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园林春秋

作者: 葉葉素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23:58 被阅读0次

苏州外号“园林之城”,五湖四海的游客蜂拥而来,大都是奔着园林而来吧——即使因别的事停驻于此,若不借机游览一番,总是觉得留下了遗憾。

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据传这里曾有大小园林200多处,现存有几十处,最著名的当数四大名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记得当时游玩时间匆匆,无奈,只能选了其中最负盛名的拙政园,一饱眼福。拙政园地处市区中心,此时正是冬已尽春正来,园子里应当正在慢慢苏醒吧。若有雪,又是另一番景致。

不过我走入拙政园的彼时,却是夏季,虽难有“漠漠水田飞白鹭”的风光,却颇有“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绿幽灵动。

走进拙政园,正是上午游客最多之时,放眼望去尽是穿梭来去的身影,但仍挡不住溢满整个园子的浓浓绿意。时逢盛夏,阳光顺着流畅的绿缱绻铺排,犹如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假山叠翠,回廊曲折,三步一亭,五步一榭,远观有高树,近看有池荷,融大自然的山水花树与明清风格的亭台轩榭为一体,景致之玲珑精妙,堪称一绝。

导游介绍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说白了就是把外面的自然景观压缩后,打包搬到自己家的后花园。这一点在拙政园得到了完美体现。

首任园主王献臣仕途不顺,于是心生退意,回到故乡“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故而取园名为“拙政园”。园内借景而来的塔影,应景而生的垂柳、荷花、四面亭,这些最有才情的设计,均带有浓厚的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子,景观微妙,充满人文气息。

跟着导游在园子里兜兜转转,出了玲珑馆,来到见山楼。这是一处非常有趣的古建筑,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说以前在楼上可以看到苏州城外的一座山,现在因为四周的建筑挡住视线,登楼只能看到园内的假山了。此楼奇在没有明修的楼梯,而在园畔的假山做了一条暗道,设计之巧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比影视剧中悬疑片里的机关楼高明多了。

让我留恋的,还是园子里郁郁葱葱的花草。尤其是开在一处角落的花,红得浓烈芬芳,后来才知叫彼岸,一个充满佛性的称谓。关于彼岸的隐喻总让人觉得有些神秘莫测。我对它的来历很是好奇,猜想着是否与遥远的古印度有关?记得多年前在故乡亦曾多次见过此花,俗称火凤凰。想伸手摘一朵带回北方留个念想,但终究没舍得下手。 

相关文章

  • 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园林春秋

    苏州外号“园林之城”,五湖四海的游客蜂拥而来,大都是奔着园林而来吧——即使因别的事停驻于此,若不借机游览一番,总是...

  • 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九洲芳文·F】 喜欢到处撒欢,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沉淀下来的,总归会自动剔除掉不好的画面,便都是美的。 苏桥...

  • 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苏桥文化

    梦里依稀清澈的小桥流水出现在面前时,心,立即软了:那深深浅浅的绿,那飘飘渺渺的飞絮,那浓浓淡淡的轻烟,风中还隐约传...

  • 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剑池香冢

    爬虎丘,是为了追踪历史尘埃下那些动听的传说和不为人知的典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名言...

  • 《居安不忘思危—邵雍的家国情怀》

    《身太平》 原文:人为万物灵,履地戴天生。 气静形安乐,心闲身太平。 作者:邵雍 《安乐窝中》 原文:安...

  • 次第花开(二)——红掌知行合一之238

    《次第花开》二 什么是安乐? 怎样才能安乐?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 放下执着就会安乐。 在我们心性的天空...

  • 《莫之仙体》之行书.高子曰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室安处者,为得安乐窝;保晨昏怡养者,为得安乐法;闲溪山逸游者,为得安乐欢;识三才避忌...

  • 古绝·锈锁

    坚守寒门身未挪, 风霜雨雪岁月磨。 身残命丧心无悔, 力保千家安乐窝。

  • 人生正义

    人生不是追求安乐,而是践行理想,无论苦乐。随遇而安,弘法为乐。 不是安乐了再弘法,而是一心弘法。心...

  • 《次第花开》笔记二

    二、安乐 放下执着就会安乐。但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之园林春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q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