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而异选择阅读方法

作者: 山水凡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0-13 20:41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第227篇  1638字, 累计370951字 】

    不同的文体或书籍,它的内容不同,结构体系也不尽相同,包含的信息量也千差万别,所以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通常情况下,我们阅读的内容有新闻资讯之类的应用文、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之类的理论文章。

    应用文,包括新闻资讯、各类公文等多种文体。这些文体一般都有简单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概述、详情与结论。

    新闻资讯应该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应用文体,它为我们及时获取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为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与时俱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浩如烟海,书籍垒如群山。我们每天会遇到大量的信息,但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阅读更多的书籍,只有提高阅读效率才是唯一的途径。

    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从海量的新闻资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自己最关心的信息来阅读,另一方面,对于筛选出来的新闻资讯。

    我们也不可能通篇全读,一般是先看一下开头和结尾,因为重要的结论或结果都会在这两部分中反映出来,中间的内容,大多是说明或叙述过程、经历的,相对不是那么重要,不是非常需要,就没有必要一一详读、细读。

    对于通知、通报、公函、决定之类的公文,我们也可以先看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其主旨,再来看中间部分报阐述的事情原委、相关依据和详细情况,这样也更容易理解消化,节省阅读时间。

    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寓言、童话等,其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阅读这类的文章或书籍,重点是要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我们要理解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场景、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的贯穿作品始终的基本思想,或者说是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它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体会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写作用意,揣摩并提炼出作品的主题,从而实现与作者思想上的“沟通”。

    其次,是要把握作品中的人物个性。文学作品都很注重塑造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能够概括一定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某些本质特征,并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特征特征,通常就代表了作者对某类事物的观点和主张。

    在阅读中,读者需要发现、把握、鉴赏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充分调动形象思维,让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在大脑里变成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人,从而充分理解作者的用意。

    再次,是体会作者情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情绪,就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并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大脑会尽可能调动资源支持我们的阅读,我人也就更容易从作品中抓取关键词、关键句,连对话和一些描述性语言都能够不断提速,从而帮助我们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理论文章的阅读,有些内容可能深奥、抽象难懂,不要被一时的不理解而惊慌,甚至影响阅读进度。

    首先我们要敢于想象和猜测,因为你猜测的结论自然会在你所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佐证。如果猜对了,说明你已经正确地只收到作者的资讯和创意,这比生硬地迁就作者的思路要好得多。如果猜错了,通过阅读文章中的后续内容,也可以帮助你修正,加深你的印象。

    其次是要理清逻辑关系。理论文章虽然内容可能抽象,但其逻辑是很明严密的,而且逻辑关系是分层次的。只要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一层层地理解,就有助于我们理清逻辑关系。不过,理论文章往往都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完全正确,读者没有必要把作者所有观点都一字不漏读完并记住。

    有些理论文章或书籍篇幅较长,但文章的主要观点一般都会以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阅读时可先看目录、标题和内容提要和关键词,这样能快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立场,并找到所需要的结论或结果,对于一些推导过程或说理过程,可以快速浏览或甚至跳过去,从而加快阅读进度,提升阅读效率。

    在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大的应用文、文学作品或理论文章时,我们可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更快速、准确地理清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要点和重点,并为日后的学习和查阅提供帮助和支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文而异选择阅读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us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