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成为“阅读王”
——概念图学习法在精准阅读中的有效使用
第1课 爱与人生
一、阅读下面2篇文章,自主完成文后2份“语文高效阅读单”,然后参照同龄人阅读单,修改、完善自己的阅读单。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非血之爱
毕淑敏
爱,有无数种分类法。我以为最简明的是——以血为界。
一种是血缘之爱,比如母亲之爱亲子,儿子之爱父亲,扩展至子孙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亲属爱表兄表弟堂姐堂妹……甚至爱先人爱祖宗,都属于这个范畴。
还有一种爱在血外,姑且称为——非血之爱。比如爱朋友,爱长官,爱下属,爱动物……最典型的是爱自己的配偶。
血缘之爱是无法选择的,你可以不爱,却不可能把某个成员从这条红链中剜除。一脉血缘在你诞生之前许久,已经苍老的盘绕在那里,贯穿悠悠岁月。血缘之爱既至高无上又无与伦比地沉重,也充满天然的机缘和命定的随意。它的基础十分简单,一种名叫“基因”的小密码,按照数学的规律递减着,稀释着,组合着,叠加着,遂成为世界上最神圣最博大的爱的基石。
非血之爱则要奇诡神秘的多。你我原本河海隔绝,天各一方,在某一个瞬间,突然结成一体,从此生死相依,难道不是人世间最司空见惯又最不可思议的偶然吗?无数神鬼莫测的巧合混杂其中,爱与恨泥沙俱下无以澄清。激情在其中孕育,伟大与卑微交织错落。精神与人格,在血之外的湖泊中遨游,搅起滔天雪浪,演出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爱恋的光谱,比最复杂的银河外星系轨道,还难以预计。
血缘之爱使我们感知人间最初的温暖与光明,督我们成长,教我们成人。它是孤独人生与大千世界的脐带,攀援着它,我们一步步长大,最终挣脱它的羁绊,投入血外之爱。然后我们又回归,开始血缘之爱新的轮回。
血缘之爱是水天一色的淳厚绵长,非血之爱更多一见钟情的碰撞和千折百回的激荡。
血缘之爱有红色缆绳指引,有惊无险,经历误会顿挫,多能化险为夷,曲径通幽。非血之爱全凭暗中摸索,更需心灵与胆魄烛照,在苍莽荒原中,辟出人生携手共进的小径。非血之爱,使每个人思考与成长,比之循规蹈矩的血缘,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
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我们一生,屡屡在血与非血的爱中沐浴,因此而成长。
语文高效阅读单
学员姓名: 学校: 年级: 等第:
题目(作者): 目送(龙应台)
概括中心:
(含主要
写作手法)
字词音:
摘句:
赏析:
仿写:
我的感悟:
语文高效阅读单
学员姓名: 学校: 年级: 等第:
题目(作者): 非血之爱(毕淑敏)
概括中心:
(含主要
写作手法)
字词音:
摘句:
赏析:
仿写:
我的感悟:
二、整体把握上面2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爱’的分类”为关键词,自主完成概念图,然后参照同龄人概念图,修改、完善自己的概念图。
附录一:
1.语文高效阅读单
学员姓名:苏x娴 学校:江阴市xx初级中学 年级:七 等第:A
题目(作者): 目送(龙应台)
概括中心:(含主要写作手法)全文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我”生命历程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揭示了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既是我们生命的必然又必须独自承受,旨在提醒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
字词音:
qièqiè piē pūpū suì shū qíng
怯怯 一瞥 噗噗 深邃 倏忽 引擎
摘句:
1.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赏析:
1.儿子上大学,“我”从高楼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表达了儿子的独立与自我,母亲在儿子离开后的孤独。
2.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反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
3.妙用叠词,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把伤感之情抒发得悠长舒缓,极富表现力;反复手法,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让读者在想像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感人至深。用在文末,总结全文,突出主旨。
仿写:
我缓缓地、缓缓地意识到,所谓事情的难易,只不过意味着,一个人的努力就是决定他今生今世的成败。你站在失败的这一端,看着成功逐渐离你而去,轻轻告诉自己:不必追,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的感悟: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目送,父母送我上学时,他们总会目送我们的身影缩小后再离开;我们也会含泪目送长辈们离开我们。目送是爱的表达方式,只是有些时候我们却发现不了这份浓郁的爱。亲人与亲人之间,终将分别,许多路只能一个人走。只是大家还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互相包容互相照顾,彼此珍惜现时情缘。
2.语文高效阅读单
学员姓名:郁x昊 学校:江苏省xx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年级:九 等第:A
题目(作者): 非血之爱(毕淑敏)
概括中心:(含主要写作手法)爱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本能,一种幸福,一种责任,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追求。人的一生便是在这两种爱中成长。文章开头先抛出作者观点,随后一面写血缘之爱是本能,而非血之爱来得更加奇诡神秘。把这两种爱作对比,突出了非血之爱是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求,血缘之爱是本能。
字词音:
dǎojǔ zhú guǐ wān chóu lǎn qūjìng yí mǎng jī
循规蹈矩 烛照 奇诡 剜除 范畴 缆绳 曲径通幽 化险为夷 苍莽荒原 羁绊
摘句:
1.你我原本河海隔绝,天各一方,在某一个瞬间,突然结成一体,从此生死相依,难道不是人世间最司空见惯又最不可思议的偶然吗?
2.爱恋的光谱,比最复杂的银河外星系轨道,还难以预计。
3.爱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无倦追索。
赏析:
1.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进一步加强了语气,写出了人世间的爱让陌生人结为一体,是一份既司空见惯又最不可思议的神奇。
2.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加上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爱恋的奇妙以及难以预计的偶然性。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非血之爱是需要、渴望、智慧、美与永恒,层层递进赋予其价值。
仿写:
他们的思想在文学的湖泊里并肩遨游,猛然间撞出巨大的火光,溅起水花,这思绪间的碰撞在思想的湖里迸发,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吗?
我的感悟:
作者将爱分为两种——“血缘之爱”和“非血之爱”。血缘之爱是人无法选择的,注定的;而非血之爱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智慧,一种对美与永恒的追求;血缘之爱是一种本能,一种古老,既至高无上又无与伦比,是一种幸福,一种责任。读完沉思:现实中,当你的好朋友生病,家里没人,你一定会去照顾她,那刻,你的心一定不会抱怨,你还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你的老师在办公室帮你温习功课的时候,你的心会有莫名的暖流涌现出来……两个人明明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却萌生出那比血缘还牢固的纽带啊。为了那种爱,我们甚至可以付出我们宝贵的生命,就算对方和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让我们记住,在现实中我们还有很多比血缘之爱更加值得珍惜的非血之爱,不要让他们就这样从我们的身边走过,去珍惜这一切吧。
附录二:“爱的分类”概念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3932/1766aaf1901e2ff3.jpg)
摘自《简单语文》,作者:郭利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