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疯狂阅读,每年都是100多本。
以为通过大量阅读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好一点。每天都是心心念念,要如何增加阅读量,如何通过大量阅读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四年多下来,书是读了好几百本,但收入并没有增加,还让自己频频失业。
感觉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简直要把自己读成了一个“书呆子”了。
这几天一直在阅读这几年读书记下的笔记。都无非是一些做人的哲学,做人的道理。
回顾了一下这几年,反躬自问,为什么自己挣钱的能力会越来越差,难道仅仅是因为年龄大精力没以前那么好的原因?
现在才终于明白,道理即使懂得,但是心里不愿意按这样的道理去做,是没有用的。
所以,如果读书不能实实在在的去指导行动,那读再多的书,都不如实实在在干活、赚钱。
今天早上冥想的时候,问自己,难道疯狂读书这条路走错了吗?如果每天不疯狂读书,活得还像自己吗?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方向了?
再仔细想想,这几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了“早、冥、读、写、跑”的习惯,坚持还是要坚持的,但是有必要压缩时间。
这几项给自己一个最低标准,总共合起来一个小时差不多。
冥想5分钟,阅读15分钟(每天至少读十页就好了),跑步25分钟(跑步、挂树、踢腿共20分钟,打羽毛球5分钟),写日记15分钟(每天至少写200字就好了)。
晚上再困也要八点之后再睡。看自己的精力及状态定起床时间,四点到五点半都行,最佳应该是四点半,四点半起床可以完成很多事情。
但是在工作偏累的情况下,可以调到五点半起床。没有很特殊的情况,每天五点半起床是最晚的底线。
以前“早冥读写跑”这几件事,估计加起来最少也要两个小时。多的时候,一天五六个小时,心心念念全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之上。
现在做出调整,多把心思花在提升自己赚钱技能的事情之上,多把心思花在提升自己动手能力的事情之上,多把心思花在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之上,多把心思花在育己育儿之上。
以前在抖音上刷到一句话:
“当你的财富撑不起你的兴趣时,你所有的爱好都应该只是赚钱;人活着不应该是为了赚钱,但赚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才可以更好的生活;我不拜金,但我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非常喜欢这句话,但是我还愿意除了赚钱之外,每天还想给自己至少一小时的空间。
是的,如果生活没有变得更好,就应该穷则思变,调整方向,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