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厉害的人做什么,都能获得成功?”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因为他们从不自我设限。”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自我设限的人。
遇到机会时,他们第一反应是:我还没准备好,不如等待下一次。
想跳槽,他们又会觉得:新工作不一定有这里好,还是算了吧。
生活不如意,或经历人生低潮时,他们甚至觉得:人活着如蝼蚁,还不如摆烂?
可见,一旦自我设限,一切将变得寸步难行,更别说成功了。
反之,若不自我设限,则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01
年龄不设限,岁月是值得
随着年纪增长,我们很容易自我设限。
30岁还没成家立业,我活得像个Loser。
40岁还没功成名就,我这辈子大概一事无成。
50岁老都老了,我还能追求什么梦想?
......
似乎一个人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但小说家石黑一雄说:“人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
深以为然。
还记得《乘风破浪的姐姐》自开播以来,就一直深受热捧,冲上热搜,霸屏头条。
一群30+的姐姐,敢于突破年龄,突破过往经验,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她们中有的已经离开舞台多年,有的也已做妈妈了,孩子都和观众一般年纪了。
但是她们相信,只要不自我设限,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她们发光发热。
正如节目组所倡办的理念:30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
舞台上,姐姐们模糊了年龄界限,突破了自身局限,够飒、够酷!
引得观众们不断赞叹:姐姐们,太美了,太棒了!
若不自我设限,可超越时间,超越自己,成就你想要的人生状态。
很多人都认为“中年危机”不可避免,社会上许多职业年龄要求40岁以下,中年人被挡在了很多机会外面。
但若不自我设限,即便来到人生中场,也依然能找到人生的新战场。
迈克尔·海亚特在《规划最好的一年》这本书里说:“人生有无限改变的可能,不自我设限,每个人都有机会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书中还提到,人到中年,生活经验、智力资本以及人脉资源的积累,都非常符合现代企业环境。作者还分享了一些数据,杜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年收益超过一百万的创业公司老板的年龄最多都集中在三九十岁。
可见,不被年龄束缚的人生,可跨越周期,跨越障碍,成就你想要的人生状态。
李白40岁,写出了《将进酒》;
任正非43岁,创立华为;
张艺谋72岁,导演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摩西奶奶76岁,拿起画笔......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你伤感的理由。”
不惧年龄,不惧岁月,不自我设限,人生皆值得。
02
身份不设限,凡事皆可能
很多时候,面对新机会,我们会习惯性地想起旧经验,很容易落入到自我否定的圈套里,滋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我不会,我不能,我不配。”
在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些普通人,他们并未被身份标签限制。
这些人,边走边打包自己的人生技能和个性特质,灵活变换职业赛道,依然能闪闪发光。
曾经看到过一个“建筑师和婚礼”的故事。一个叫袁媛的女孩,本是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在万科做了四年项目经理,但决定辞职做婚礼策划师。
当时领导特地劝告她,说婚礼策划师的工作含金量、提供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远不及建筑设计师。
袁媛并未自我设限,结合自己以往在建筑行业的优势,为客户构建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婚礼现场。
她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美学理念,赢得了客户的芳心,成就了许多美好。
袁媛的华丽转身,让我看到了即便身为普通人,只要不自我设限,不被标签绑架,也可以活出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正如演员殷桃在微博分享的,我不知道我身体里藏着多少个“自己”。
历史上,
精通绘画、雕塑、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达芬奇;
深谙文学、书画、美食等多个领域的苏轼;
集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
他们从不拘泥于某个身份,从不自我设限,敢于挑战“斜杠”人生,敢于跨界破界,横扫障碍,成就可能。
如今,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作家余华说:“一个西方人400年才能经历这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
社会上许多职业在不断迭代更新,越来越多旧职业在消亡,正逐渐被新职业取代。许多职业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身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想要不被Out,就应意识到:没有一条道可以一直走到黑,不自我设限,才能“条条道路通罗马”。
歌德说:“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
当你不再自我设限,大步向前走,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03
认知不设限,成长无边界
这个世界上,决定成就上限的,其实从来不是出身或者运气,而是思维认知。
被梁启超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 一生就是不断突破自己思维认知的一生。
曾国藩天生愚笨,小时候背诵一篇《岳阳楼记》,到半夜还没背会,藏在他家房梁上睡觉的小偷都会背了。光是秀才都考了7次,足足花了9年才考中。
但这样的“笨”人,一生酷爱读书,日日精进,不断升维认知层次。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曾国藩的一生,用“折腾”扩展生命的宽度、广度,深度,成为“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典范。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任何时候,查理·芒格都会携带一本书,随时随地认真品读,被称作“两条腿的图书馆”。
查理·芒格对学科的学习,从不设立界限,还提出多元思维模型,活到老学到老,成就富足人生。
20世纪最闪耀的人类巨星,宇宙宝藏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生在不断突破自我认知、追求真理,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提升认知的途径就是思考,即便在演奏小提琴时,他也会思考科学和宇宙的问题。
他还说过:“我们生来就面对着许多伟大的奥秘,在它们面前,我们永远是好奇的孩童。”
从不禁锢自己的想象力,爱因斯坦Get到宇宙许多客观规律的存在。
他先后开创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学研究的路上,他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他抱着好奇心,享受思考和创造。抱着利他心,上下求索,成果丰硕。
晚年时,他向人生发出了自由幸福的告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不喜欢的工作里,抱着“上班如上坟”的心情?
多少人一辈子困在梦想不一定能实现的过度思虑里,迟迟不去行动?
多少人一辈子因为车子、房子、票子,孩子,而活成了车奴、房奴、卡奴、孩奴?
……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因此,解决所有人生困境的秘匙,就是解放你的思维意识,即认知。
认知不设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生才会渐入佳境,进入更高的境界。
你还因为渐渐增长的年纪而自怨自艾吗?
还为工作不知何去何从而焦虑迷茫吗?
还局限在自己的思维认知里停滞不前吗?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唯有不自我设限,方能战胜一切不如意,消除一切无意义。
年龄、身份、认知……不是命运的绊脚石,而是人生的武器,助你打怪升级。
若不自我设限,就没有跨越不去的岁月;
若不自我设限,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若不自我设限,就没有突破不了的成长。
向真正厉害的人学习,不自我设限,去赢得你想要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