至少你还没有错到无可救药啊。最可怕的事,是连批评都懒得给,直接宣判了你在他们心中的Game Ov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