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苏桥文化

作者: 葉葉素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23:53 被阅读0次

    梦里依稀清澈的小桥流水出现在面前时,心,立即软了:那深深浅浅的绿,那飘飘渺渺的飞絮,那浓浓淡淡的轻烟,风中还隐约传来了温温软软的苏州小调,江南这两个字瞬间活了过来。

    出了苏州站就能看到青砖白墙的苏州建筑。它的风格一如常见的水墨画:清浅的白色底子,人字形屋顶,着浓淡相宜的青色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漫步苏州古城小巷,踩在细长的青石砖上,手扶白墙,细看瓦楞上斑驳的痕迹,仿若抚摸一段沧桑的历史。

    曾几何时,这里“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连曹公亦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那时画舫遍布,轻吟浅唱的苏州评弹最是勾人。

    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下了“市河到处堪摇撸,街巷通宵不绝人”的句子。遥想多少风流旧事,如今已如落花般远去,心里竟浮起一丝莫名的伤感。

    提起苏州,总让人第一时间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事实上,不用刻意探究,只要随意走一走,便可发现这里几乎每隔百十米就会有一座桥。

    苏州城的水路四通八达,纵横蔓延,自从2500年前古人在此建城,千百年繁衍下来,也催生了厚重的桥文化。尤其是那些略见年头的石桥,形制各异,如飞鸿横渡,翩然架于碧水之上,姿态曼妙,让人生出无数遐想。

    同行的友人是地道的苏州通,据他介绍,胥门外的万年桥,是著名的三孔桥,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重建取名“万年桥”,以喻久远。1952年政府重建时改为钢筋水泥梁,桥拱而孔高,夜晚常有游人从此处乘船,顺水行舟,畅行无阻。

    市区内的老街山塘街遗存的小型古桥较多,通贵桥,普济桥,均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随处一站,皆可成景。这种美,是舒缓而安静的,让一颗浮躁和疲惫的心,瞬间得到安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苏桥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k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