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养生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足太阴之筋、足少阴之筋的分布及发病症状——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

足太阴之筋、足少阴之筋的分布及发病症状——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3-18 13:38 被阅读0次

足太阴之筋、足少阴之筋的分布及发病症状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足太阴经的经筋,起于足大趾趾端的内侧,上行结聚于内踝。其直行的支线,向上结聚于膝内的辅骨(即腓骨),沿股内侧上行,结聚于髀部,再结聚于前阴,又上行到腹部,结聚于脐部,沿腹内上行,然后结于两胁,散布于胸中。其行于内侧的一支附着于脊柱两旁。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足太阴经的经筋发病时,可出现足大趾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疼,股内侧牵引至髀部作痛,阴器像扭转一样拘紧疼痛等症状,并向上牵引脐部及两胁作痛,进而牵引胸及脊内作痛。治疗本病应使用燔针(即火针),采用速刺疾出的手法,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穴位。这种病症称作孟秋痹。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足少阴经的经筋,发足小趾的下方,然后进入足心,行于足内侧,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再斜行向上,至内踝之下,结聚于足跟,再向下与足太阳经筋相会,又向上结聚于内辅骨下方,在这里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沿大腿根部内侧结聚于阴器,再沿着脊柱旁肌肉上行至项部,结聚于头后部的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合。

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瘈chì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足少阴经的经筋发病时,就会出现足心转筋,其经筋所经过和所结聚的部位,都有疼痛和转筋的症状。足少阴经筋发生的主要病症还有痫症、抽搐和项背反张等。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

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背为阳,腹为阴,阳病项背部筋急,腰部向后反折,身体就不能前俯;阴病腹部筋急,使身体向前曲,就不能后仰。治疗这种病应采用燔针(即火针),用速刺急出法,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穴位。

在内者熨引饮药,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病在胸腹内不宜针刺的,可熨贴患处,加以按摩导引以舒筋脉,并饮用汤药以养血。若本经的经筋反折纠结,而且发作次数频繁,这样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经常是不治之症。这种病就叫作仲秋痹。

(原文)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瘈chì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今天学习了足太阴之筋、足少阴之筋的分布及发病症状。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足少阴经经筋之循行路线主病及治疗方法》

    关于足少阴经经筋之循行路线,经文曰:“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

  • 踵,就是我们的脚后跟,为肾之要,为肾之镜。 《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结于踵。” 你观察...

  • 穴位分享之一公孙穴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公孙穴位于太白穴上(在足大趾...

  • 本草新编 黄芪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

  • 每天啃一点中医药:黄芪——《本草新编》0012

    黄芪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

  • 学习笔记——脾经

    足太阳脾经 《灵枢·经脉》篇载: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

  • 《手少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主病及治疗方法》

    关于手少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经文曰:“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

  • 婴童医话(四百零五)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为足太阴之本穴,又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交会之穴,具转...

  • 《黄帝外经》之四十五《脉动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手太阴肺、足阳明胃、足少阴肾,三经之脉常动不休者何也?岐伯曰:脉之常动不休者,不止肺、胃、肾也。雷...

  • 十二井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胆经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足太阴之筋、足少阴之筋的分布及发病症状——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pldtx.html